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国产一卡三卡四卡无卡精品,欧美 在线 成 人怡红院,高清一区二区

舌尖記憶之老青島的飯店:南北齊聚 中西兼容(圖)

2014-05-20 09:35   來源: 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手機看新聞 半島網 半島都市報

小字體大字體

    往事:順興樓的酒中八仙,康有為的“一杯橙汁”

    中國人向來重視“飯局”,“哪天有空吃個飯”這樣的話含義絕非字面這么簡單。而當時老青島飯店里也留下了很多飲食之外的故事。

    北京路上順興樓,來歷頗為傳奇。1912年清朝滅亡之后,大批的遜清遺老來到當時仍是德國租界的青島避難,其中就有曾任法部侍郎的書法家王垿,一日他在青島“偶至一處,見窄門獨人,入內小飲,其烹飪之味,酷似京中鴻興樓。”經過詢問得知店主李某竟然真的是北京鴻興樓的學徒,現在來青島創業,但沒有資金“困頓不振”,王垿便倡議集資,最終使順興樓在北京路“謙祥益”旁邊開業,成為當時的高雅酒樓。之后,王垿還組織了一個由25人組成的“耆年會”。“耆年會”又叫“生日會”,會中每有人過生日,大家便一起來順興樓里宴請祝賀。這25人中有遜清遺老,也有當時青島的商人,王垿作為“會長”還為許多會員寫了“贊”。此外,如果有人請王垿寫字,也會在順興樓請他吃飯,為此王垿留下了“舉杯為歡能幾何,酩酊已忘身是客”的感嘆。唐人杜甫曾寫過一首《飲中八仙》,其中一句“李白一斗詩百篇”流傳至今。而到了上世紀30年代,國立青島大學(后改名為山東大學)在青島成立,在此任教的聞一多、趙太侔、楊振聲、梁實秋、方令儒(女)等8名文化名人也經常在順興樓餐館會餐,形成新的“酒中八仙”。他們不僅“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還自號“酒壓膠濟一帶,(劃)拳打南北二京。”連山大的校務會也經常在飯桌上開。后來胡適來青島時,為了怕被八仙灌倒,還專門亮出太太給做的刻有“戒酒”二字的戒指求饒。到1935年時,在青島的文學家王統照、洪深、孟超、臧克家、吳伯蕭等12人組織編寫了一本文學刊物——《避暑錄話》,這個刊物為同人性質,沒有對外發行的壓力,于是這 12人便每周聚餐一次,定好下周選題,聚餐地點也常常選在順興樓。

    而在春和樓,像這樣的名人故事也很多,如今這里的墻上依然懸掛著許多珍貴的題詞和老照片,一張張看過去,如同在展現青島的歷史。1911年,遜清遺老劉廷琛、王垿在春和樓宴請恭親王溥偉,溥偉大贊“這里可以跟御廚相媲美了”。1924年,革命家王盡美來青島,他在春和樓喝了杯即墨老酒,品嘗了這里的一品鮮;作家老舍當年執教山大,準備定居青島時也來春和樓吃過飯……為了紀念這么多名人的來訪,春和樓的二樓專門設立了名人雅座餐廳,比如毛澤東的老師徐特立就餐過的餐廳就辟為“恩師廳”,康有為就餐過的餐廳辟為“維新廳”,作家蕭軍就餐過的餐廳辟為“耕耘廳”,美國太平洋艦隊總司令萊昂斯上將就餐過的餐廳辟為“將軍廳”。在眾多名人中,春和樓的“忠實粉絲”非康有為莫屬,他不僅隔三差五就來,還將廚師請回家里做飯。而春和樓也儼然成了他的私人廚房。如果要在家里聚會,他也要把春和樓的師傅請過去。

    而相比于雅士云集的順興樓和春和樓,已經消失的英記酒樓則留下了一段至今未解的謎團。1927年,康有為在上海過完七十大壽后再次回到青島,他的廣東老鄉組織酒宴為其接風,地點就選在粵菜館英記酒樓。因為客居青島,能夠吃到廣東的家鄉菜讓康有為十分高興 ,在吃了不少東西后,康有為喝下一杯橙汁。此后,他突然開始腹痛難忍,當晚,康有為嘔吐不止,家人請了兩位醫生為他診斷,其中一位日本醫生診斷說是食物中毒。不久,康有為便病逝于青島,并最終安葬在現在的浮山腳下。只是,康有為到底是被他人毒殺,還是意外中毒,亦或許其他疾病引發的暴斃,至今仍不得而知。

    變革:走出去的“灣仔碼頭”

    “青島現在缺少名小吃,你給外地朋友說來青島吃什么?吃海鮮?吃燒烤?吃排骨米飯?這些東西不是真正的地方特色。從這點來講,現在的青島飲食發展得不如以前,雖然整體好了,但特色少了。”魯海回憶,老青島的餃子十分出名,早在上世紀30年代就讓梁實秋等人贊口不絕,當時劈柴院一帶還有一家“李家水餃”,也很出名。“青島剛解放的時候,我家還住在廣西路一帶,街道上還組織家庭婦女去包水餃,然后速凍了賣到香港去,從這點就可以看出青島水餃的知名程度。”而1945年出生于青島的臧健和,更因為其傳奇經歷和創立了知名品牌“灣仔碼頭”而被人稱為“水餃皇后”。“她是青島人,丈夫是個華僑,原來都在一個醫院上班。后來丈夫去泰國了,她帶著孩子去找丈夫,才發現丈夫在當地又找了一個 。她又不好意思回老家,只好帶著孩子去中國香港創生意,先是打工 ,后來自己擺個水餃攤,后來一點點做起來的,很不容易。”

    與臧健和艱辛創業經歷相似的是原來位于高密路的洪興酒樓,這家魯菜館的老板叫徐麟貴。1948年,他舉家遷去了香港,在當地又開了一家洪長興 ,生意一直很好。到了1975年,年事已高的徐麟貴又開始進軍美國餐飲市場,并在華盛頓開了一家“北京飯店”,幾年之后這里已成為華人餐館中的翹楚。加上靠近美國政府所在地,經常有總統、議員及豪門巨子來吃飯,僅布什總統在任時就光臨此地40多次,甚至讓這家臨街的、只有單扇門的中餐館成為了一個當地旅游景點。

    但是老字號逐漸淹沒在了歷史之中,以我們前面說的“四大樓”為例,曾經高朋滿座的順興樓、亞東飯店在青島解放后逐漸蕭條,并伴隨著“三大改造”“公私合營”等運動而徹底關門。1942年的一場大火燒掉了聚福樓的本店,雖然日后重建,但生意大不如前。而上世紀60年代末進入春和樓工作的周澤順則回憶,“我去的時候,春和樓倒是還在經營,因為已經是國家的了,之前還改名叫‘人民飯店’。當時這里有一個老師傅叫劉景倫,他年紀很大了,我跟著他學廚,聽說他是之前春和樓的私方經理,再早之前還見過康有為這些人。不過,他也不怎么做花樣菜了,就是很正常炒腰花、炒豬肝什么的。其實那個年代你做了,普通老百姓也吃不起。”而另外兩家延續至今的老字號則是中西餐兼營的“青島飯店”和以清真料理著稱的“餡餅粥”,不過,它們也都經歷過一陣“生存危機”。

    到上世紀80年代末,老字號們開始面臨新的經營危機。周澤順回憶1981年,春和樓進行一次大規模的改造,擴充了雅間的數量,還推出當時島城少見的迎賓小姐,這些身穿旗袍的姑娘站在門口,甜美地說著“歡迎光臨”立即吸引了不少人。“當時春和樓改制了,是比較少的私人大飯店,加上這些裝修改造,一下子就非常火。火到什么程度呢?就是有些人他不吃飯,只進來參觀,我們后來一看說參觀的人太多了,都影響正常吃飯的了,就說進來參觀也得買門票,5毛錢一張 ,那時買了票可以坐下喝杯茶,感受下這里的環境。”此后不久,春和樓又有了個新想法,將青島的風景與菜品相結合。作為班組長(廚師長)的周澤順也參與其中,每天除了正常工作外,想的就是每個菜品應該用什么原料,做成什么口感最好。“當時只有一個要求,要用海鮮來做。”經過大家一次次磨合,“青島十大風景菜”陸續推出:飛閣回瀾、琴嶼飄燈 、蓬壺攬勝、魚山擁翠、東園花海、匯濱垂釣、湛山清梵、穹臺觀象、會崎松月 、燕島秋潮。不僅造型逼真,而且色香味俱全 。而從前臺、廚師一路做起的周澤順日后成為專業餐飲管理者,后來還被任命去幫助“餡餅粥”扭虧為盈。

    城市的味道,我們的生活

    “排骨米飯、燒烤這些東西都是上世紀90年才興起來的,我們后來評選青島十大小吃,還有青島大包、三鮮鍋貼、雞湯餛飩什么的。但是說實話,我覺得青島本地的魯菜現在被沖擊得很厲害,我們也經常想怎么辦。現在餐館酒店越來越多,生意整體也很好,但是特色少了,再想找幾個能流傳百年的老店確實不容易。”如今作為魯菜大師和市北區餐飲行業協會秘書長的周澤順對于本土餐飲的發展有著自己的擔憂。“我18歲高中畢業就被分配到春和樓上班,之前從來沒想過當廚師、干餐廳,結果一干就是40多年,現在退休了,我覺得我算是做一行愛一行了,而且廚師這個職業吧,還是很有意思的。”

    其實中國之文化,并不僅在昆曲、京劇、書法、篆刻之“高雅藝術”,衣、食、住、行之相應技法更是在于點滴中傳承文脈。從這一層面上講,廚師是文化的傳承者,飯店是歷史見證地。而一道道菜品,則如書籍、繪畫一樣凝結著無聲的故事。國人之烹飪和飲食,并不僅看“色香味”更深究其“意形養”。而對于我們身居此處的人來講,這座城市味道并不是那些冰冷的文物和滄桑的歷史 ,而是家里一頓熱氣騰騰的飯菜和團圓時一杯重逢的喜酒。

    因為爐臺灶社之內,熏蒸的是世代不變的情感。而碗筷杯勺之外,傳遞的則是綿延千載的文化。

    文/記者 孫英男  孫桂東 實習生 孫藝嘉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張珍珍]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

熱門推薦

房產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