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国产一卡三卡四卡无卡精品,欧美 在线 成 人怡红院,高清一区二区

七旬翁為方便游客上山 四年自費修出數(shù)千米路(圖)

2013-11-08 15:20   來源: 齊魯晚報 手機看新聞 半島網(wǎng) 半島都市報

小字體大字體

  

馬道沁老人壘成的當(dāng)做路標的石堆。



  

馬道沁老人和他的“樂在其中”。



  家住文祖鎮(zhèn)馬家峪的馬道沁老人,今年已經(jīng)75歲了。已過古稀之年的他,自掏腰包在陡峭的山腰上壘起了石階,義務(wù)修路數(shù)千米,成為人們心目中的“憨老頭”。從2008年開始,他幾乎每天都扛著鋤頭爬到海拔近700米的胡山上,挖石挑土,平整山路。老人說,他這么做不圖別的,只為方便上山的游客。

  他用4年時間開辟了一條數(shù)千米的山路,至今還一直養(yǎng)護它。11月6日,記者采訪了濟南市第四屆助人為樂道德模范馬道沁。

  退休后萌生義務(wù)修路的念頭

  上午9點,記者來到了馬家峪村。在不遠處,記者看到一家門口的西墻上“游胡山沿路標走”幾個用紅漆寫的大字。不出所料,這個有指路牌的所在正是馬道沁家。“有好幾個方向可以登胡山,游客經(jīng)常不知道從哪里走,為了方便游客從馬家峪方向登胡山,我就找人寫了這個指路牌。”今年75歲的馬道沁退休前是名小學(xué)數(shù)學(xué)老師。從小生長在胡山腳下的他,退休后第三年就萌生了修一條從馬家峪方向登胡山的山路的想法。

  據(jù)了解,馬家峪村附近的胡山在歷史上曾因風(fēng)景秀麗、遠離塵世備受佛道教修行之人喜歡,山頂叢林中殘存有西山門、龜馱碑、求雨碑、老君祠等遺跡。馬道沁修路前,干的第一件事便是在村民的協(xié)助下將撰有胡山歷史的兩塊石碑抬下來,安放到村委院里保護起來。“山上沒有人看護,很多文物都被損壞了,這兩塊石碑記載著胡山的歷史,應(yīng)該保護下來,讓后人更多地了解胡山。”馬道沁說,他上小學(xué)時就看到老師從山頂上運下一塊宋朝的碑予以保護,從此就有了“文保情結(jié)”。

  用89塊巨石砌成“林海云梯”

  馬道沁和記者一同上山。沿途中,記者不時能看到老人用紅白油漆畫出的指示箭頭和用石頭壘成烽火臺形狀的大小不一的石堆,也被漆成了白色,作為路標,用以提醒路人。“這樣可以標記方位,上山的人就不會迷路了。”馬道沁告訴記者,數(shù)千米的山路有三分之一是生產(chǎn)路。為了不占用生產(chǎn)路,修路的方案前后更改了很多次,他還自掏腰包100元將生長在山路上的一棵花椒樹買下。

  走完生產(chǎn)路,山路越走越陡,一條巨石鋪就的石階路出現(xiàn)在眼前。記者看到每塊石頭都有上百斤重,這位古稀老人是如何搬運的呢?馬道沁想到了就地取材、鑿石鋪路的辦法。他請來兩位老伙計,你一錘我一錘地花了十天時間,將橫亙在路上的山石鑿成了一塊塊石板,由于實在無法搬運太遠,瘦弱的老人就用鋼釬和鐵棍撬起邊,一寸一寸地挪。記者粗略數(shù)了一下,在地勢險峻的路段竟然有89塊這樣的巨石,老人給這段路取名“林海云梯”。

  在這段路的一旁,一個用樹枝搭建的臨時窩棚引起了記者的注意,“我有時累了就在這里休息一下。下雨時,我就在這處山林間的小窩棚里觀山聽雨,看著山路漸漸成型,覺得很有成就感,也很愜意。”馬道沁給窩棚起了“樂在其中”這個名字。數(shù)千米的山路,馬道沁采取“螞蟻搬家”戰(zhàn)術(shù),因地造勢,就地取材,先后畫了上百個箭頭,砌成了數(shù)千個臺階。

  

相關(guān)閱讀

七旬翁 自費 胡山

?

熱門推薦

房產(chǎn) | 旅游 | 教育

商訊

公告>

頻道推薦

山東 | 青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