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加工點的廢棉加工車間。
周圍的農作物被染成白色。
利用廢舊編織袋進行高溫加熱后生產顆粒、將廢舊的棉花打碎后添入淀粉生產再生棉……在膠州膠萊鎮217省道旁,聚集了數家這樣的加工點,這些加工點沒有經過環保部門審批,亂排廢水廢氣,周邊環境非常糟糕,且緊靠引黃濟青水渠。10月14日下午,膠州環保局稽查人員對這些加工點進行了檢查。
加工點旁廢水亂排 “我們真是受不了了,再這樣下去就連引黃濟青水渠都給污染了。”近日,市民王女士撥打本報熱線 96663反映,在膠州膠萊鎮217省道旁聚集著很多的廢編織袋、廢棉加工點,嚴重影響了周邊環境。
10月 12日下午,記者來到王女士所說的其中一家利用廢舊編織袋加工顆粒的加工點。這個加工點分為前后兩個院子,在前面的院子里,各種廢舊編織袋堆積如山,幾名工人正將這些廢舊編織袋裝車,裝運過程中編織袋上的灰塵及碎末到處亂飛。
加工點后院有幾間房子,旁邊也堆積著大量廢舊編織袋,另外一側是一個大水溝,里面的水泛著黃色,散發著刺鼻的氣味,水面上漂著厚厚的雜物。
據工人介紹,水溝里的水是他們加工過程中排出的 ,日積月累水溝越來越大。
廢棉絮到處亂飄 記者走訪過程中發現,緊靠著這家加工點的還有一個加工點,只見加工點里豎著一根大煙囪,不斷向外冒著黑煙。
這個加工點大約上百平方米,在南端是一排平房,房間內機器聲轟隆。一位女工人恰好走出平房,這個女工頭發全變白了,細看這才發現是沾上了厚厚的廢舊棉絮。
這位工人說,他們這個加工點是將廢舊棉絮打碎后加入淀粉加工再生棉。走進房間,一側堆放著加工好的成卷再生棉。“這些棉花都是廢棉,有的已經發黑,是靠淀粉來增白。”一位工人說。
這房子的旁邊還有一個鍋爐房,一位工人將大量衣服下腳料投到爐口里,煙囪里冒出滾滾的黑煙,還帶有刺鼻的味道。
房間的后側是一塊農田,由于大量的廢棉絮飄散出來,農田里的農作物也變成白茫茫的一片。
村民被熏得頭疼 附近類似的小加工點還有很多,這些小加工點規模不大,但都堆積著很多廢舊編織袋或廢棉。這些廢棉和廢編織袋沒有任何防護設施,每次風吹過后都刮起很多粉塵。
“如果不靠近水源的話,也不算大問題,但最嚴重的就是這些加工點靠著引黃濟青的水渠。”采訪中,一些村民介紹,水溝距離引黃濟青水渠非常近,最近的地方只有2、3米遠。家住附近的李女士說,這個地方緊靠引黃濟青水渠,而幾家加工點隨意排放廢水和廢氣,而且廢水沒經過任何處理,如果滲透到引黃濟青水渠內,后果不堪設想。
“我們干活的時候都熏得頭疼,非常難受。”一位村民說,加工點排出的廢水廢氣氣味非常大,他們難以忍受。
均未辦理環保手續 10月 14日下午,掌握到相關的情況后,記者將此事反映給了膠州市環保局,執法人員很快趕到現場。
經過調查之后,環保局執法人員表示 ,這里有多家塑料顆粒加工點和再生棉加工點,均沒有辦理相關環保手續,現場加工點環境異常臟亂,而且這些加工點的條件也不具備辦理環保手續的條件,他們將聯合鎮政府等單位將其取締。
文/圖 本報記者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郭新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