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国产一卡三卡四卡无卡精品,欧美 在线 成 人怡红院,高清一区二区

老年外來工專挑臟活累活干 視青島為第二故鄉

2013-10-12 07:56   來源: 青島早報 手機看新聞 半島網 半島都市報

小字體大字體

  環衛工、早餐攤、建筑工、泥瓦匠……在島城的大街小巷,許多工作崗位由外來務工人員占據,他們中不乏老年人。他們所從事的工作幾乎都是些不起眼、條件艱苦的工種,城市人尤其是年輕人根本不會加以考慮,而他們卻幾年如一日地珍惜著這些崗位,他們希望憑借著這份工作在這座城市立足,渴望在這座城市為自己的子女多掙一點錢。  

  ▉人物:

  于祥、李淑霞夫婦·掃馬路

  他倆擠住在倉庫


  中午12點,64歲的于祥提著掃帚和簸箕走進自己家里,這是一間只有10平方米大小的臨時房,除了一張尺寸偏小的雙人床和半米多寬的過道,房間里只能擺下一張半平方米的小桌子,其余地方都堆滿了各種鞋子。"這都是兒子進的貨,在青島做點生意不容易,好不容易租下這個倉庫,我們老兩口就住在這。"于祥看著滿屋子的鞋無奈地說。小飯桌上已經擺上了一鍋米飯、兩個碗和一碟菜,"中午我就拿醬油炒了個辣椒,省錢還能拌著多吃碗飯。"62歲的李淑霞一邊擺筷子,一邊自我解嘲地說。

  于祥和李淑霞夫婦都是市北環衛一公司二分公司的環衛工人,老兩口6年前把在黑龍江老家的地租給了別人,和三個孩子一起來到青島。"年紀大了,地種不動了,可不種地就沒飯吃,不如跟著孩子到青島來看看有沒有合適的營生干干。"于祥說,哪知道來到青島才發現,物價比老家高得多,連年輕人都難以找到舒坦還收入高的工作,租房子的錢都掏不起,老兩口只好干起了環衛工。

  "這個活,年輕人看都不看,就是一般上了年紀的城市人也都不愿意干。"于祥說,老兩口一干就是6年,每天早晨于祥3點多鐘就起床,先跟著垃圾車四處去清理垃圾桶,妻子4點多上街清掃,兩個小時后,回家給于祥做早飯,然后老兩口再一起上街清掃馬路。"這個活不能閑著,得隨時在街上轉,哪兒臟笤帚就得掃到哪。"中午1個小時吃飯、休息,再出門后就得等到下午5點下班了。老兩口住的"倉庫"里沒有電視,晚上的時間老兩口吃過晚飯,或者出門溜溜,或者早點上床休息,等待第二天一早出工,再不成就是躺在床上大眼瞪小眼。

  "我一個月就是1500元,老伴能多點,1900元左右吧。"于祥告訴記者,老兩口沒有社會保險,一個月掙的錢除了吃、喝和接濟子女,幾乎剩不下多少,而且還得準備以后養老,其實孩子們也不想他們這么辛苦,但老兩口沒啥手藝,能有這份工作已經非常滿足。李淑霞說,從東北來到青島,進入市北環衛公司后,身邊大多都是上了年紀的外地人,彼此之間有許多共同點,因此也產生了感情,時間久了反而不愿換工作了。

  ▉人物:

  宋金地、馮金征夫婦·賣早餐

  兩點起床干活供倆閨女上學


  上班族每天早晨趕著去上班,時間緊張只能在小攤上吃個早飯,卻不知道青島的早餐攤,多數都是外地人在打理著,宋金地、馮金征夫婦就是這樣,每天忙碌的焦點是城里人的一頓早餐,"賺個辛苦錢,早飯做得干凈、好吃就行,花樣實際上并不是特別多。"宋金地一邊揉面一邊對記者說,他和妻子已經炸油條十多年了,此前一直在濰坊安丘干,去年才來到青島,在這里他還改良了炸油條的工藝,徹底摒棄了明礬。

  "兩點天還黑著,就得起床做早飯了,熬小米粥、打豆漿,準備早餐的所有事情。"馮金征是一個典型的家庭主婦,干活麻利而且能說會道,擺在嘉善路口的早餐攤成了鄰居們聚在一起聊天的地方,也讓她的早餐成為津津樂道的話題。說起自己做的早餐,馮金征很自豪:"小米粥、豆漿都是我們自己做的,黃豆也是自己去市場買來的,都是好豆子,自己磨了做成豆漿。"就連早餐攤上的小咸菜,也都是她親手腌制的,其中有幾種味道特別好的,只有熟悉的客人來了才拿出來。

  夫妻倆的早餐攤在嘉善路、瑞昌路一帶小有名氣,每天來買早飯的市民絡繹不絕,因為他們做的飯實在,讓大家覺得踏實。宋金地告訴記者,在青島炸油條,他一點明礬也沒用過,"炸油條也得學習進步,我早就用新配方了,不加明礬,而是無礬的雞蛋油條。"宋金地說,這樣的油條不僅干凈無害,而且味道更好,之所以選擇新配方,他的考慮也很簡單,因為這些早餐他和妻子也是要吃的。

  宋金地、馮金征告訴記者,雖然在青島沒有參加社保,但老家農村都有,可孩子都在青島上學,他們才從濰坊安丘來青島工作,"大女兒在青島農大上大學,小女兒在重慶路第三小學,就在馬路對面。"早餐攤和小學分別在瑞昌路西側、東側,這讓他們照顧孩子十分方便,大女兒放假的時候也會來幫忙。雖然已經上年紀了,但夫妻倆仍然很有干勁,"兩個閨女都得上學,不多干點怎么供她們,再說一輩子忙活也習慣了,不干活還能干什么?"

  {現象}

  這些活年輕人不愿干


  提起當下的"就業難",幾名更多靠付出體力勞動賺錢的老人有著許多的感慨和自己的看法。身為環衛工人的于祥說,自己感覺造成年輕人就業難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心態就是年輕人自身存在的問題之一。"別浮躁,別眼光太高,關鍵是定位,定好自己的位。"于祥自稱說不出什么大道理,但他的一番話卻顯得尤為真實——他從事的工作沒幾個年輕人愿意干、干得了,不是"就業難",而是"擇業難"。

  "自己應該想清楚,自己付出的勞動值什么樣的工資。"從事家政服務行業的張妙丹表示,做月嫂是一件非常辛苦的工作,每天要拿出十幾二十個小時放在工作和準備工作上,是許多年輕人所接受不了的,但就是這份付出,讓她有了更大的底氣要求更高的工資。張妙丹說,現在很多年輕人開始加入這個行業,其中多數是看中了這份高工資,但能堅持下來或者十分出色的并不多,畢竟年輕人有很多工作之外的事情需要完成,相對責任心更重、精力更需集中的月嫂工作,年輕人反而賽不過中老年人,可見擇業還是需要慎重考慮。

  {建議}

  "職業化"吸引年輕人加盟


  很多工作有本事的人不稀罕干,但懶人還干不了,比如早餐攤、環衛工、送水工、建筑工等。記者采訪外來務工人員時發現,這些行業的從業人員中,青島本地人很少,絕大多數是外來務工人員,而在年齡構成中,40歲以上的打工者占了八成以上,年輕的外來打工者,多選擇服務員、保安、送快遞等相對性價比更高的職業。隨著時間推移,一些行業必然會遭遇用工荒的尷尬。

  "企業的用工荒已經呈現,勞動密集型企業早就開始缺工了,環衛、早餐、送水工這樣的活,實際上都是年齡稍大的人在干。"青島市人力資源市場專家介紹說。對于解決辦法,專家認為,一些看上去"低端"的行業,應該盡快職業化來吸引年輕人的加盟。所謂職業化,首先要保證一個合理的收入和福利。其次還要有一個上升途徑和自我提升機會,如今一些餐飲企業做早餐銷售,員工并不僅僅是在做早飯、賣早飯,而是有機會參與管理,并有相應的社保、福利、休假等,優秀的還能從工作一線升職到管理崗位。

  調查

  視青島為第二故鄉


  在宋金地、馮金征的眼中,青島是他們的第二故鄉,雖然在城市中并無尺寸之地,但小小的早餐攤讓他們很快融入了這個城市的匆忙生活中。尤其是大女兒在青島讀大學,更讓他們對青島有了特殊感情,"希望女兒畢業后在青島找份好工作,辛苦點也沒什么,畢竟從小也沒有嬌生慣養。"馮金征說,小女兒以后還得靠大女兒幫著,最近還在幫著補習英語,說起大女兒的英語水平,馮金征臉上洋溢著光彩。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城市吸引來很多外來打工者,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打工者視青島為第二故鄉,有一些已經在青島安家落戶,子女的教育也拜托給了青島。相比之下,年紀稍大的打工者幾乎都在考慮回老家農村養老,只有宋金地、馮金征這樣孩子都在青島的,才有更多實際的想法。

  

相關閱讀

就業難 倉庫 低端

?

熱門推薦

房產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