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韓金惠 許多人有這樣的經歷:著急辦房貸,等到銀行審核才知道,有一張久未使用的信用卡還欠著費。今后,這樣的尷尬有望避免。10月28日起,繼江蘇、四川、重慶3省市試點之后,央行個人信用報告網上查詢服務試點擴至9省份,增加北京、山東、遼寧、湖南、廣西、廣東6個試點省份。 個人信用信息到底有何用?其實,除了申請貸款、辦信用卡等有借貸性質的業務之外,它還涉及個人的每一項重大經濟活動,如找工作、開賬戶、租房子等等。在西方國家 ,有過失信記錄的人在社會生活中將會受到極大的限制 ,因此,信用檔案被西方人看作第二身份證。相比之下,在我國 ,個人信用系統的覆蓋面雖然還比較窄,但諸如信用污點影響申請房貸的尷尬,卻是現實存在的。
如今,央行個人信用信息網上查詢服務試點的擴展,無疑向公眾發出了一個信號——是時候將個人信用當回事了。以前,很多人個人信用意識不強,只有因存在不良信用記錄而辦事受阻時,才想起有個人信用這么回事。但實際上,個人信用的價值不僅體現在社會道德層面,還體現在經濟法律層面,也就是說,它不僅關系到社會秩序的穩定,還關系到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一個以個人信用為基礎的成熟信用體系,才能讓我們的社會充滿誠信和活力。
個人信用報告網上查詢服務在帶來方便快捷的同時,也引發對公民個人信息泄露的擔憂。盡管銀行方面啟動了嚴格身份驗證 、內外網物理隔離等防護措施,但公眾真正關心的是在嚴密的技術防護之外,如何防范人為因素?對此,銀行系統必須加強自律,嚴防內部的利益尋租。此外,技術層面的完善也要引起重視,避免查詢網頁打開難、系統運行速度慢等問題,切實給公眾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
個人信用報告
網上可查只是一個開始,從西方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個人信用制度不僅要有保障其有效實施的基礎和環境,更要有一系列具體的運行機制。由此,相關的信用法律體系、規范的金融環境、便捷的信息網絡化系統等都需要系統化發展,從實質上形成全社會對個人信用的重視。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jr22wz.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