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司馬童 “如果你不及時轉賬,你卡上的錢可能就沒有了。”這樣的老騙局,在浙江溫州打工的李師傅竟然信了。他先是跑到工商銀行,在ATM 機上取出 9000元準備匯款,被工作人員發現,勸阻不聽,銀行只好切斷了ATM 機的電源。最后民警到來,李師傅才相信所謂的“安全轉賬”是騙局。 又是電信詐騙,又是“
執意被騙”。百度一下,類似對騙局深信不疑、還怪銀行從中刁難的“上當英雄”,可謂時有所現。雖然此類騙術的受害者,基本都是一些年邁老者,可要杜絕后患,筆者以為
斷電也要“斷根”。
真的如有些網友所議,“執意被騙”的老人,大多文化程度不高嗎?其實未必。稍早之前,沈陽一位老人被騙走42萬元巨款,媒體報道稱,他還有著大學學歷。這就說明,即使有些老人的確是因學識不足而踏入陷阱,但更可能的上當緣由是,很多手握銀行卡的老人,對于用卡安全一知半解,或者原本就擔憂卡內資金可能“不翼而飛”。所以,一旦遭遇煞有其事的逼真騙術,他們極易魂不守舍地聽從“警示”乖乖照辦。
對于老人受騙匯款,銀行方面確實表現出了應有的警惕和防范,這無疑值得稱贊。然而,一些老人的“執意被騙”,其實也與公眾對銀行卡的“安全感”不強,有著不小關聯。近些年來,伴隨銀行卡的大量辦理和使用,“卡主明明沒有取錢和消費,結果卻被盜去了卡內資金”之類的新聞時有出現。而且,要是不能強有力地自證清白,挽回損失也幾無可能。如此,民眾對銀行卡的“安全感”普遍打了折扣,從某種角度來說,這等于是為拿卡誆人的電信詐騙提高了“可信感”。
要讓公眾深信,放在銀行卡里的錢,根本不可能平白無故地消失,最好的辦法,無疑是做到“關口前移”“責任前置”——只要儲戶們的確沒有“監守自盜”,就不必擔心卡內少了資金要由自己擔責。換言之,當前眼下,面對一些老人在電信詐騙下的“執意被騙”,銀行加強巡查、甚至關門或斷電相助,看起來頗是令人感動,而其實卻屬“次優”選擇,算不得最佳的“斷根”之策。勸阻“ 執意被騙”,斷電也要“斷根”。想到這一層,有關銀行也就不會再為苦口婆心地防范和阻止了幾次老人受騙,便甚是高調地津津樂道、沾沾自喜了。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jr22wz.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