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張貴峰 2月29日上午,山東高考改革方案出爐。從2014年起,將允許非戶籍考生在山東參加高考 。“凡在我省高中段有完整學習經(jīng)歷的非戶籍考生均可在我省就地報名參加高考,并與我省考生享受同等的錄取政策”。
從政策形式上看,山東高考改革方案,無疑是輿論呼吁已久的“異地高考”的重大突破,它意味著,從2014年起戶籍將不再是外來人口在山東參加高考的障礙,外籍與本地戶籍高考生將“享受同等的錄取政策”。但回到現(xiàn)實,就推動“異地高考”的實質(zhì)公平而言,僅局限于山東的異地高考新政,顯然還算不上是一個真正有力的突破,形式價值似乎遠大于實際價值——因為即使“允許非戶籍考生在山東參加高考”,在現(xiàn)實生活中,也不會有太多外籍考生會選擇在山東參加高考。
個中道理當然十分簡單,在現(xiàn)行“分省劃線”、“不按人口確定招生名額”的高考招生錄取制度下,從全國范圍看,山東一直是錄取分數(shù)線偏高而錄取比例(尤其是重點名牌大學錄取比例)偏低的省份。一方面山東是全國第二人口大省,總?cè)丝诔^9000萬 ,2011年山東的高考報名人數(shù)接近60萬,僅次于河南和廣東;另一方面,相對于其他高等教育資源豐富的地區(qū),山東的高校尤其是重點高校數(shù)量也不算多。
這種背景下,山東考生上大學特別是上重點名牌大學的機會,其實并不比全國大多數(shù)省份和平均水平更多,那么怎么可能吸引太多外籍考生“在山東省就地報名參加高考”呢?即便有,恐怕也只是極少數(shù)比山東省分數(shù)線更高、錄取比例更低的個別省份考生。事實上,這種人為的制度化高考招生不公平,也正是近年來山東成為“高考移民”移出地而非移入地的主要原因。
所以,要想讓“異地高考”在促進高考公平上有實質(zhì)突破,山東這樣的人口大省并不是關(guān)鍵,而關(guān)鍵在于,諸如北京、上海之類考生數(shù)量偏少、優(yōu)質(zhì)高校集中而錄取名額又相對豐厚的省市。曾有研究顯示,在上北大、清華的機會上,北京戶籍考生32倍于河南戶籍考生——北京不到2萬人,就有1人有機會上北大 、清華,而河南每50多萬人才有1人能有這樣的幸運。
教育部去年曾明確表示“流動人口子女有權(quán)異地高考”,“很快出臺隨遷子女如何參加高考”政策,“正在和上海、北京研究,逐步推進異地高考”,但全國范圍的異地高考政策,至今仍無明確下文。日前,眾多非京籍家長再次就“異地高考”問題向教育部討說法,呼吁“2012年6月前取消全國高考戶籍限制 ”。現(xiàn)在,山東省已先行一步,明確開放本省的異地高考,教育部能否盡快出臺相關(guān)政策、突破包括京滬在內(nèi)的全國范圍異地高考,我們不妨拭目以待。
半島網(wǎng)辣蛤蜊評論(
http://jr22wz.com/lagala/)原創(chuàng)作品,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wǎng)-半島都市報) [編輯: 孟祥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