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片 本報記者 周衍鵬
家住
藍村鎮的魯好端在小鎮生活了50年,和鞋打了28年交道,見證了小鎮皮鞋是如何一步步從地攤邁到迪拜、小鎮教育事業從小學到大學提供“一站式”服務的變遷……藍村,這個以“村”命名的小鎮,一次次給他帶來驚喜。如今小鄉鎮要變身小城市,包括魯好端在內的藍村人都充滿了期待。
走進藍村,給人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幾乎“家家戶戶辦企業”。
A 經濟
地攤發跡,“藍村鞋”遠銷迪拜
9月2日,記者乘車剛進入藍村鎮,就發現了濃濃的“鞋痕跡”。路邊的廣告牌上全是鞋企的產品廣告,商店經營的也多數是鞋底、鞋跟、制鞋工具等與鞋相關的產品。藍村鎮北面,是一座座加工鞋的工廠。魯家埠村是藍村鎮八個制鞋專業村之一。“這個村里有530戶居民,十余家規模以上企業,90%村民靠鞋吃飯。有人開制鞋工廠、有人經營配套生意,還有人在鞋廠打工,其中發財的不在少數。”藍村鎮皮革辦趙主任說,現在魯家埠村里有一百多輛汽車,幾年時間就添了數十輛寶馬、奔馳等豪華車,其他幾個專業村也很富裕。
青島帥帥鞋業公司原是魯家埠村一家手工小作坊,現在擁有兩條自動化制鞋流水線,年產量達到80多萬雙。公司老板魯好端說,藍村生產的中低檔女式皮鞋暢銷我國20多個省區市、150多個城市,部分產品還走出國門,遠銷俄羅斯、阿聯酋迪拜等地。
魯好端只有50歲,但卻是藍村從業時間最長的“鞋匠”之一,與鞋打交道有28年的歷史了。魯好端說,藍村挨著火車站,上世紀80年代初有很多村民坐火車去青島鞋廠打工,后來大家都選擇了自己干,小型鞋作坊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由于人手不夠,并且主要靠手工制作,那時候一年只能做十幾雙鞋,不僅自己生產,還得自己擺攤出去推銷。
“在藍村當老板挺常見的。”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魯好端的帥帥鞋業公司從魯家埠村的一家手工小作坊,蛻變成了一家年利潤三四百萬元的上規模制鞋企業。據統計,即墨藍村鎮共有制鞋企業413家,配套企業1000多家,年產值近百億元。
B 生活
鞋企做媒,居民近半外來戶
一雙鞋的生產,要經過設計、選料、制幫、跑幫、排鉆、扣底等三十多道工序,其中扣底要求一擊即中,技術含量比較高,因此待遇也算是比較高的。“我們這些鞋廠的扣底員,月收入5000元是件很輕松的事。”魯好端說。
來自膠州的劉長樂已經在藍村鞋企打工13年了,一直從事扣底工作。“扣底就是把鞋的最底面扣上鞋幫,這活說簡單也簡單,說難也挺難。”劉長樂說,鞋的最底面要正好扣上,否則就會生產出次品。“‘扣底’前,鞋底要先刷上一層處理劑,再刷上膠,并通過設備熱一下,這樣粘得結實。有時候膠涂得不是很均勻,就需要扣底員臨時調整一下膠,讓其分布均勻,否則粘得不結實,容易開膠。”
“現在是淡季,活不是很多,到了忙的時候,我一天得完成5000雙鞋的工作量。”劉長樂說,忙的時候工資也多,最多的時候他一個月能拿到7000元的工資。據了解,在藍村,像劉長樂這樣的外來打工者很多,而多數熟練工人的工資可以維持在3000元左右。“我們鎮常住人口中,本地人3.7萬,外來人口3.5萬,幾乎一半人是外來人口,這些外來人員多數是來這里鞋廠打工和做生意的。”藍村鎮政府工作人員說,藍村的發展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外來人口落戶藍村,已經成為藍村鎮的重要組成,也是藍村進行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力量。
C 教育
高職落戶,小學到大學鎮里讀
“這兩年,從城里回鄉讀書的孩子越來越多。”說這話時,藍村中學宋振進老師的臉上寫滿自豪。作為土生土長的藍村人,宋振進在這所學校已經工作了20多個年頭。“想當年,學校是磚瓦房、泥操場。幾百名學生,今天轉走一個,明天轉走一個,老師們干著也覺得沒勁!”“現在好了,我們的辦學條件甚至比城里的學校還要好。”宋振進告訴記者,學校新建了漂亮氣派的校舍,擁有多個計算機教室、多媒體教室、語音室及其他專用教室。“校園設施齊全,環境優美,孩子們在這里讀書別提有多高興!”
更令藍村人感到驕傲和自豪的是,在藍村鎮駐地還有一所高職學院——德州科技職業學院。大學建在了小鄉鎮,這在全國也很罕見。“把科技學院引進到我們藍村,不僅僅是為了產業的發展,也是為了提高當地村民的整體素質和水平。”鎮長邱興說。這些年來,藍村鎮大力發展女鞋產業,產業發展了,農民富裕了,他們首先想到的是發展教育、提高全民素養。因此,他們注重從基礎教育抓起,從娃娃抓起,加大教育投入,不斷提高教育的質量和層次,讓孩子們從上幼兒園到上大學都不用出藍村鎮。記者了解到,藍村鎮所有中小學一律都是青島市級規范化學校。
藍村的部分街道,容貌上感覺已經跟市區相差無幾。
D 展望
三年后 常駐人口超10萬
“城里有的,我們這里全都有了,城里人享受到的,我們也都享受了。”今年75歲的孫中兆走南闖北,在城里打工很多年,對城里人和鄉下人的生活狀態感慨頗多。老人體會最深的就是,農民吃的用的不成問題后,精神生活跟不上,而看著眼前各村居建起的各種各樣的文化設施,旱冰場、卡拉OK廳,他感到自己的“農民”身份也變了。
“平房換樓房、公交村村通,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孫中兆說,拿買菜舉例,以前在農村買菜,只能等到趕集,一般五天一回,夏天還好說,但到了冬天,除了土豆,就是白菜,想吃別的菜根本沒地方買。這幾年,鎮上新建了商貿市場、農貿市場,還引進了利客來、利群、維客、北方國貿、吉客隆5家大型連鎖超市,即便是冬天,能買的菜也是多種多樣,極大地方便了日常生活。此外,還投資建起了污水處理廠、自來水廠配套工程和污水管網建設工程和供電線路改造工程。在得知藍村成為試點小城市后,老人更是憧憬不已。
鎮長邱興稱,此次藍村被選為試點小城市,未來在進一步鞏固中國制鞋基地的基礎上,藍村鎮將繼續依托膠濟鐵路、藍煙鐵路和青銀、青新、烏威高速的交通優勢,重點發展國際級物流綜合物流園區、高新項目集聚園區和紡織服裝園區。力爭到2016年,藍村鎮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50億元,地方財政收入達到6億元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6萬元以上,建成區面積達到20平方公里,建成區常駐人口達到10萬人以上,藍村鎮將建成貿易物流樞紐、先進制造業新城、宜居宜業幸福新城。
小鎮印象
藍村鎮
藍村鎮位于青島市區西北,
即墨市郊,地處即墨、膠州、城陽三地交界處,總面積43.96平方公里,轄20個村莊,5個居委會,總人口7.2萬人,城鎮化人口占全鎮總人口的68%,是國家級重點鎮、全國制鞋基地、全國環境優美鎮、山東省特色產業鎮。
2006至2009年連續四年被評為“青島市郊區經濟發展二十強鎮”之一。交通位置優越,膠濟鐵路、藍煙鐵路在此相接;濟青高速公路穿境而過,并設有出入口;三城公路、藍鰲路交匯于藍村,距離青島國際機場30公里,青島港口50公里,素有“膠東半島交通樞紐”之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