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国产一卡三卡四卡无卡精品,欧美 在线 成 人怡红院,高清一区二区

尋找草根藝人:母女倆三年繡出22米"清明上河圖"

2013-05-15 16:16   來源: 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手機看新聞 半島網 半島都市報

小字體大字體

  



  十字繡是起源于我國的一種古老民族刺繡,具有悠久的歷史。隨著時間的推移,十字繡的發展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風格 ,無論是繡線、面料的顏色還是材質 、圖案,都別具匠心。居住在平度的張京華、王曉磊母女就是十字繡愛好者,母親張京華繡十字繡已經近十年,幾乎成為了她的“事業”,母女倆歷時三年多繡成一幅長22米的《清明上河圖》,讓人嘆為觀止。

  22米,12人合力才能展開

  5月13日上午,在平度市體育場,張京華、王曉磊母女和其他10位熱心市民一起慢慢地展開長達22米的十字繡作品《清明上河圖》。“太長了 ,差不多有7層樓那么高,幾個人根本就展不開,幸好有這些熱心市民幫忙。”王曉磊告訴記者,這幅十字繡整整花費了母女倆三年多的時間。

  記者看到,這幅長22米、寬75厘米的《清明上河圖》看起來十分逼真,繡工很好,就連不被注意的反面針腳都平平整整。“十字繡對繡工要求很高,不僅正面的松緊度要好,反面也要整齊。”張京華說,“我們母女倆的繡工比較接近,這樣就能使得整幅《清明上河圖》看起來比較協調。”

  第一次看到這么長的十字繡,市民宗先生忍不住贊嘆起來,“以前也見過有繡《清明上河圖》的,但只看過1米的、3米的,繡了中間橋這一部分的,像這么完整的《清明上河圖》,真是從來沒看過,很見功夫。”宗先生表示,作品的針腳都很細密,松緊度也很好,“太難得了 ,現在很少有人有這樣的耐心和細心了 。”

  光原材料就花了7000多元

  今年51歲的張京華和 24歲的王曉磊是青島市北區人,一年半前她們陪同老人搬到平度來居住。“我媽媽以前就繡十字繡,一開始是從小作品開始,在我姥爺生日的時候繡過一幅《壽星圖》,當時家里人都覺得她繡得很好。后來媽媽想繡一個有難度的,我陪她逛了好久,最后選定了這幅《清明上河圖》。”王曉磊說。

  張京華告訴記者,當初光買這幅《清明上河圖》的圖紙和線、布就花了 7000多元。“一開始繡得比較慢,說實話22米確實太長了 ,也沒個盼頭,不知道到底要繡到什么時候才能繡完。我女兒最初才繡了巴掌大的地方,一看還有那么長,有點灰心了。”張京華說,后來,她和女兒互相打氣,這才把這幅《清明上河圖》繡出來了。

  “這三年多的時間里,媽媽除了照顧老人外,一直都在繡,她繡得很用心。媽媽的精神也感染了我,以前我晚上10點就睡了,后來經常都是繡到凌晨2點多睡,早上七八點鐘起來以后再接著繡。”王曉磊說,當有一天,她和媽媽發現已經繡了一半 ,左鄰右舍都贊不絕口時,就更有信心了,“那時候就很有成就感了 ,也正是這種成就感支撐著我們一直堅持下來。”

  49種顏色繡成整幅作品

  近距離觀察這幅《清明上河圖》可以發現,盡管有的地方看起來是白色系的,但仔細看能發現,實際上是用了三四種顏色,整幅圖用了 49種顏色的絲線。“可能有的人覺得挺簡單的,就是照著圖紙繡就行,但實際繡起來才知道有多復雜 ,每一個小孔都要扎4針。為了追求整體效果,我們把反面也仔細做了處理。”張京華說。

  “我自己閑著沒事也繡十字繡,但最長的也就繡了個《百福圖》,光這個就已經累得我不行了,能繡出22米的《清明上河圖》真是太不容易了。”市民李女士指著其中一部分告訴記者,“你看這里,這個橋很難繡,按照我的技術估計是很難繡好,而且除了橋,那些房子、墻壁等都勾了邊,太厲害了。”

  展示完畢后,記者和張京華母女一起把這幅耗費了她們大量時間精力的《清明上河圖》卷起,卷完后,記者試著自己搬了一下,走了不到10米就覺得胳膊酸疼。“卷起來足足有近30斤重,自己一個人搬著太累了 ,還得兩個人抬著走 。”張京華告訴記者,繡完《清明上河圖》以后她會先休息一段時間,然后再繼續挑戰其他作品。

  文/圖  記者 張程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李敏娜]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

熱門推薦

房產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