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国产一卡三卡四卡无卡精品,欧美 在线 成 人怡红院,高清一区二区

種瓜背后幾多艱辛 記者揭秘賣瓜背后利益分流

2012-07-21 06:53   來源: 半島網(wǎng)-半島都市報 手機看新聞 半島網(wǎng) 半島都市報

小字體大字體

?  

▲ 雖然村里一天只做了這一筆買賣,但是村民依然比較開心,畢竟錢到手才是最踏實的。



  

從下午5時左右開始,瓜農(nóng)們忙活了3個多小時,才把高樹明家的7740公斤西瓜全都運到瓜販子的車上。



  

▲來自煙臺的大車在等待代辦,四個瓜農(nóng)則坐在一旁等待運瓜的車



  

▲瓜農(nóng)運瓜的三輪車在地頭不小心陷住了,大家只好先抬車。



  

▲瓜販子都喜歡要瓜把子沒干的熟瓜,這樣運到市場上比較好賣。



  

▲接近晚上8點了,瓜農(nóng)、瓜販子和代辦依然在地頭挑選西瓜。



  

▲7740公斤西瓜全部賣完了,高樹明坐下來仔細數(shù)著自己的收入 。



  在炎熱的盛夏,吃上一塊甘甜的西瓜會讓整個人都清爽、滋潤起來。西瓜能解暑,西瓜很常見,西瓜的價格也十分親民……這些,都是咱老百姓熟知的部分 ;但很少有人了解,這一個個滾圓碧綠的西瓜從一粒種子長成瓜,再通過瓜販子之手運到農(nóng)貿(mào)市場供市民購買的整個過程中,瓜農(nóng)所付出的艱辛——清明之后點種、授粉、打岔、澆水只是普通的體力勞動,西瓜成熟后如何盡快賣出去、賣個好價錢,則讓瓜農(nóng)們身心俱疲。近日,本報記者走訪平度市明村鎮(zhèn)的瓜農(nóng)們,為您講述西瓜背后的故事。

  蹲守整整四小時一個瓜沒賣出去

  7月18日上午,記者來到平度市明村鎮(zhèn)高家莊村。之所以選擇這個村子進行采訪,一方面是大黃埠、崔集等地的大棚西瓜已經(jīng)銷售一空,另一方面是因為這個100多戶的小村莊種植有約 500畝大田瓜(“大田瓜”即不用大棚、直接接受日照的西瓜),自西瓜上市以來銷售就比較困難。

  在經(jīng)過簡單了解后,中午12時許,記者與村民高月剛、高秀川等人來到距離高家莊村3.8公里的603省道上。高月剛告訴記者,買瓜的車輛大部分都經(jīng)過 603省道,前樓橋附近的一個路口是村民的等待點,瓜販子也知道這里有人等著賣瓜,“得有 10年了吧,我們賣瓜的時候就在這里等,大家輪流等,一人等半天”。

  記者一行在路口等了不到半小時,一輛來自煙臺的大卡車就開了過來,這讓高秀川他們很興奮。但是溝通之后才發(fā)現(xiàn),這輛能運輸兩萬斤的卡車,來這里是要等待代辦。所謂“代辦”,即瓜農(nóng)與瓜販子的中間人,他們一般從中賺取每公斤3分錢至5分錢的差價,有的還“兩頭吃”。而村民為了多賺一點兒,一般不希望通過代辦賣瓜。

  等待的結(jié)果不甚理想。4個小時過去了,高月剛等人只遇到7輛車,其中有專門找代辦的,有小車只收四五千公斤的,還有專門收“破爛”的。“破爛”是瓜農(nóng)們對不熟、個頭奇怪的西瓜的俗稱,這種西瓜價格很低,瓜販子將其運送到其他村零賣。“我們的好瓜都還沒賣呢,他們給‘破爛’的錢才四五毛錢,太便宜了。”高樹明在與兩個小車司機溝通回來后,郁悶地對記者說。

  在等車的這幾個小時里,幾名村民沒有喝水,只是不停地吸煙。記者建議他們可以嘗試邊等邊找代辦,將瓜田的瓜一半賣給代辦,另一半自己賣,不要因為運瓜的車小就不賣,能賣一點兒是一點兒,畢竟干等不是辦法。

  “這你就不懂了,說實話我們不是貪,種了1萬公斤的西瓜,來個小車運走5000公斤,看著挺好吧?關鍵是剩下的5000公斤怎么賣?這時候就只能找小車了,小車又不是經(jīng)常來,剩下的西瓜就更難賣了,所以賣瓜的都希望一次性拉完。”

  怕下雨、怕瓜秧死瓜農(nóng)咬牙去找代辦

  “一般過了下午4點半,就很少有買瓜的車來了,今天一天俺們村一個西瓜也沒賣出去。”高月剛焦急地說,他轉(zhuǎn)頭問高秀川:“要不咱找老代吧?還是找小吳?萬一下了雨,或瓜秧子死了,那可咋辦?”高月剛告訴記者,他們這么犯愁是有原因的,“天一下雨,地里的西瓜就會爆裂 ,沒法賣了;即便不下雨,成熟的西瓜如果在地里擱著不摘,瓜秧死掉后瓜把子也會逐漸干枯,會影響價格”。另外,瓜販子一般也喜歡收購瓜把子沒干的熟瓜,這樣運到市場上比較好賣。

  記者了解到,高月剛口中的“老代”和“小吳”都是明村鎮(zhèn)的代辦,他們手里有一些瓜販子的信息 。坐在一旁的另一名瓜農(nóng)高樹明這時坐不住了:“我剛才問過老代了,他說有3輛小車,估計能把我的那些瓜拉完。”說完,高樹明就立刻起身 ,發(fā)動自己的電動車,說要去找老代。

  征得高樹明的同意后,記者坐上了他的電動車,跟他一起找到老代。經(jīng)老代引薦,高樹明和瓜販子小趙簡單交談了后,小趙決定先去瓜地里看瓜,并明確對高樹明說:“我可只要熟了的和瓜把子沒干的熟瓜,咱先談好,免得后面多事兒。”在瓜地里轉(zhuǎn)了一圈后,小趙覺得高樹明的瓜還可以,開始摘瓜。

  聽說高樹明家要賣瓜,村里的十來名婦女自發(fā)地來到地里幫著摘瓜。“俺們村小,誰家賣瓜,其他人都過去幫忙。”高樹明說。此時,高秀川也從等待點兒回來,并將自家的三輪車開到高樹明的瓜地里,“他的三輪車和我的三輪車倒騰著運,能快點兒把瓜運到地頭。瓜販子的車開不進地里來,就在地頭等著”。

  下午5時許,16名村民在地里站成一排摘瓜、運瓜,三輪車上留兩名男勞力接瓜、把瓜排好,運滿一車后拉到地頭。運到后,高樹明站在三輪車上給小趙遞瓜,小趙挨個兒地敲打著,將未成熟的、瓜把子干掉的西瓜退回。18日晚上8時許,7740公斤的西瓜才運完。  

  瓜農(nóng)·心聲

  種瓜是出力,賣瓜更熬人

  一天下來,一個村子只賣掉了7740公斤西瓜,還有大量的瓜留在地里,萬一下雨的話,西瓜就會爆裂沒法賣掉;即便不下雨,如果瓜秧死了,西瓜的瓜把子逐漸干枯,也會影響到西瓜的售價。瓜農(nóng)一方面著急賣瓜,另一方面辛苦種了一茬瓜,誰都想多賺點兒錢。如此矛盾的心情下,使不少瓜農(nóng)普遍感覺賣瓜比種瓜更累。

  記者采訪時了解到,高家莊村也有部分村民種了一些大棚瓜,村民小菊家就種了16畝。4月20日左右大棚瓜成熟之后,她家的西瓜以每斤6毛錢的價格迅速賣掉了。“等不起啊,之所以選擇種大棚瓜,就是想打個時間差,早熟就能早賣個好價錢,不然大田瓜上市之后更沒法賣了。”小菊說。

  與小菊家一樣,明村鎮(zhèn)大黃埠村的大部分瓜農(nóng)也種植了大棚瓜。7月18日,記者去大黃埠村走訪時,這個原本種植有2000多畝西瓜的村子,僅剩下不到20畝西瓜還未出售。

  與大棚瓜的暢銷不同,明村鎮(zhèn)很多地方的大田瓜都苦待買家,不僅是高家莊村銷售不暢,周邊的白里村、馬戶頂村也存在這種情況。

  “ 我們瓜農(nóng)賺的是辛苦錢,授粉、打岔時天很熱,早晨5點就得在地里伺候了。天好時還得把西瓜挨個兒翻翻接受光照。”高月剛告訴記者,“好在今年的價格還行,只要是種瓜的,基本上都賺了。一畝地的成本大約在700塊錢,平均一畝產(chǎn)5000公斤的話,按7毛一斤來算,能賺不少。但是如果找代辦的話,一畝地就得少賺200塊錢左右,有那200塊錢,明年的種子錢就有了。另外找代辦的話還有1%的去稱,就是100斤的西瓜只能按99斤算。”

  種西瓜和賣西瓜哪個更累?“當然是賣西瓜更累啊!你看我在這兒坐半天,一筆生意也沒談攏,一個瓜也沒賣出去,你說累不累?心急不?趕明兒要是下起雨來,全掛了!我種瓜都種了20年了,打算以后少種點兒,年年這樣太熬人。”高月剛皺著眉頭說。

  對話代辦——

  —誰掌握信息誰就能賺錢

  在前樓橋附近的等待點兒,記者發(fā)現(xiàn),這里還存在運瓜車和瓜農(nóng)一起等待的奇怪現(xiàn)象:一邊是等待代辦介紹、準備收購西瓜的空空車輛,一邊是等待賣西瓜的瓜農(nóng)。這種現(xiàn)象顯然并不正常。

  老代是一名職業(yè)代辦 ,從事這一行業(yè)已經(jīng)接近20個年頭。他自信地告訴記者:“明村鎮(zhèn)的西瓜基本上都是代辦負責銷售的,哪個村子里都會有兩三個代辦。我干了這么多年,全國各地認識的人也多,西瓜上市的時候,客源就會給我打電話,我就聯(lián)系貨源。這沒什么,這年頭誰掌握信息誰就賺錢唄!”

  對于瓜農(nóng)們不愿找代辦的想法,老代也表示理解:“誰不想多賺點兒錢?但是你首先得打破思路啊。我承認他們很辛苦,但是辛苦不代表你就能賺錢,整天坐那兒干等肯定不是辦法,隨機性太強了。你看他們等了一天,到最后不還是來找我嗎?”

  同樣作為職業(yè)代辦的小吳,雖不如老代的業(yè)務大,但是一年也能賺個七八萬元,而且還兼賣西瓜種子。“我覺得啥行業(yè)都有代辦,其實我們每天喝酒談業(yè)務也挺累的。”小吳說。

  “現(xiàn)在咱們青島吃的西瓜基本上是平度、臨沂的,再過一兩周就沒本地瓜了,我就去東北幫咱這邊的車聯(lián)系貨源。忙完東北再去內(nèi)蒙古,咱青島后面吃的瓜主要是來自這些地方。”老代悠閑地告訴記者。

  對話瓜販子——

  —找代辦買瓜省事也放心

  在等待點兒等運瓜車的時候,記者遇到了來自萊州的瓜販子老張,他轉(zhuǎn)悠了一天也沒買到適合的西瓜,索性坐在等待點兒歇著。

  記者從來自煙臺的瓜販老劉那兒了解到,瓜販子已經(jīng)習慣找代辦買瓜。“省事!提前聯(lián)系好了,來了不用挨個兒村去轉(zhuǎn)悠,談生意時也放心,都是老關系了。”老劉說。

  “省道上有不少人等著賣瓜,你們不用提前聯(lián)系也一樣能找到貨源啊?”記者詢問老劉。“不一樣!我們找貨源也很麻煩,必須得看瓜才行。你說一個個和村民談、去村里看瓜多麻煩?我要1萬公斤,代辦知道哪個村兒的西瓜正好符合我的要求,我來了談好價格就直接裝貨回去。再說,代辦賺的差價也不會影響到我們,我們可以轉(zhuǎn)嫁到下游去。這樣我們拉到市場上再加幾毛錢,在城里賣瓜的再加點兒,所以今年的西瓜價格就在每斤1塊錢左右了。”老劉說。

  小趙是購買高樹明西瓜的瓜販子,收購了西瓜后,自己用三輪車將瓜運到龍口販賣。他道出了自己的苦衷:“我做的是小筆買賣,一輛車也就拉四五千斤,找貨源肯定是找代辦方便,而且你不知道,我們來這兒人生地不熟的,瓜農(nóng)有時候耍小聰明,有代辦在我們就放心多了。”

  在小趙看來,找代辦最大的好處就是安全,“我在談價格之前就說好了,要瓜把子沒干的熟瓜,這樣我運到龍口才好賣。可是瓜農(nóng)肯定想多賣點兒,有時候就打擦邊球。為啥我坐在車上挨個兒挑瓜?有的瓜你一敲,熟了,再一看,瓜把子沒有,那肯定是瓜農(nóng)不想讓我看見瓜把子已經(jīng)干了,所以故意掰下來。但問題是這樣的瓜我運走了也不好賣啊!”

  對話鎮(zhèn)政府——

  —辦西瓜節(jié)打響明村品牌

  明村鎮(zhèn)高家莊村的高月剛打算今后少種西瓜的想法,在明村鎮(zhèn)不是個例。

  記者在明村鎮(zhèn)采訪時,馬戶頂村的老韓、大黃埠村的海濤也都告訴記者,由于西瓜賣起來太累,他們打算以后少種些。而且村民一致告訴記者,今年明村鎮(zhèn)的西瓜種植面積較之前幾年縮水了。

  但是記者從明村鎮(zhèn)政府負責宣傳的宋主任處了解到,目前明村鎮(zhèn)的西瓜種植面積大約在8萬畝左右,種植面積沒有減少。

  “明村鎮(zhèn)種植的西瓜主要集中在鎮(zhèn)政府以西 、以南的村子里。我們鎮(zhèn)一共有81個村,接近70個村子種有西瓜。”明村鎮(zhèn)政府負責農(nóng)辦的趙主任介紹說,“現(xiàn)在明村在銷售方面主要做的就是辦西瓜節(jié),打響明村品牌。村民銷售主要是依靠自己的專業(yè)合作社,大家一起聯(lián)系貨源,不過不是每個村都有合作社。當然,代辦的情況也存在,瓜農(nóng)不找代辦的話,村子里也有很多小型的交易點。”

  ■鏈接

  平度明村西瓜

  平度市明村鎮(zhèn)被譽為“膠東西瓜第一鎮(zhèn)”,是島城西瓜的主要種植區(qū)。明村鎮(zhèn)具有西瓜種植的傳統(tǒng)歷史和得天獨厚的條件 ,從1993年開始,明村鎮(zhèn)引進了大棚西瓜種植技術(shù),并獲得成功。經(jīng)過十幾年的發(fā)展,西瓜生產(chǎn)初具規(guī)模,獨具特色。

  今年明村鎮(zhèn)西瓜種植面積近 8萬畝,形成了高溫棚、大拱棚、簡易棚、大田和秋延遲系列化生產(chǎn),產(chǎn)品上市時間達8個月以上。主要品種有京欣、早春紅玉、蜜童、無籽、黃瓤等五大系列 、30多個品種,預計西瓜年總產(chǎn)量達3.6億公斤。

  2006年 ,明村鎮(zhèn)為當?shù)匚鞴系绒r(nóng)產(chǎn)品注冊“大黃埠”牌商標,明村西瓜開始走上品牌經(jīng)營之路。經(jīng)過多年培育,“大黃埠”牌西瓜先后通過國家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認證和獲得國家地理標志保護農(nóng)產(chǎn)品登記。2006年7月15日,明村鎮(zhèn)成功舉辦了“第一屆青島明村西瓜節(jié)”。至今年 ,“明村西瓜節(jié)”已舉辦七屆。 (來源:半島網(wǎng)-半島都市報) [編輯: 張珍珍]

  

版權(quán)稿件,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半島客戶端

相關閱讀

種瓜 艱辛 記者揭秘

?

熱門推薦

房產(chǎn)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