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一些以無私奉獻贏得人們贊譽的道德楷模相比,張飚的出彩之處是盡職盡責。誠如他自己所說的,堅守職業良知,做好了分內事。正是他對職責的堅守,在糾正一起錯案的同時,也在客觀上推動了整個社會對司法公正的關注。 在我國,各級檢察官的一項職責就是監督法院、公安的法律活動,發現錯案并加以糾正是職責所在。作為一名基層監所檢察員,張飚在一次日常巡檢中了解到服刑人員張高平的案件存在疑點,之后的幾年時間先后發函調取大量證據和佐證,五次跨省轉遞申訴材料,堅持不懈推動申訴案件再審,直至2013年3月這樁舊案沉冤得雪。沒有不顧休息熱心公益的道德事跡,也沒有舍小家為大家的情感抉擇,張飚最值得人們學習之處,正是這份普普通通的對職業良知的執著。
很多時候,忠于職守也是需要勇氣的。每一起冤假錯案的糾正都意味著“得罪人”,不光要揭出涉事司法機關的工作疏漏,還可能涉及司法領域存在的體制性問題。張飚努力糾正的錯案就曾被視作“極大地鼓舞了預審民警的斗志和士氣”的經典案例,在預審中起主導作用的警員也成了當地有名的“神探”。檢察員的盡責必然傷及一部分人的切身利益,也會觸及司法活動中存在的“刑訊逼供”、“有罪推定”等敏感問題,對于彼時即將退休的張飚來說,存在一定的風險。正因如此,張飚的忠于職守,顯得更加可貴。
正是這種盡職盡責的本分,不僅還了案中人一個清白,客觀上也推動了司法活動更加公正。通過媒體的報道,更多的人看到了檢察機關的巨大作用,加深了對法治建設的信心。該案之后,最高人民法院常務副院長沈德詠公開發文,探討“如何防范冤假錯案”;中央政法委則出臺《關于切實防止冤假錯案的指導意見》,就法官、檢察官、人民警察對辦案質量終身負責提出明確要求。這一系列后續反應,形成了推動司法公正的進步力量。
此前號召人們學習的大多是道德方面的楷模,他們身上那種無私忘我的精神,在很多人看來是難以企及的。相比而言,基層檢察員張飚的事跡更接近普通人的生活,忠于職守也是當代中國更需要的品質。無論是法治中國的建設,還是各個領域改革的推進,都需要像張飚這樣的“
啄木鳥”,堅守自己的工作職責,勇敢地揭露現實中的問題。如果更多人像張飚那樣,能把堅守職業良知作為約束自我的準則,無疑會形成推動社會進步的更大力量。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jr22wz.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