6月11日,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道里區愛建街道黨工委工作人員為百名老人佩戴“
扶我卡”,他們再也不用為出門跌倒沒人扶犯愁了。“扶我卡”正面有老人的照片、出生年份、病史及老人的聲明;卡的背面有老人親屬聯系電話、居住地和救護電話。卡的正面還有四個大字“請您扶我”,從法律角度講這四個字就是佩卡老人向攙扶的路人發出的邀請,出了問題與扶者無關。
“扶我卡”是一張責任承諾卡。老人佩戴了這張卡,就向不特定的他人做出了明確承諾——是我自己摔倒的,與你無關。這種承諾能夠提升老人的道德自律意識,有利于區分摔倒老人與他人的責任,能夠有效減少老人訛詐現象,能夠有效減少圍繞倒地老人產生的“是扶還是撞”的“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式的爭議。當然,“扶我卡”的責任承諾不是絕對的,在老人自己摔倒的情況下——也是大多數情況,這種承諾是有效的,但在有些時候,如果老人確實有被他人撞倒的嫌疑,那么,就應該區分具體情況來確定老人和他人的責任。
“扶我卡”是一張激勵卡。他人看到這張卡片后,很容易在心中調低倒地老人可能給自己帶來的訛詐風險系數或麻煩系數,卸掉后顧之憂,把扶助倒地老人的道德本能釋放出來。平心而論,不是所有人都必然會做出這種積極的反應,但可以肯定的是,“扶我卡”能夠明顯提升人們的扶助率。
近年來,為了破解倒地老人無人扶的難題,社會各界一直在反思,在想辦法,在嘗試各種路徑,有的地方推出了“老人摔倒險”,有的地方政府、企業、公益組織或個人成立了“攙扶老人風險基金”,還有一些地方準備修改完善地方法規,追究道德訛詐者的責任,可以說,這些措施和“扶我卡”一樣,都是“
道德拐棍”,都有利于恢復人們扶助倒地老人的踏實性、積極性和及時性。誠然,這些“道德拐棍”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扶不扶倒地老人的問題,但這些“道德拐棍”集合在一起,形成合力,就可以成為一種有力的支撐,可以讓道德走得更加穩定從容。
(作者系律師)李英鋒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jr22wz.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城市信報) [編輯: 劉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