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質檢總局6月14日通報稱,通過嬰幼兒配方乳粉汞含量專項應急監測,發現伊利集團生產的全優2、3、4段乳粉產品汞含量異常,伊利集團緊急召回2011年11月~2012年5月內生產的全優2、3、4段乳粉。(本報 6月15日A39版報道) 乳協理事長宋昆岡不惜以“孫子”佐證“國產乳粉處于歷史最好階段”第二天,伊利嬰兒奶粉就被檢出汞含量“異常”。倏忽之間,“歷史”就被篡改,這讓正要信服國產奶粉質量的消費者情何以堪?
暫且拋開汞含量異常事件的真相不談 ,先看看當事乳企的反應:一者,東窗事發后,當事企業在微博中聲明,“鑒于國內外尚無乳粉中汞含量限量的標準,本著對消費者高度負責、有效防范風險的態度”——此般姿態,惺惺然、戚戚焉?難道國內沒有汞含量標準,乳企就沒有錯?二者,伊利客服稱,對于問題產品只能換不能退,而且只針對正在使用和將要使用的產品,對于已經吃完了的沒有任何賠償。姑且不談消法等權責對等的邏輯,此般“負責”的態度是親民還是傲慢?沒有謙卑的姿態、沒有尊重的真誠、沒有履責的擔當,“史上最好”如何從天而降?
我們不妨看看其他奶粉企業在質量問題上的姿態:6月7日晚,日本乳業巨頭森永在其公司主頁刊登了致歉聲明——“森永乳業集團下屬的北海道保證牛奶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一部分商品因制造設備運作問題,導致商品在保質期內有味道不佳的可能,為保證萬一,現決定全部自主回收。給顧客造成的麻煩,致以深摯的歉意。”森永的姿態有二:一者,顧客只需扔掉含菌量超標的牛奶,把空奶盒郵寄給森永,就可以退款,森永也將負擔全部的郵費;二者,不斷表示“非常抱歉”,并認為“和公司今后的發展和信譽比起來,回收這些牛奶和負擔全部的郵費根本算不了什么,我們必須更在乎的是消費者的感受,失去了他們,我們將一無所有”。
如果一個企業對于明知的錯誤缺乏起碼的“恥感”,還如何寄望其在質量安全上有更真誠的作為?監管也好 、標準也罷,看起來都遙不可及,消費者眼下能做的其實也只有用腳投票,但在洋奶粉開始突破每桶300元大關的境況下,這一選擇代價沉重,令人無奈和嘆息。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jr22wz.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孟祥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