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營口鲅魚圈區,兩個大煙囪噴云吐霧。
“大煙囪整天呼呼地冒著白煙,你說鬧心不鬧心。”家住營口鲅魚圈的趙女士對家鄉的一些工業企業有些擔心。10月6日,“觸摸環渤海,環保過‘十一’”考察團隊駕車行走在從錦州到大連一線的環渤海重工業區,經常能看到有工業企業布局在大海附近。在大連新港經營飯店的林女士經常能聞到空氣里刺鼻的氣味,她說等到房子租期一滿,全家就立馬搬走。對于海邊建工廠,專家認為這是可行的,但要根據當地海水納污能力等自然條件確定選址。
排污口下游部分植物枯死 考察隊剛要進入營口市鲅魚圈區時,遠遠就看到幾根高高的煙囪在向天空吐著白煙,走近了發現是鞍鋼的一處工廠,而在不遠處還有不少企業在這里設廠。
繼續前行不久就是居民區,當地百姓似乎已經習慣了這些工廠的存在 。“剛開始建的時候我們是有些擔心,大煙囪整天呼呼地冒著煙。”居民趙女士說,時間長了他們也接受了這個現實,但心里總覺得不舒服。
在大連新港,記者也看到不時有煙囪冒著白煙,據報道這里的大孤山半島聚集了38家石油化工類企業 。一家石油企業的煙囪老遠就能看到,走近了還能看到這家企業一個排污口向溝渠里排水,水很清澈,像是處理過的污水。不過,考察隊中來自海大化學化工學院的丁東生博士提醒記者,水面上有油花。記者仔細一看,果然,排出的水面上不時有油花浮現。排污口上游植被長得比下游好,下游有些植物已經枯死了。“這個工廠排放的污水是否真正達標尚需進一步檢驗。”丁東生說。
搬來一年緊急撤離過一次 在新港轉了十多分鐘,記者突然感覺到空氣中隱約有一股難聞的氣味。一家餐館的老板林女士向記者揭開了原因。
林女士說,她們家是大連金州區人,一年多前經朋友介紹來到這個靠近碼頭和化工廠聚集區的海島,經營起一家家庭餐館。“當時搞建設的人多,生意好做,我們也沒想太多就在這里定下了。”不過,剛來時林女士就經常能聞到空氣中有刺鼻的氣味,“像是煤氣的味道。”但是待時間長了也就習慣了。
就在一切都安定下來餐館也慢慢走上正軌時,2010年7月16日,中石油國際儲運公司輸油管發生爆炸,“我們附近的人都搬走了,俺家還不知道這個情況,后來覺得不對一打聽才知道爆炸了,趕緊撤離出去。”那次事件讓他們家感受了什么是“驚魂”。對于未來的打算,她告訴記者,他們家是在這里租房子開店的,房租快到期了,一到期就立馬離開這里 。說完,她帶著剛5歲的兒子進了屋。
■博士觀點 海邊建廠要考慮納污能力 對于在海邊建工業企業,丁東生博士認為需科學論證。一方面,像發電、化工和鋼鐵等高耗水重工業企業靠海布局建設,可以充分利用海洋納污能力,便于海水淡化的大規模應用,另一方面,高密度的沿海重工業布局,又對海洋生態環境造成了極大的壓力。沿海產業布局,要盡量設在水交換能力強的地方,這樣同樣的污染物造成的環境破壞就小很多。他打了個比方,如果一瓶墨水倒在一盆水里水就會變色,而倒在池塘里則幾乎沒什么變化,倒在河流里的話影響又比倒在靜水里小很多。對渤海來說,遼東灣的水交換能力最差,這樣一些重污染企業在遼東灣的布局就要十分謹慎,要兼顧其環境容量,實施污染物總量控制制度。
以此為鑒反觀青島,丁東生說,環膠州灣產業結構調整和布局已經在進行了,已經有大批重污染工業企業遷出市區。“青島的有些環膠州灣企業將污染物排放在膠州灣內,對生態環境影響很大 ,但如果企業搬遷或者建立管道伸入黃海進行深海排放,這樣處理后的污水排放到水交換能力更強的黃海,其對海洋生態環境的影響就要小很多。”文/圖 記者 李曉哲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郭新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