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斯涵涵 5月17日,沈陽音樂學院桃仙校區外來了一輛污水車,它沿著校園的南墻潑了百余米糞水。大糞臭氣熏天,學生們不得不關上寢室窗戶,路人不得不掩鼻而過……但這潑糞車竟是學校自己派來的,原因是為了防止商販向校園里的學生賣午飯。 潑糞是為防止商販向校園里的學生賣午飯,這里首先有個問題:學生們為什么要去買校外商販的盒飯?眾所周知,現在很多學校食堂被人承包,菜價貴且味道差,但因為其壟斷地位,導致學生吃不好,頗有怨言,而校外商販無疑填補了這段空白。而學校之所以屢次想清走這些商販,是因為“有小孩曾吃壞過肚子,商販賣的東西衛生沒有保障,而且擾亂了學校周邊的秩序。”這明顯是推托之詞。“小孩曾吃壞過肚子”或許不假,但是除了向相關職能部門報告這一現象、呼吁加強監管、加大對學生的宣傳教育之外,學校當做的是,重視學生的訴求,提高食堂飯菜的質量和數量,當學生能夠在校內有更多的進餐選擇,口腹之欲得到合理的滿足,他們何必要舍近求遠呢?
潑糞驅趕法,污染校園文明。學校是是培養人才的搖籃,是為學子的成長和未來事業奠定良好品德及文化科學知識的第一基礎陣地。學校管理者的言行舉止無不起著以身作則的教化功能,而采用如此低俗、野蠻的潑糞驅趕法,一者體現了學校管理者損人不利己的低素質、二者污染校園環境和社會文明,三者凸顯了現行教育管理方式或教育手段的黔驢技窮。
原華科大校長“根叔”有一句名言,母校就是你自己罵一千句卻不允許別人罵一句的地方,而往自家院墻根下潑糞,惡心了別人更弄臭了自己。俗話說,好事不出門惡事傳千里,在這個信息快速傳播的網絡時代,潑糞驅趕法猶如一個隱喻,“繞梁三日”怎敵“百米糞跡”?我們用什么去維護教育的美譽與“清潔度”,又該如何打撈那消弭不見的專屬于校園的文明靈魂?(作者系時評人)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jr22wz.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城市信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