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道里,滿是挖沙蠶的村民。
▲ 來自江蘇的挖蠶人,把清洗干凈的沙蠶裝進桶里。
“付疃河入海口,每天有上百人在挖沙蠶,現在河道都翻了好幾遍。以前這時候野鴨、海鷗滿天飛,現在很少見著。你們快來報道報道吧!”11月13日,市民王先生撥打本報新聞熱線2287111反映。記者采訪了解到,近一周來,挖沙蠶大軍完全占領了付疃河入海口,水里的抓完了又用鐵锨挖河道,多的時候一天有三四噸沙蠶被運走,其中甚至還有從江蘇組團來挖沙蠶的。本該是鳥類棲息的入海口濕地,如今卻很難見到水鳥飛,河道一片狼藉。
挖沙蠶大軍足有上百人
11月13日上午9時,記者接到市民王先生熱線后立即趕往付疃河入海口。眼前的景象著實讓記者吃了一驚。當時正是退潮,河道里水比較淺,河兩岸的淤泥上遍布著男男女女,有上百人。放眼望去,河兩岸也全是人,往南直到入海口處的大橋,往北一直延伸到深圳路大橋,有近十里長。
“這是干什么呢呀?”記者問一位正拿著鐵锨挖河泥的村民。“挖沙蠶。喂蝦的。”該村民頭也不抬地說。旁邊的一個水桶里已經放了半桶沙蠶。只見他用鐵锨挖下去,把淤泥翻過來,每一次都有三五只沙蠶蠕動,被他抓了扔進桶里。除了用鐵锨挖外,還穿著皮褲站在水里,用一根四五厘米寬的竹簽,貼著水底的淤泥刮。
一位騎摩托三輪從濤雒趕過來的村民告訴記者,挖了沙蠶回去喂對蝦、基維蝦很好。這幾天正是沙蠶肥的時候,都來趕熱鬧,已經挖了一周了。河道上挖沙蠶的以附近村民為主,還有專門開車從江蘇過來挖的。
多的時候一天挖走三四噸
江蘇挖蠶人領頭的姓郭,來自贛榆,帶過來20人的挖蠶隊伍。他們用的工具都是竹簽,又肯吃力,多的時候一個人一天能挖兩三百斤。他們的分工明確,除了在水里刮沙蠶外,還有專人負責清洗。“最多的時候,我們一個人一天能挖兩三百斤。我們這20來個人一天就能拉走兩噸多,再加上附近村民挖的,一天三四噸沒問題。”
“咱當地人挖得慢,但是架不住人多。前兩天比這還多。”一位村民告訴記者,現在沒什么農活 ,一斤沙蠶5元錢,挖得多的能賺好幾百 ,挖得最少的也得二三十斤,也能賺一百多元錢。收入挺可觀,就都來了。
“每年都見挖的,沒見今年這么瘋狂的。”一位在附近搞水產養殖的村民告訴記者,才不到一周的時候,入海口的濕地就被翻了好幾遍,沙蠶已經挖得差不多了。
前年,付疃河支流崮河曾出現大量挖螞蟥的村民,河道里幾百人拿著鐵锨奮戰,把河道也翻了個底朝天。而去年和今年就已經難以找到螞蟥的影子了。
影響
水鳥棲息地難覓水鳥
付疃河入海口濕地,是日照最重要的濕地生態功能保護區,歷來是鳥類棲息地,每年冬季,大批侯島在此越冬。但是這些鳥兒的棲息地不斷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污染、養殖、捕鳥,生態破壞成為扼殺鳥類的黑手。
13日,記者在現場采訪時,寬闊的十幾里河道里,除了兩岸忙著挖沙蠶的身影,很難見到鳥兒的身影。偶爾有三兩只海鷗,也是遠遠地飛走,不敢在河道里停留。記者前年在此采訪時,曾遇到上千只的野鴨在此過冬,飛翔、覓食,看起來非常壯觀。
“往年這個時候,野鴨應該來了。今年不知道怎么回事,還沒見著。”養殖戶張先生說,這些水鳥冬天在此過冬,主要吃河里的小魚蝦和沙蠶。現在挖沙蠶的把河道翻了個遍,到時候就沒東西吃了。另外,現在河道里,到處都是人,估計也沒有水鳥敢靠近。
上百挖沙蠶大軍,用一周的時間,就把付疃河入海口十里河道挖了個底朝天。付疃河入海口濕地生態功能保護區,正面臨嚴峻的考驗,亟待有關部門的宣傳、引導和保護。
文/圖 記者 從春龍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