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楊國棟 畢業季臨近,新一屆大學畢業生紛紛踏上求職路。然而,由于畢業人數不斷增加、就業機會相對有限,畢業生們正遭遇“拿文憑易、找工作難”的現實尷尬。“不要報法語,就業已經飽和。”“別報新聞,那完全是個坑!”……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不少網友在微博上吐槽高校的“毀人”專業。醫學、新聞、語言類專業被吐槽最多,法學、管理學等專業也在吐槽之列。(5月24日新華社) 應該承認,大學里沒有一個專業是沒用的,像醫學、新聞、語言類、法學、管理學等專業,都是現代社會不可或缺的。畢業生求職難并不是這些專業本身的問題 ,而是供過于求造成的結果。如果高校能面對市場需求合理確定專業和招生人數,教育部能對相關專業進行總量控制,避免高校一窩蜂地開設熱門專業,一些原本熱門的專業也不會成為“毀人”專業和“坑人”專業。
很多熱門專業因人才飽和變“冷門”,與大學擴招不無關系。但在抱怨這些專業就業難的同時,我們也該清醒地發現,很多相關專業的畢業生找工作其實并不困難,除了部分來自“985”、“211”高校的名校生,一些基本功扎實、專業素質過硬的畢業生不僅順利找到了工作,而且還是人們羨慕的高薪職位。相同專業的畢業生就業情況之所以會出現兩極分化,除了學生自身的原因及一些用人單位對名校生盲目追捧,恐怕還與一些高校的教育水平不高有關。
目前,教育部門仍以水分很大的就業率來衡量高校教學質量、確定招生名額和是否保留專業設置,難以激勵高校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增強畢業生的競爭力。此外,一些高校老師不務正業,忙著開公司或在外兼職,拉項目搞創收,無心教學,也是近年來高等教育質量下降的重要原因。
與其說專業“毀人”,不如說
不負責任的教育部門、高校和教師在“毀人”。高校專業、學科設置及招生人數沒有科學規劃,一些“毀人”專業不僅沒有控制招生人數防止畢業生供過于求,反而還在進一步增加招生計劃,讓更多大學生畢業即失業,這自然無法改變目前很多專業就業難的現狀。如何考察高校及教師的教育水平、敬業精神,防止濫竽充數者誤人子弟,應成為有關部門的當務之急。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jr22wz.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