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国产一卡三卡四卡无卡精品,欧美 在线 成 人怡红院,高清一区二区

深度人物:拯救山西古建筑的山東人(圖)

2012-05-22 09:09   來源: 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手機看新聞 半島網 半島都市報

小字體大字體

?  



  “如果再不及時整修,有些很可能熬不過這個雨季。”唐大華站在陌生的村口,望著一棟棟因淋雨而腐朽失修的古建筑 ,心里隱隱作痛 。這些被歲月打磨過的木結構古建筑大多都建于元代以前 ,雖散落鄉野,卻是國之重寶。

  自2010年始,這個留著長發有點文藝范兒的山東漢子已經6次走進山西,為這些年久失修的早期木結構古建筑奔走呼吁。從最開始的無人問津到收到國家文物局的回信,唐大華的執著已經引起政府重視,就在上周,唐大華認為最具文物價值的長子縣西上坊村成湯王廟和布村玉皇廟開始動工整修。

      帶著干糧到山西尋“寶”

  5月15日,在聽聞古建筑學家梁思成學生、著名古建專家羅哲文先生去世的消息后,42歲的唐大華在微博上轉發評論道,“上高中時看了一本羅老寫的《中國古塔》,從此喜歡上古塔,繼而發展到古建筑,一本好書,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深切緬懷羅老。”

  此時,這個來自德州的山東漢子正背著相機和三腳架,在太行山另一側的山西鄉野間尋訪一座座年久失修的木結構古建筑,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也能改變這些古建筑的軌跡。

  “中國古建筑以木結構為主,早期遺存已經很少,唐代以前的一座也沒發現,現存最早的木結構建筑是山西五臺縣南禪寺大殿,已是唐代中期。全國范圍內僅存6至7座唐代木構、6座五代木構,以及100余座宋金遺存,然而就是這點家底,我們仍然沒有保護好。”一談起中國的木結構古建筑,這位留著一頭長發、喜歡穿格子T恤的中年人如數家珍,滔滔不絕。

  唐大華大學讀的是機電工程,大學畢業后曾在廣播電臺工作過一段時間,現在自己經營一家電腦公司,他從高中時代就開始迷戀古建筑,一開始只是把尋訪古建筑當成是業余愛好。

  從 2006年開始,唐大華從自己所在的山東省開始,逐一探訪有文字記載的古塔 ,跑遍山東全省后,唐大華大體上對山東的木結構古建筑有了大致的了解。

  “元代、元代以前的早期木結構建筑存量在山東已經很少了,現在全省一共有單體建筑7座,其中4座是碑亭,全省17地市一共就4處,全省最早的木結構古建筑是廣饒關帝廟正殿,建于宋末金初,曲阜孔廟有金代、元代鐘亭各兩座,另外有博山顏文姜廟正殿和曲阜顏廟寢宮兩座。”唐大華告訴記者。

  從2010年開始,唐大華將探訪木結構古建筑的目標轉移到了擁有全國早期木結構四分之三的山西。當年8月,唐大華一家三口一起第一次赴山西,因為行程被三場暴雨打亂,僅探訪了佛光寺和南禪寺。

  2011年9月,唐大華第三次赴山西,原打算去晉城,最終卻在長治各縣看了約 40處失修的木結構古建筑,其中包括建于金代的西上坊村成湯王廟和五代時期的布村玉皇廟,“感到很心痛。”

  自此,唐大華開始一個人帶上干糧自駕走進更多偏遠的村莊野外尋找那些被忽視的木結構古建筑。

  “因為有時候經常是一個人開車走,去的地方又是荒郊野外,路難走,還沒有人煙,所以遇到難走的路,有時候還沒信號,真是只能干等,幸運的是遇到了幾次麻煩,都有好心人幫忙。”在跟本報記者交流中,這位有點文藝氣質的山東漢子一直說,自己并不覺得有多苦,很享受尋“寶”的過程。

  唐大華一直把這些古建筑當成寶貝,每一座建于元代以前的古建筑都被唐大華稱為“國之重寶”。

  在唐大華的車里,每次出門都會準備一大包礦泉水、方便面、罐頭、八寶粥等食品。“一般早上和中午我都是在村子里吃飯,晚上在城里吃一頓。”唐大華告訴記者,其實他很喜歡在荒郊野外吃飯的感覺,“到飯店時,開車找一個風景比較好的地方,把車停下,邊吃罐頭,邊看風景。”

      救救這些坍塌的古建筑

  從 2010年8月開始,唐大華六次自費赴山西長治、晉城等地的村落間尋訪早期木結構古建筑,至今行程9000余公里,探訪古代木結構建筑100多座。

  “現存的木結構古建筑大部分集中在山西,其他各省只有零星分布,而山西早期木構四分之三在晉東南的長治和晉城兩地。”唐大華的理由簡單而有說服力,“而且可能是因為數量少的原因,山東的這些木結構古建筑大多都得到了很好的保護,而山西由于基數大,我到過的地方很多金元時期的古建筑已經年久失修,荒蕪破敗,更需要人們的關注。”

  “這些年目睹的最悲慘古建莫過于長治長子縣陽魯村商湯圣帝廟,原有金代正殿和明清的兩廂,早年正殿已塌毀,2010年村里將整座廟徹底推平,建成了村民活動室,古廟的石柱被扔在路邊。”唐大華痛心疾首,“一座金代木結構古建筑就這樣消失得無影無蹤。”

  上周,唐大華第三次驅車來到山西省長治市長子縣西鮑村龍王廟。這棟木結構廟宇的正殿是金元風格,早在四五年前完全坍塌,在坍塌的正殿里,屋脊上的琉璃已經支離破碎,幾根梁木橫亙在雜亂的樹叢中,唐大華站在樹叢中,看著還挺立的幾根柱子上刻著的墨線,幽幽地說道,“這些墨線都是金元時期建造時留下的,看著這些墨線,仿佛就是在跟古人交流 ,仿佛看到了他們怎么一步步地把這個廟建起來的。”

  這些散落在村野間的早期木結構建筑建成時大多都是廟宇,世代流傳下來,在村莊里早已成了神圣之地,每當破敗,都是由廟宇里的和尚籌點香火錢修繕,但經過文革動蕩后,廟宇收歸國家所有,沒有了人看管,也就漸漸地荒蕪了。

  西鮑村一位年長的老人告訴記者,他們也希望把廟修好,但沒有主事的。“去年村干部選舉的時候,有村干部表示,如果選上,一定會籌錢修廟。”這位老人告訴記者,結果后來不了了之,“如果有愿意來修廟的,我們可以湊點錢,可以管飯。”

  唐大華告訴記者,去村里看這些早期古建筑時,經常會遇到村民的盤問,是不是來修廟的,“我也不知道怎么回答他們。”

  更多時候,唐大華自己感覺都很無助。“站在這些破敗的廟宇里,看到房梁上長滿了青草,有時候看到已經露出大窟窿的屋頂上的土瓦一塊塊地掉下來,就在眼前,卻無能為力,我感覺這些古建筑仿佛就在自己面前死去。”

      山西文物局已著手整修

  2012年1月14日,唐大華第四次從山西回到山東之后,他感到如果再不及時搶修,很多坍塌的古建筑可能熬不過這個雨季,“應該抓緊搶修,能救一個是一個。”

  于是唐大華開始給國家、各省文物局以及關心文保的元老人士寫信呼吁趕緊搶修這些古建筑,但一封封信件石沉大海。“剛開始一個回音也沒有,不過回音對我并不重要,只要他們知道有這么件事就行了,也許是地方部門沒有上報 ,上面還不知道現狀 ,所以我會繼續不間斷地寫下去。”唐華回憶當時失落的心情時說道。

  沒有官方的回應,唐大華就把自己拍的近500G照片整理發到微博上,并寫了500多篇博文講述這些被忽略的古建筑,通過薛蠻子、鄧飛等微博名人的轉發后,唐大華開始引起了媒體的關注,政府也開始重視起來。

  他對長子縣布村玉皇廟為唐代的斷代結論甚至得到了山西省年近八旬的原省文物局總工程師柴澤俊先生的親筆回復。“山西文物專家一直認為玉皇廟是五代建筑,但我去看了之后,根據木結構特點,感覺這可能是一座唐代建筑,于是我給山西文物局寫信 ,介紹了我的斷代依據,沒想到山西文物局委托了柴澤俊老先生親筆給我回信 。”唐大華說,“盡管柴老堅持認為是五代的,但我還是感到莫大的榮幸。”

  不僅如此,在給國家文物局寫了7封信后,唐大華也收到了國家文物局的回信 。“回信中說,將會加強古建筑的保護工作,還說將會督促山西文物單位對古建筑進行整修。”

  國家文物局的督辦不僅僅是一紙空文,山西各地的文物局已經開始和唐大華聯系,邀請唐大華參與古建筑的整修中來。

  更令唐大華趕到欣喜的是,他在微博上認為最具文物價值的長子縣西上坊村成湯王廟和布村玉皇廟已經開始動工整修了。

  5月16日,記者跟隨唐大華,再一次探訪了這兩處古建筑。

  建在村南荒原上的西上坊村成湯王廟僅存一座正殿,根據柱頭題記記載此廟建于金皇統元年(公元1141年),記者看到,廟宇的后檐大面積坍塌,梁架暴露在外面,淋雨嚴重,很有可能已經腐朽。不過與唐大華上一次來時相比,門前的雜草已經清除干凈,維修工人正在搭建腳手架,成湯王廟很有可能將迎來一次大修。

  “成湯王廟這種進深達八椽的金代大木作,有碑刻,有柱頭題記,而且跟金代建筑風格也相似,這在古建繁多的晉東南地區也是很少見的。”唐大華表示。

  另一座建于五代時期的玉皇廟外圍都已經圍起了擋板,院落里也已經清理土堆石塊。這座矗立在布村村口高臺上的大廟原本是三進院落,但原本做戲臺的前院早已住了人家,與后面主體前殿、后殿等用一堵墻隔開,玉皇廟最有文物價值的是前殿,是公認的五代建筑,唐大華認為其斗拱結構甚至有唐代特征,是國之重寶,但現在前后檐都有大面積坍塌,梁架直接淋雨。

      民間力量介入古建筑保護

  隨著成湯王廟和玉皇廟的開始整修,資金問題也隨之而來。記者了解到,玉皇廟的整修可能要與周圍的開發一塊兒進行,需要資金1500萬元之多,但目前資金還沒有籌集到位,而成湯王廟雖然外圍搭上了腳手架,但同樣面臨資金問題,目前尚未有完整的實施方案出臺。

  顯然,資金問題不是唐大華一個人所能解決的,這時候,他遇到了鄧飛。

  早在3月,唐大華的微博就引起了鄧飛的注意,當時鄧飛在轉發唐大華微博的同時也呼吁社會各界去山西支持唐大華。

  在“免費午餐”成功模式的經驗中,鄧飛認識到,山西古建筑的保護也應該動員全部民眾和輿論。

  “唐大華一個網友是很無助的,但他做的事情又很有意義,在微博上經過很多人的轉發后形成了一個強大的公共傳播,然后又被平媒報道,對政府形成了一種輿論壓力,而且的確政府已經在做一些事情了,我們看到了一些改變。”鄧飛告訴記者,他正溝通北京大學,爭取6月開一場山西古建筑保護研討會,各界齊聚如何合力保護山西古建筑,并著眼更多地區古建筑制度性保護。

  據鄧飛透露,在研討會,將會重點討論一些程序性問題,比如首先需要確定這些古建筑是不是文物,值不值得保護,如果是文物,《文保法》說的很清楚,列級保護的建筑要做到“四有”:有保護范圍,有標志說明,有記錄檔案,有專門機構或專人負責管理。“如果政府失職的,那首先應該督促政府改正,盡到管理的責任。”

  不過鄧飛也意識到,單純依靠政府力量保護這些古建筑,顯然不太可能。據山西當地媒體報道稱,山西在地面不可移動的文物多達5萬處,古建筑2萬多處,完全靠政府力量實在是有困難。

  “如果政府實在沒錢,盡不到這個責任,那么我們將會利用民間資金進行保護。”鄧飛表示,“對于資金籌集,可以借鑒免費午餐的成功模式進行操作,動用各民間力量,大家一起來保護這些文化遺產。”

  唐大華很佩服鄧飛的思路和操作模式,原本略顯孤單的他現在已經開始有信心把這件事情做好。但他同時也表示,相比于籌集資金這種社會活動,他個人還是喜歡去尋找這些散落在鄉野的失修古建筑。

  唐大華一共來過6次山西,都是自費,每次出來少側三五天,多則十天,每次花費都在五千多塊錢。在一個為實現夢想尋求資助的網站上,唐大華提出了“抓住文明余脈——山西早期木結構古建筑調查”的項目,通過網站項目審核、正式開始公開向網友募集經費后,不過原本嘗試募集5000塊錢的項目,至今只募集到了1620塊錢。

  但唐大華說,這個項目只是想知道有人在支持我,就算沒有籌集到5000塊錢,我一樣也會自費去調查探訪那些被忽略的古建筑。

  文/圖 記者 李楊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半島客戶端 ?

熱門推薦

房產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