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為全面均衡城鄉幼教事業發展,東阿縣向社會公開招考48名編制內幼兒教師,全部充實到9處縣屬中心幼兒園。1年來,這些年輕幼教老師的工作情況如何?"新鮮血液"給鄉鎮的幼教發展帶來怎樣的變化?對全縣幼教事業發展又帶什么?近日,記者就相關問題進行了深入采訪。
□ 本報記者 肖會 王兆鋒
本報通訊員 鹿露 ◇
教育均衡:
師資短缺得到有效補充
漫步在東阿縣魚山鎮繁華的街道上,一座造型別致的三層小樓格外引人矚目。樓身彩色的動漫繪畫光彩奪目,寬敞平坦的操場上鋪著環形的塑膠跑道,活動區設置了適合各種年齡段學齡前兒童的健身器材。這是2012年底竣工運營的魚山鎮中心幼兒園。幼兒園現有幼兒180名,分大、中、小三級設置,有教職員工15人,其中5名是帶編制招考的幼兒教師。
"2012年前,幼兒園設在后街一個平房內,不但環境簡陋,師資配備也很差,50多個孩子的班級只有1名專職教師,既負責教學又擔負保育。現在不一樣了,年輕老師的加入,不但有效緩解了師資短缺問題,也加速了幼教方式的轉型提升。"院長劉淑麗說。
24歲的李小冉,畢業于淄博師范學校幼教專業,曾在東阿阿膠雙語職工幼兒園任教。招考錄取后,她和另外4位年輕老師都分到了魚山鎮幼兒園。每天早晨7點整,"5姐妹"統一在縣城乘坐專線班車來上班,忙碌一天后,再乘班車回家。李小冉告訴記者:"相比之下,我們的幼兒園比一些市場化的幼兒園條件還好,軟硬件齊全,而且團結和諧,像個大家庭,我很喜歡這里。"
據介紹,伴隨著教育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頒布,東阿縣的幼兒教育事業正在發生變化,根據縣3年行動方案,2013年度該縣9處鄉鎮中心幼兒園建設項目全部完工,通過驗收,新建建筑總面積30000平方米,總投資4500余萬元。有了良好的教學環境,2013年全縣首批招考了48名帶編制幼教老師,目前基本達到了《學齡前兒童教學大綱》中"每班不多于20人,2名專職教師和1名專職保育員"要求。2014年,全縣將再招32名帶編幼兒教師,并計劃3年內徹底解決城鄉幼教師資失衡的根本問題。
◇中青結合:
促進保育質量迅速提升
提起26歲的司家梁,在東阿縣幼教系統幾乎是無人不知。畢業于湖南理工大學音樂系的他,是2013年帶編招考中唯一一名男"阿姨"。他不但感情細膩,多才多藝,而且專業能力也很出色。
"開始的時候,司老師分到大(1)班,和我一起工作,我真的有點不習慣,可是通過日常的工作,我才發現司老師不僅心地善良,而且工作方式很特別。親和力也強,他帶著大家一起做游戲,就像孩子們的大哥哥,根本就不像是幼教老師。這讓我有了更多的精力,細心呵護每一個孩子的飲食起居。在我忙不過來的時候,他還會主動地承擔起保育工作。肖琳琳睡午覺是難題,司老師就坐在她身邊,和聲細語的給她講故事,直到她慢慢熟睡,那樣子真像個‘小爸爸’!"大橋鎮中心幼兒園大(1)班老師江士鳳說。
大橋鎮中心幼兒園的園長張淑玉,在幼兒園園長的崗位上工作了20年。她深有感觸地說:"以前,中心幼兒園的環境設施差,教職員工的托幼方式也很落伍,同時,孩子家長的意識也不強,總認為孩子進了幼兒園,只要吃得飽,睡得著就行了。自從4名年輕的專業老師來到幼兒園,他們用規范的保育方式,既讓原有的教職員工接受了全新的托幼教學方法,也讓孩子們像在城里的幼兒園一樣,享受到同等的托幼教育。"
◇優勢互補:
帶動教學方式根本變革
"0至3歲的孩子正處于情緒情感和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早教的重點是把握好語言、智能、體能、感官等7個幼兒身心發展的順序和規律,采取鼓勵性學習,創造快樂環境,開發其本身已有的潛能。在日常的幼教工作中,我結合自己理解的開發體能、想象力、社交能力的理解,與江士鳳老師一起研究制定出一套新的教學方案。從幫助記憶、提高語言能力的音樂課開始,讓孩子們在游戲的快樂中,接觸到該年齡段應該接受的知識教育,事實證明,這個方法還是比較有效的。"司家梁說。
2012年以來,東阿縣教育局為了徹底改變城鄉幼兒教育失衡的現狀,努力搭建發展平臺,依據《國家中長期教育發展綱要》及相關會議精神,精心編制了東阿縣3年行動方案,新建起一批適合城鄉發展的基層中心幼兒園,這些幼兒園不但設施完善,而且軟硬件齊全。"同時,我們也清醒的意識到,幼兒教育不但要有好的托幼環境,還要有優勢的幼教資源。實踐證明,具有幼教專業技能、平均年齡不足24歲的‘新鮮血液’的注入,不但緩解了教學資源匱乏的現狀,也加速了幼教質量的提升與改進。"采訪中,東阿縣教育局局長朱傳增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