餌料出口上餐桌 面條魚市場主要有三個流向,一是冷凍做成網箱養魚的餌料,二是加工成品出口日韓等國家,三是流向農貿市場。“我們的冷藏庫內目前冷凍的面條魚有上千噸。”魯海豐集團辦公室主任汪顯剛告訴記者,面條魚和小鮐鲅魚、鳀魚等小魚主要用來作為平時網箱養魚的餌料,也有少部分會流向低端市場。
目前,僅黃島區瑯琊鎮就有面條魚加工企業7家,年加工成品面條魚5000噸以上,加工農戶達3000多戶。在瑯琊鎮的道路上,到處可見到晾曬面條魚的場景。在瑯琊鎮臺西頭村,30多畝的空地上晾曬著一大片面條魚。晾曬只是最簡單的加工方式,還有一種加工方式是將鮮面條魚洗凈、加入鹽直接煮熟,然后根據用戶要求,對這些熟制品進行晾曬,到了合適的干濕程度,然后密封,進入市場銷售。
此外,流向島城農貿市場的面條魚售價每斤在四五塊錢,市民買回去多是炸著吃。
面條魚壽命很短 面條魚是生活在淺海的一種特殊的魚類。體長一般為6~9厘米,大的也只有12厘米長。身體兩側有斜的皮褶,側線在背上兩側,從胸鰭到臀鰭的基部,沒有腹鰭。主要盛產于我國北方的黃海和渤海海域,每年春季都會成群結隊地從外海游回近海產卵,卵沉到水底發育。小魚成型后會游向外海越冬。待到來年春天會再游回近海產卵。面條魚的壽命很短,生長期只有一年多,即使是壽命最長的也不會超過兩年。一般情況下,每年春季面條魚產完卵后生命便失去了意義,其結果不是自行死去,就是成為大海中其他食肉魚類的腹中餐,因此面條魚也屬于大海里的草本魚類。
適度捕撈不影響食物鏈 “面條魚學名為玉筋魚,屬于冷溫性小魚,分布在北太平洋以及我國的黃渤海區域,生活在海水的中上層,有鉆沙的習性,以浮游生物為食。每年春天海水溫度升高時,游向近海產卵,卵沉到水底發育。當秋天水溫降低時,游向深海越冬。面條魚味美產量較高,有一定的經濟價值。”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竇碩增表示,面條魚是一種具有細長身軀的小型魚類,每天成群地游泳,通常夜間躲入沙地中,下頜比上頜厚,并且有突起,可作為挖掘沙地的鐵鏟,當水溫在20℃以上時,晝夜都躲在沙地中睡覺。
有觀點認為,面條魚春天繁殖,是鲅魚、鱸魚等兇猛魚類的餌料之一。每年5至7月份,鲅魚成群地游到青島近海,主要以面條魚為食,形成鲅魚魚汛。如果過度捕撈面條魚,就會導致食物鏈的中斷,鲅魚可能也就不會再“光臨”青島近海。
對此,竇碩增認為,關鍵種群的消失會影響到食物鏈的結構和穩定,但是適度開發或捕撈像面條魚這樣的魚類,不影響其種群繁衍的情況下,應該不會對近海食物網構成影響。“漁業資源減少受到過度捕撈、環境污染以及圍填海等近岸工程對魚類產卵場和棲息地的擠壓等多重因素影響。”竇碩增說,從保護漁業資源角度來看,打擊盜挖海砂與伏季休漁都是有效的保護手段。
嶗山區海洋漁業局漁政船檢處郭主任也表示,休漁制度是一項常態性的保護海洋生物資源的政策,連續實施的休漁制度對遏制漁業資源衰退、減緩捕撈強度、確保資源休養生息起到重要的作用。“
漁民只要嚴格遵守休漁規定,就給了面條魚及其他魚類休養生息的時間,有助于漁業資源恢復。”郭主任強調。(記者 劉海龍)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