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薛易 不要說老人對自己不尊重,事實上,秉持自己信念并為公眾服務,他收獲的已然是大眾的尊重。也不要說這樣做不具備可復制性,這只是一個公民為維護交通秩序所做的努力,憑什么要求人家獨自破解“中國式過馬路”難題?我們需要的是表達敬意,并告誡自己以后遵守交通規則。要知道,他彎下的是自己的脊梁,試圖挺起的卻是公德。 每天傍晚6時許,襄陽市襄城區荊州街與東街交會處,一位老人不停地向那些“中國式過馬路”的行人90度深深
鞠躬,面帶微笑地提醒:為了您的安全,請遵守交通規則!多數路人自覺止步于斑馬線前。老人名叫呂軍海,63歲,是一名“公共文明引導員”,退休前是一名民警。他每周“工作”5天,平均每天要鞠200個躬。
在過去的2013年,“中國式過馬路”稱得上是一個熱詞。特別是上半年和十一期間,全國各地都進行了一連串的聲討行動。其中,以北京和杭州最具代表性。按北京相關法規,行人闖紅燈處10元罰款。而杭州則對“中國式過馬路”、行人闖紅燈等進行罰款,金額從5元至50元不等。除此之外,杭州還祭出新招,在路口豎立一塊屏幕,屏幕邊是一架DV,誰闖紅燈就會“上鏡”。另外,全國多地的電視臺,對“中國式過馬路”行為進行曝光。
在很多人看來,相比于上述一系列措施,呂軍海老人鞠躬的做法有點“軟弱”。當然,這絕非真的軟弱。因為,沒有人逼他這樣做,既無權力脅迫,也無利益威逼,他的所作所為只是因為秉承內心深處的一種責任感。換位思考就會明白,換了我們任何一個人,到大街上都很難向陌生人彎下腰去。可以說,這是一種大勇,而我們沒有老人的勇氣。
在很多人看來,老人的做法有一點悲情。就像新聞中講述的那樣,并不是他每次鞠躬路人都能理解。去年9月,一男子闖紅燈,呂軍海連給他鞠幾個躬,他還是擦肩而過,還嘮叨:“我的死活和你沒關系,不用你管!”呂軍海急了,“撲通”一下給對方跪下:“我是為了你好,請不要闖紅燈!”男子趕緊折回到斑馬線外。這樣的一幕,讓我們所有人感到痛心,又無地自容。因為我們也曾經或者仍然是“中國式過馬路”大軍中的一員。老人的鞠躬乃至決然一跪,是一記耳光,抽打在我們每一個人的臉上。他彎下的是自己的脊梁,試圖挺起的卻是公德。
呂軍海采用的做法是他自己領悟出來。在充當志愿者的過程中,他發現吹哨子、舉紅旗、打手勢,絕大多路人對此視而不見,勸阻效果微乎其微。于是,嘗試鞠躬感化路人,效果立竿見影。這個道理不難理解,但像呂軍海這樣長期如一地奉行卻是難能可貴。
在這里,不要說老人對自己不尊重,事實上,秉持自己信念并為公眾服務,他收獲的已然是大眾的尊重。也不要說老人這樣做不具備可復制性和普及性,這只是一個公民為維護交通秩序所做的努力,憑什么要求人家獨自破解“中國式過馬路”的難題?我們需要做的是表達自己的敬意,并告誡自己以后遵守交通規則。苛責一個身體力行的老人并讓自己站上道德制高點,那是一種可恥的行徑。
也沒有必要非得把老人的做法和依法處罰進行效果上的對比。我們需要明白,這是民間和官方各自的努力,引導和規范二者本來就應該是相輔相成的。只要多一個人參與進來,“中國式過馬路”問題的解決就會容易一點,我們的社會離文明也會更近一點。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jr22wz.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城市信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