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傳濤 端午佳節,由15000多只小黃鴨集結而成“鴨梨”正在上海展出,吸引市民紛紛拍照留念,但遺憾的是展出僅僅過去3天,好好的小黃鴨就被游客拔去了將近半數。 大黃鴨剛走,小黃鴨便來了。不過,或許是因為大黃鴨太大,無論是誰,都搬不動、抱不走、只能合影,大黃鴨完完整整地游了一圈就到其他地方去展覽了。小黃鴨可沒有這么幸運,這只在上海由一萬多只小黃鴨組成的“鴨梨”就見證了哄搶的威力。
“哄搶蔬菜”“哄搶散落的水果”之類的新聞,總時不時被曝光,遇事總找國民劣根性的社會情緒和思維定式也在不斷擴展。批判劣根性的人,大多選擇站在道德的高點上,自己安全上岸,卻一下子把周邊其他人甩在了泥潭里。而且這樣一種思維定式,對個人非常安全,但對解決問題本身卻并無多少幫助。
在某門戶網站的跟帖中,頂在最前面的不是批評素質的帖子,而是有點自我調侃——“我路過那里,心情不太好,也順手摘了三只。”看到這個帖子被頂到最高,我感覺眼前一亮,這也說明許多人也默認了自己內心里的另外一個小人。首先,發帖人如果真摘了小黃鴨,是對自我行為的曝光和反思;其次,這也是一種調侃,這說明很多人的一種心態—— 或許在那樣一個場合,如果你是抱著孩子的“路人甲”,或許也會摘幾只。
所有的哄搶行為,都離不開特定的環境。在這里,我想說一個概念:破窗效應。具體是指,一個房子如果窗戶破了,沒有人去修補,隔不久其他的窗戶也會被人打破。
我們要做的是,防止破窗效應,而不是一味地斥責國人沒素質。“道德帝”誰都可以當,而且,非常容易當,但真正能完成救贖的,永遠不是道德上互相指責,而是相關監管的到位和對制度漏洞的彌補。比如,面對“老人無人敢扶”難題,像深圳那樣出臺“好心人免責”的法律更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實際問題。(作者系時評人)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jr22wz.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城市信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