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燕農 李克強總理日前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在研究進一步減少和規范涉企收費、減輕企業負擔時,李克強指出,“我們企業對市場的預期把握不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們的市場不透明。”他要求有關部門與已公開的“權力清單”配合起來,建立“收費目錄清單”。會議決定,對已出臺政策措施落實情況開展全面督察,并引入第三方評估和社會評價。(6月3日《新京報》) 稅費負擔較重,是我國民營企業很難做大做強的原因之一。長遠來看,對經濟發展、財政稅收、勞動就業等等,均非利好消息。究其根本,縱使原因錯綜復雜,但兩個主要方面卻能凸顯出來:一者 ,權力與市場的關系界定不清楚,“政府那只閑不住的手”不時越界亂摸,甚至不受約束的權力直接伸進企業翻云覆雨,出現“老板再大,一個處長都能把你搞死”的畸例;二者 ,權力僭越法律法規,私設審批權和收費項目,以有形的方式向企業亂伸手。
“市場不透明”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權力不透明,在封閉而又缺乏有力約束的運行環境中,公權力頤指氣使、“為官亂為”,其每一次的隨性“亂為”,都會影響到企業的市場預期。從這個意義上看,此前各級政府部門相繼公開的“權力清單”,以及將要建立起來的“收費目錄清單”,恰似厘清政府與市場關系的兩個重要支點,共同支撐起一個透明的公權力平臺——前者宣示了權力能夠干什么,后者公開了權力應該怎樣干。
這兩份“清單”對當前調整經濟結構、促進經濟增長,價值不容小覷。在經歷了一段時間政企、政商關系模糊的社會背景下,只有先讓公權力透明起來,才會培育出
透明的市場。當然,再好的政策也需要“打通抓落實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力破‘中梗阻’”,這就需要回到對政策措施落實情況的全面督察上來,向庸政、懶政;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開刀。在這方面若能成功引入第三方評估和社會評價,將是社會組織和公眾監督權力的一大進步,也會是權力透明化的一個表征。因為只有權力合法透明運行,才會有第三方不憚于日后受制對其評估,也無法謀求利益關照而得出不客觀的評估結果。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jr22wz.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