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国产一卡三卡四卡无卡精品,欧美 在线 成 人怡红院,高清一区二区

發現青島:膠州人柯劭忞是溥儀的老師

2014-05-13 09:53   來源: 半島網-城市信報 手機看新聞 半島網 半島都市報

小字體大字體

  

柯劭忞                                   愛新覺羅·溥儀



  在膠州,柯家一門是人所共知的書香世家。在姜行老街的深宅大院中,不僅有才子名媛,更走出了一代帝師。其中,柯劭忞(mín)就是清朝宣統皇帝愛新覺羅·溥儀的老師,他不但是清朝的進士,進入民國之后,還被日本東京帝國大學贈予文學博士學位。柯劭忞的父親和祖父均是一代名士,母親也是青島歷史上數一數二的才女,連國學大師王國維都對她贊嘆不已。

  柯劭忞祖父曾和英軍苦戰

  據青島市十大藏書家、原青島博物館副館長王桂云介紹,柯家可謂大有來頭。柯家是元代著名學者柯九思的后裔,祖籍浙江黃巖縣,就是盛產黃巖蜜橘的地方。

  傳到明朝末年柯夏卿一代時,曾經當過福王和唐王的兵部尚書。在明朝滅亡之后,柯家避居山東。柯劭忞的爺爺名叫柯培元,在道光辛丑年(1841年)鴉片戰爭中,英軍進攻廈門,柯培元率軍奮勇抵抗,被圍九天,仍苦戰不息,一舉成名。而且,柯培元還博學多才,是嘉慶時期的舉人,一生著述頗豐,其中《噶瑪蘭志略》已于上世紀60年代末在臺灣省分上下冊出版。據說,柯培元的性格也很狷介,經常恃才傲物,上司和同僚都不喜歡他,所以一生郁郁不得志。雖然很有才干,最后卻連個同知的官都保不住。民國年間徐一士所著的《一士類稿》稱,柯培元有一次外出,赤足乘轎,走到街道的繁華路段時,就把兩只腳搭在手扶板上。碰巧,某官的轎子迎面而來,而此人是個近視眼,遠遠看見柯培元的腳搭在扶手上,以為是跟自己打招呼,連忙拱手還禮。這事被傳為笑談,而此官員也深以為恨。過了不久,柯培元的同知職位就被剝奪了。

  柯家可謂是將門之后,文武雙全。而且,在柯培元這一輩上,柯家已經被稱為“山左四名家”之一。而“山左”指的就是山東。

  柯劭忞的父親柯蘅,是清末著名的儒生,年輕時曾隨柯培元在福建居住,受業于福建學者陳壽祺。柯蘅雖然沒有考取功名,但非常善于寫詩作詞,尤其擅長五言詩,被當時的人稱為“五言長城”。有人說,他的詩往遠里說可以直追孟浩然,往近處說跟同為山東老鄉的王漁洋比起來,也不遜色。而且,柯蘅對于經史很有研究。

  年輕時,柯蘅到濟南的尚志書院學習。關于這座尚志書院,在去年2月28日的《發現青島》中,我們曾經講過,其創辦人就是柯蘅的膠州同鄉老前輩匡源,那也是一代神童,曾為咸豐皇帝的老師,“顧命八大臣”之一。當然,此時的柯蘅不可能知道,今后自己的一個兒子,會成為繼匡源之后,膠州出的第二位帝師。

  這時,尚志書院的主講老師中有一人名叫李少伯。這人原籍山東掖縣,也是書香世家,曾當過博興教諭(相當于現在博興縣教育局長),其父為乾隆年間進士,官至河南布政使。而且,李少伯和柯蘅的父親柯培元其名,也是“山左四名家”之一。

  從事教育工作的李少伯在教子方面很有一套。他的兒子李季倫是當時有名的詩人,而且,他還把女兒李長霞培養成了一個著名才女。李長霞從小就喜歡讀書,酷愛吟詩,在少女時代就嶄露頭角。在尚志書院教書時,他也把女兒帶在身邊。眼看著女兒一天天長大,李少伯早就開始琢磨:到底找個什么樣的女婿好呢?

  就在這時,他發現了柯蘅。這個小伙子雖然沒有功名,但詩寫得真好,跟女兒興趣相投,而且兩家門當戶對。于是,李少伯果斷拍板,把20歲的女兒許配給了柯蘅。

  母親是數一數二的才女

  兩個純粹的文學青年走到了一起。至于倆人平時具體聊些什么?是不是吃飯、睡覺都要吟詩?我們還真不太清楚。但我們知道,他倆結婚之后,志同道合,感情十分融洽。柯蘅很佩服妻子的才華,李長霞也非常支持丈夫對經史學的研究。

  那段時間,捻軍非常活躍。1861年,柯蘅和李長霞夫妻二人為避戰亂舉家遷至濰縣。他們還和濰縣當地詩人在濰城西孝子里結西園詩社,終日切磋吟詠,唱和不輟。

  這里必須講講李長霞的詩,她詩學三唐,以追憶往事見稱,但她的懷舊很深沉,甚至沉痛。比如,詩集中《辛酉紀事一百韻》《赴濰縣南留店尋兒》等篇,抒發了對離亂的慨嘆,有人認為能跟杜甫的“三吏”、“三別”相提并論。李長霞也常常懷念故土,以詩抒發懷鄉之情。

  李長霞晚年的一些詩,達到她自己的最高水平。其代表作為這首《亂后憶書》:“插架五千卷,竟教一炬亡。斯民同浩劫,此意敢言傷。業廢憑兒懶,窗閑覺日長。吟詩憐弱女,空腹說三唐。”講述的是自己家里的藏書和早年作品不幸毀于兵火,所存不過十之二三。這首詩沉郁頓挫,老辣蒼茫,被收入《清詩紀事》,連著名的國學大師王國維都對她贊嘆不已。同時,李長霞還是一位很有造詣的女學者。《清史稿》說她“遂于《選》學”。

  島城著名文史學家魯海對城市信報記者表示,他曾打算寫一本“青島名媛志”,但搜集材料,發現古代和近代才女寥寥,唯有李長霞燦若明星,令人嘆惋。

  李長霞在教育子女方面同樣讓同時期的其他人望塵莫及。1861年,在從膠州移居濰縣的途中,還一有時間就教給子女詩詞歌賦、經史之學。后來,她的兒子柯劭憼、柯劭忞均考中進士,這種門第在中國歷史上也不多見。而她的兩個女兒柯劭慧、柯劭蕙也以“雅擅詞華”而聞名。

  在民國《濰縣志稿》人物志“僑寓”部分,從漢朝到清末如此漫長的時期,僅僅列出八個人,其中就包括柯蘅、柯劭憼、柯劭忞這父子三人,而且同時立傳的還有柯劭慧、柯劭蕙,以及柯劭忞的夫人吳芝芳。要知道柯劭忞這位夫人也是位大家閨秀,工于詩詞,他的父親是同治年間的進士、著名散文家、桐城吳汝綸。如果真要說家風的話,柯家這一門最重要的家風之一就是:以詩禮傳家,文章立世。

  舅舅淹死都沒耽誤柯劭忞看書

  柯劭忞是李長霞的第二個兒子,他字鳳蓀、鳳笙等,號蓼園,室名歲寒閣。島城知名文史專家魯勇在其《遜清遺老的青島時光》一書中稱,柯劭忞很小就能嫻熟地吟詠詩詞。7歲時,他的詩句“燕子飛來春已晚,空庭落盡紫丁香”,在膠州傳誦一時,被稱為神童。柯劭忞16歲考中秀才,此后前往濟南,去自己父母都待過的尚志書院讀書,受教于老前輩匡源。同治九年,他考中舉人。

  柯劭忞的求知欲異于常人,“沈酣典籍,近于入魔”。王桂云在作品中就講述過相關故事。在一個嚴冬的早晨,柯劭忞坐在火爐旁讀書,由于精神高度集中,衣袖被爐火燒著,也沒覺察到。幸虧他父親柯蘅進來,見煙氣彌漫,趕緊幫他把衣袖上的火苗撲滅。見他這么專心讀書,父親又驚又喜,但也警告他別變成書呆子。

  同治十三年會試,柯劭忞和舅舅李季侯前去趕考,均未考中。倆人做伴去河南禹州投親。在新鄭一家客店吃飯時,店主說:“馬上就變天了,前面還有深溝,大雨一來就有危險,我勸你們還是住下,明天再趕路吧。”李季侯和柯劭忞都不聽勸告。就當他們走到離禹州還有九十里時,天降大雨。

  這時,倆人所坐的車正好走到深溝那里。山水滾滾而下,李季侯嚇得大叫:“這下沒命了。”正說著,車被水沖走,李季侯很快就被淹死。一起被淹死的還有4個車夫,十多頭騾馬。柯劭忞恰巧抱住了一個車轱轆,而且有一塊山崖崩塌,把車擋住了。一個叫李長年的農民救了他,他就拜此人為義父,以謝救命之恩。

  柯劭忞脫險后,前去拜見父親,看見桌子上有一本很少見到的書,就拿起來看,卻對剛剛經歷的危險一字不提。柯蘅查看他的行李時,發現都被水淹了,問他原因,他也沒顧上說。柯蘅又看到他帶來的書中,有一冊《蘿月山房詩集》,是李季侯的手稿,于是問:“你舅舅去哪里了?”柯劭忞說:“死了。”然后繼續讀書。柯蘅火冒三丈,一把抓過書來扔到地下,罵道:“你舅舅死了,這是多大的事兒!你竟然一句話都不說,你這書呆子,竟然呆到這個地步了!”

  要知道,這時的柯劭忞已經24歲了。有人提出疑問:“他和舅舅去北京參加會試,怎么可能到河南禹州去投親,這中間繞的圈子太大了吧?”對此,膠州市政協文史辦主任石業華說,這些都是有明確記載的,確有其事。柯劭忞和李季侯當時之所以去河南,是因為柯蘅正好在那里當幕僚。

  還有人說,柯劭忞年少時有一陣子喜歡研究數學。不過,剛開始他學得并不好,還為此悶悶不樂。直到有一天,他對學友說:“我馬上就要通曉數學,因為昨天晚上我夢見梅定久(古代數學家)來找我了。”果然,那天吃完午飯,他就能興高采烈地給大家講解題目。這件事看起來很玄乎,不過,石業華先生說,資料中對此確有記載,只不過不是柯劭忞年少時,而是晚年的事情。“因為柯劭忞希望自己天文地理無所不曉,不想給自己留下知識空白,于是就和數學耗上了。”

  這種癡迷可笑、可氣,又可嘆,現代人看來有些難以接受,但正是這種精神,讓柯劭忞成為冠絕一時的學問大家。

  城市信報記者 王學義

   (來源:半島網-城市信報) [編輯: 林永麗]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

熱門推薦

房產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