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薛易 4月22日,網上最熱的一件事就是,內地幼童在香港街頭小便,圍觀者拍照,其父母與圍觀者發生沖突。當時,孩子母親用紙尿片接尿,并稱“洗手間排隊,孩子著急我怎么辦?”關于如何看待孩子當街便溺問題,人們展開了激辯。 其實,孩子當街便溺這一問題,一直發生在我們周圍。比如,2013年3月份,在廣州地鐵就有一個孩子坐在垃圾桶上大便。當時,當地媒體就此在微博上發起投票,其中13%的人認為“人有三急,可以諒解”,27.7%的人認為“公共場所,忍無可忍還需再忍”,另有59.3%的人則表示“要怪就怪地鐵配套不完善”。從那則新聞中可以看到,孩子的家長讓其在垃圾桶上大便,而非就地解決,顯然是無奈為之。而從投票結果來看,大部分人對此持的也是一種寬容態度。
很明顯,家長讓孩子當街便溺并不文明。回想幾年前,這種事并未引起過廣泛關注,近年來卻一再成為輿論焦點。這說明人們對文明的要求越來越高,在加強自律的同時,也希望更多地發出自己的聲音,來存進社會文明發展。在大多數時候,這種對不文明現象進行監督的意識和行為都是好的,但必須要注意的是,這種監督不能侵犯他人的隱私,不能逾越法律的界限。最為突出的,就是不能拿
相機對準
便溺的孩子。
首先,拍攝便溺的孩子侵犯了孩子的隱私,假如將其發表在網絡上,更是進一步的違法行為。其次,即便對孩子行為不滿,也應該向其監護人反映,或通過報警等方式,來追究監護人的責任。就算監督舉報,也只能拍攝相關場景而不能拍到孩子。另外,應該意識到,孩子有其特殊性,你不能要求他們向成年人一樣憋住尿。即便你覺得這不文明,也要想到在文明的界限之外,還有寬容和人性。
有人喜歡借此來說別人素質不高。真是如此嗎?不妨看一下歐美國家的做法。據報道,在今年1月,美國一對夫妻帶著2歲的兒子購物,兒子尿急時,商店拒絕借用廁所。母親就讓兒子尿在草地上,因此被警察罰款50美元。美國媒體就此發起網上投票,結果,83%的網友支持這位母親上訴。這一數字與廣州媒體所做的調查,可謂如出一轍。英國也有相關法規,幼兒和孕婦有權在任何地方借用廁所,特殊時刻可以在公共場所小便。
這充分說明對于特殊人群而言,他們的生理需求,遠遠比所謂的文明和規則重要。而這是和素質扯不上關系的。道德的確是一種社會規范,但這種規范主要用于自律,而非強加于人。自認為站在道德高地上,動不動就指摘別人“素質不高”,只能說明其道德觀本身就是可疑的。不加區別,不予寬容的譴責,要么是潔癖,要么就是冷漠。
當然,我們絕不是說幼童當街便溺可以理直氣壯,只是呼吁以一種理性的態度來看待這一問題。清潔衛生的環境是所有人的期許,希望家長們在帶孩子出行的時候,多拿一塊尿布,多帶一卷手紙,都可以讓自己少一分尷尬,讓環境少一點污濁。也希望相關部門拿出多花力氣來健全設施,開辟綠色通道,為老人、孩子和孕婦之類弱勢群體解決如廁難的問題。而這,才是促進文明的治本之策。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jr22wz.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城市信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