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国产一卡三卡四卡无卡精品,欧美 在线 成 人怡红院,高清一区二区

東嶺后村8成人家打過洋工 2年賺10年收入

2014-04-13 07:50   來源: 青島早報 手機看新聞 半島網 半島都市報

小字體大字體

  



  



  坐20多小時輪渡到韓國

  1995年初夏,8個人的護照、簽證等手續辦理完,麻同第將包括當時21歲的村民王照家和32歲的金修良等8個人送到青島港客運站,坐上去韓國仁川的船,開始了22小時的航行。

  "家里太窮,當時找對象都困難,這次出去說什么也得賺到錢,夠回家找個對象結婚就滿足了。"王照家在船上這樣想,他是8個人中年齡最小的,父母臨走前特別不放心,囑咐他情況不好就趕緊回家。

  "出去的這幾個人家里都比較窮,我們也算是村里 ‘第一批吃螃蟹’的人。"金修良說,他們幾個人在船上還商量了一番,最后發現大家想法都很有英雄氣概,他們都是"賤命一條",不怕出危險,唯一害怕的就是被外國人看不起,還有就是被拖欠工資,他們也商量好了,大家擰成一股繩,誰要是被欺負,其他人都要幫忙。

  22小時后,8個中國"民工"扛著編織袋里裝著的被褥等行李出現在韓國仁川,來接船的韓國企業工作人員很容易就認出了他們,又坐了幾個小時客車,他們來到一個叫龍仁的城市,這里離漢城并不遠,屬于漢城的一個衛星城市。

  2年賺來10年收入

  忐忑中,8個人開始了工作,干的工作和村里那家韓資企業一樣,都是機械加工的活兒。"剛開始,語言不通,也沒好好談待遇,反正覺得只要是比國內多點就行。"金修良說,他當時覺得很知足,到村里的韓資企業打工前,他在家干瓦工,每天只有7元錢的工錢。

  "第一個月工資我們每人發了3000多元人民幣,當時大家都不相信這是真的。"王照家說,他們后來慢慢發現,韓國企業每月發工資很及時,并且對待他們也很友好,后來他們的工資漲到了每月6000多元,大家就都安穩下來了。王照家那時候年輕,頭腦也靈活,用了幾個月時間就將韓語學會了。"至少和當地人交流的口語沒問題了,因為韓語的語言很簡練。"王照家至今說話的語速仍然很快,不時蹦出幾句韓語,他說,正是憑借語言好,他很快和企業經理混熟了,學到了不少做生意的經驗。

  1996年6月份的一天,更是讓王照家忘不了。"那天我在做切割,不小心砂輪將手背切了一道很深的口子,鮮血直流。"王照家伸出右手,給記者看手背上那道10多厘米長的疤痕,當時經理二話沒說,趕緊帶他去醫院治療,并且工廠給了讓他滿意的賠償。

  2年的合同期滿,1997年夏天,王照家走在漢城的街頭,身后拖著一個大行李箱,里面裝滿了采購的服裝、電子產品、高麗參等,最特別的是一套高檔化妝品。"因為我有錢了,之前家里就說給我介紹了對象,等我回來相親。"王照家說,除了給親戚帶的禮物外,他特地多花了1000多元人民幣買了這套國內買不到的化妝品,準備相親的時候送給對方。

  8人每人帶著七八萬元回到了村里。"當時這筆錢夠在萊西市區買一套房子。"金修良說,他兩年賺了在國內賺10年的錢,回來后他就將自家的老房子翻新,蓋起了兩層小洋樓。

  向外國"進軍"成村里時髦

  8個人回來后,生活發生了實質性變化,村民們開始意識到了出國打工能賺到錢。1997年前后,又有一家名叫"二和"的紡織業韓企駐村,并且再次發出邀請函,20多名村民又坐上了去韓國的輪船。"那次招聘和第一次是截然相反的狀況,不再需要勸說,甚至還有人來托我給找關系求情,希望能得到一個出去的名額。"麻同第告訴記者,那時候村里幾乎所有年輕人都報名了,但對方企業要面試,只有通過的人才有機會拿到簽證。

  1998年到1999年前后,東嶺后村"出國打工"是一個高潮期,這家韓資企業沒選上的村民也都通過各種渠道出國。"多數是通過中介機構繳納一定中介費出去的,并且打工的國家也不局限于韓國了。"東嶺后村為民服務代理員金維賓告訴記者,除了亞洲的韓國和日本,村民陸續"開創"了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等西歐國家的打工路。隨后,澳大利亞、美國、新加坡還有非洲很多國家都有了東嶺后村村民的足跡。

  "村民們多數沒有技術,選擇的工作技術含量普遍不高,有時缺啥工種就干啥工種。"麻同第說,出國打工的村民中,年齡小的18歲,年齡大的50多歲,有的甚至全家出動。女的大多是干保姆、洗碗工或者車間工人,男的當瓦工、木工、鋼筋工、電焊工等等。

  就像電影《中國合伙人》里那樣,出國打工也有被拒的情況,金維賓就因為被西班牙和意大利拒絕簽證而沒能出國。"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反正簽證官看我不順眼。"金維賓說,他的妻子則順利去了西班牙,在一家華人開辦的服裝廠內工作,月工資1300多歐元,目前已經拿到了"綠卡"。

  在出國打工的"高潮期",東嶺后村400多戶家庭中有180多人在國外,據萊西市姜山鎮政府的統計,不光東嶺后村,附近的西嶺后等幾個村的村民也都沒閑著,紛紛開始效仿走出國門。"當時我們家的一部電話就是國際熱線呢,每個周末晚上都有村民來等親人從國外打回來的電話。"麻同第的妻子說,不到幾年的時間,村里幾乎每家都裝上了電話,并且都開通國際長途的業務。

  村里30多人拿到了"綠卡"

  "現在村里仍有近百名村民分布在世界各地,其中有30多人拿到了 ‘綠卡’。"麻同第告訴記者,他們村有420戶1400多名村民,其中80%的家庭有過留洋打工的經歷,最多有人先后4次去過4個國家。主流去向從最開始的韓國,到后來西歐國家,再到澳大利亞、美國和非洲。發展最牛的是一名在西班牙的村民,目前已經在當地開辦了裝修公司,每年大約有200多萬人民幣的收入。

  "按照每人一年賺6萬元的標準算,每年村里100名在國外打工者的收入總共就是600萬元,前幾年這些約占整個村子年收入的一半。"麻同第給記者算賬,他春節期間從回來過年的村民口中了解到,目前出國打工,去澳大利亞一月怎么也能賺1萬多元;去日本一月能賺6000元至1.4萬元;西歐國家一般是7000元左右;新加坡一般能賺五六千元。

  積累原始資本回鄉創業

  王照家和金修良等第一批出去的人回來后也沒閑著,娶媳婦、蓋房,將第一筆錢用完后,他們再次踏上了出國路。"不知道是不是那套化妝品起的作用,相親的對象被我順利地娶了回來。"王照家有些自豪地說,也可能是因為他本身近1.90米的個頭和帥氣的長相,加上有"留洋"的經歷吸引了妻子。

  1999年,金修良告別妻子和孩子,獨自一人再次去了韓國,這次他選擇了一家裝修公司,做鋁合金門窗加工,月薪1萬以上。"我年齡稍大一些,語言方面不大行,只會簡單的問路等交流,所以有時候工作也會碰壁,即使這樣,收入也是很高的。"金修良說,他這次在韓國干了4年,換了6個工作,最艱難的時候有一個月沒找到合適工作,就到處找老鄉和朋友蹭吃蹭住。身上不敢帶多錢,每次發了工資就趕緊寄回家,最終2003年回來的時候,他家里已經有了近20萬元存款。拿著這些錢,金修良在村里開起了小超市。

  同樣是在1999年,剛結完婚的王照家帶著妻子一起去了韓國,精通韓語加上頭腦靈活,王照家帶著妻子找到了一份加工電子元件的工作。"工作比較輕松,工作的環境也很好,最主要的是每人每月的收入都超過1萬元人民幣。"王照家說,由于從小家里窮,他們都有省吃儉用的習慣,他和妻子發了錢都會存起來,留著回來做生意,這一干就是5年時間,兩人帶了幾十萬回來了。"雖然生活節儉,但休息的時候王照家也帶我玩遍了韓國,見了世面。"王照家的妻子說,回村里后,他們蓋起了新房,開了農資批發部,還拿下了一個化肥品牌的萊西、即墨區域總代理。

  和他們倆相似的還有村民麻繩廣,也是從韓國打工回來后,因為是廚師,就在村口開了一家2層樓的中韓料理店。

  90后開始對"打洋工"說不

  其實去國外打工雖然賺到錢了,但也不如大家想象的那么美。近20年間,東嶺后村有近千人先后嘗試了留洋打工的路,但同時也遍嘗了酸甜苦辣。"這些年間,隨著國內的改革開放,賺錢多少的差異也越來越小,不像20年前那樣能有‘一夜暴富’的感覺。"王照家說,他也是感受到了這個變化,于是決定和妻子回鄉創業。

  "當時出國不像現在有長時間的培訓,去了之后幾乎是兩眼一抹黑,也碰到過那種拖欠工資、甚至惡意扣工資的老板,只能自認倒霉,當然就更不用說維權了。"曾在韓國做廚師的麻繩廣說。

  "再就是孤獨,尤其是有病的時候,哪怕就是個小感冒,也會想家。"金修良告訴記者,老婆一個人在家帶著孩子,他始終覺得不放心。在國外打工,一般就是干活、吃飯和睡覺的三點生活,內心空虛、難融入當地的生活。他在韓國認識的國內朋友中,就有幾個人把持不住自己,沾染上了不良習氣,掙得不少,但花得也多,最終幾乎是空著手回國。"也有個別村民,出國打工不務正業,最后還要家里寄錢給他買回來的機票。"麻同第說。

  如今,"留洋打工村"的90后年輕人逐漸放棄了這條父輩走過的捷徑。"以前我們是沒有選擇的余地,那時候想當工人都是很難的事情,種地之余能跟著建筑隊干個瓦工就很不錯了,而現在你看看我們村附近有很多工廠。"金修良說,現在出國打工的收入仍然維持在10多年前的水平上,而國內用工費用在連年增長,甚至從報紙上看都有外國人來中國打工的。

  每年5000多人出國打工

  根據我市商務部門的統計,近幾年來,青島每年外出務工人員一直保持在5000多人,人員數量上并沒有大幅度的波動,也沒有出現預想的逐年高速增長的情況。綜合數據顯示,與2008年金融危機之前相比,近幾年外出務工人員反而有回落的趨勢。

  

相關閱讀

出國打工 東嶺 后村

?

熱門推薦

房產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