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5月8日宣布,取消280種低價西藥和250種低價中成藥的最高零售價,生產企業可在西藥費用日均不超過3元、中成藥日均費用不超過5元的前提下自主定價。(5月8日新華網)
低價藥短缺之所以愈演愈烈,一個重要原因是,這些藥品價格低廉,利潤十分有限,藥企的生產積極性不高?,F在國家決定放開530種低價藥的最高零售價,有這樣的利好措施,從理論上講,廠家自然會擴大生產規模。但這并不意味著患者就能順利用上低價藥。原因很簡單,要想讓低價藥進入患者的藥單,必須醫生開方,但現在的問題是,低價藥雖然取消了限價,可畢竟上漲有限,醫療機構很難從中拿到大筆回扣。這樣一來,難免會有醫院或者醫生對低價藥視而不見。
由此看來,要想真正“救活”低價藥,除了進行價格刺激外,更應關注醫生
處方,要通過制定相關制度確保低價藥在臨床上得到正常使用。只有這樣,低價藥才能“產銷兩旺”,真正進入良性循環。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jr22wz.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編輯: 劉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