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8日凌晨,位于舟曲縣城東北部的三眼峪暴發泥石流,當時剛建完的4道大壩被沖毀,不僅沒能發揮作用,反而帶來更大災難。附近村民稱,災難發生前,已發現工程質量問題,但找到縣環保局和縣政府反映沒有用。如今雖然環保局工作人員稱事情已經過去了,不便和領導聯系。 (新華社4月21日報道) 去過南京的人,一定都會對南京城的明城墻留下深刻印象,這是我國保存得比較完整的古城墻,也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古代磚城,這道城墻歷經600多年的風風雨雨、戰火紛飛、天災人禍,卻仍然屹立不倒,甚至前幾年還有新聞,曾有人開跑車在城墻上玩漂移……
顯然,南京的明城墻能夠如此堅固,也并不是沒有緣由的。如果我們能夠扒出一塊南京城城墻上的城磚,我們就可以看到,在這塊磚的側面刻著銘文,除時間、府縣外,還有四個人的名字:監造官、燒窯匠、制磚人、提調官(運輸官)。磚上刻人名,其用意用現在的話講,就是責職分明,責任到人。名字都燒在磚上,清清楚楚,一目了然,賴也賴不掉。無論監造官、提調官,還是燒窯匠、制磚人,如有問題,一樣追究。據記載,交磚時,由檢驗官指使兩名士兵,抱磚相擊,如鏗鏘有聲清脆悅耳,且不破碎,屬于合格;如相擊斷裂,則直接追究責任人。如此嚴厲的追責手段,城墻的各級承建人員自然不敢有絲毫馬虎,這道城墻能夠屹立600年也就理所當然。
按理說,如今我們的科技發達,電子計算機、互聯網等手段的應用,可以讓我們更加方便快捷地記錄每一項工程從決策、規劃、預算、設計、投資、招投標、施工、監理、審批以及資金流向等一系列步驟的責任人,這遠比將信息刻在磚上更容易查詢。然而為什么,被定義為“
豆腐渣工程”的四道大壩,在被沖毀四年后,卻仍然找不到可以負責的責任人?難道我們如今的電子系統甚至不如明朝的一塊磚?豆腐渣工程所犧牲的1700多條
人命難道就這樣不了了之了?
是的,每次這樣的重大責任事故之后,類似舟曲這種“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做法并不鮮見。之所以我們質問、我們譴責、我們追究那些應該為事故負責的責任人、那些可能的蛀蟲,并不僅僅是為了解恨、也不僅僅是為了那些無辜的死難者,而更關乎我們自己——試問,如果我們的工程都能夠像南京的明城墻一樣,責任到人、嚴厲問責、終身追究,那么各地還會有那么多豆腐渣工程嗎?
我們今天,用著欽佩、仰慕的心情,看著那些屹立在中國大地上的古建筑。那么明天,我們的后人又會用怎樣的心情去看如今這些豆腐渣工程呢?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jr22wz.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