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宣華華 一些地方及高校先行先試,打破“一錘定音”的錄取模式,固然具有積極意義,但能否守住
公平底線,考驗著高考改革的未來 。為此,必須加大制度投入 ,嚴懲個體和集體的違法違規行為,防止權力和金錢鉆改革創新的漏洞。
30多年來,高考成為中國最重要的人才選拔方式,但也因“
一考定終身”的唯分數論為社會詬病。目前,中國一些地方及高校先行先試,打破“一錘定音”的錄取模式,探索更科學、多元的模式,為新一輪高考改革探路。(6月5日新華網)
近些年,盡管許多人抨擊高考制度的各種弊病,卻始終無法找到更好的替代方案。關鍵在于 ,現行高考制度把守著“起點公平”這一道“最后的防線 ”。當前,為了探索高考制度改革,一些地方及高校先行先試,打破“一錘定音”的錄取模式。例如,浙江今年有 34所高校在錄取時不僅看高考成績,還要參考面試成績和高中平時成績,三者分別占50% 、30% 、20% ,被稱為“三位一體”式選拔。再如,廣東也有多所高校已經開始實踐新的招生模式,被稱為中國高教改革試驗田的南方科技大學,自2012年起實行高考統考成績占60%、學校筆試成績占30% 、平時成績占10%的“六三一”錄取方式。
這些高考錄取模式創新固然具有積極意義,但能否守住公平底線 ,還考驗著高考改革的未來。其實,事物的利與弊,恰如硬幣的正反面。現行高考制度的成功之處,恰恰在于其錄取模式的單一性,花費最小的社會成本,實現了人才選拔的基本公正。同時,現行高考制度的弊病,也在于錄取模式的單一性,“一考定終身”的僵化模式,埋沒了大量有個性、有特長的考生,也導致高端人才普遍缺乏創造力。因而,高考制度的改革,必然是一個不斷權衡利弊的過程。
近幾年,國內一些高校通過自主招生等方式,在錄取模式上已實現了突破。其核心就是,促進考察方式的多樣化和靈活性,選拔出符合特定專業要求的人才。然而,自主招生所帶來的腐敗問題,比如人大原招生處長蔡榮生的落馬,也讓這種模式創新蒙上陰影,遭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質疑。這更加說明,無論高考制度如何改革,無論錄取模式如何創新,都必須注重守住公平底線。
透過新聞,各地高校在錄取模式上的創新,盡管有“三位一體”、“六三一”等不同的叫法,但核心都是一致的,即不再純粹“以高考分數論英雄”,而是綜合參考面試成績與平時成績,更具科學性。但與此同時,保障錄取公平的復雜程度,也在以幾何級數遞增。比如 ,如何保證考生的平時成績得到嚴格把關?盡管面試環節設立了保密制度、回避制度等好的制度,但如何防范那些負責制度運行的招生處長們?怎樣才能確?!?00萬上人大”、“50萬降一百分”的故事不會在各個高校重演?
無論如何,高考制度改革一旦傷及其公平底線 ,必然會遭受廣泛質疑,直接阻滯改革進程,這是我們所不愿看到的。因而,必須加強對于守住公平底線的制度投入,尤其是嚴懲個體和集體的違法違規行為,防止權力和金錢鉆改革創新的漏洞。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jr22wz.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劉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