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楓逸
鄭州一個2歲多的孩子晚上出紅疹,家長跑了多家藥店都關了門,最后在一家醫院,一位女醫生問明情況后,開了4片撲爾敏,藥價4分錢!這份處方在網絡上受到熱捧。(2月10日《大河報》) 客觀地說,每個人病情不同,單看處方價格并不具有可比性。開出4分錢處方的醫生也坦言,“如此低價只是個例。”因此,單純熱捧4分錢處方沒有意義,反而容易對醫生構成道德綁架,使其在給患者看病時束手束腳,更多糾結于藥價而非藥效。
不過,4分錢屬于個例,但其背后的“
小處方”精神應該得到復制。一是開藥只選對的,不選貴的;二是化整為零,開具“小紙包藥”。有些醫生為了多賺錢,喜歡成盒成瓶地開藥,或是只開進口高價藥,增加了患者的經濟負擔不說,無形中加劇醫患關系的惡化。
復制“小處方”精神,更有賴于制度的保障。一方面,醫院應加強信息公開,公布常見疾病的指導用藥和參考費用,讓患者做到心中有數。同時,對醫生處方嚴格審核,凡缺乏充分理由開具名貴藥物者給予處罰,取消處方權。此外,完善藥房管理服務,設計統一規范的分裝袋,標注藥物名稱、服用劑量、有效期等相關信息,消除醫生對開具“小紙包藥”安全性的后顧之憂。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jr22wz.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