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国产一卡三卡四卡无卡精品,欧美 在线 成 人怡红院,高清一区二区

深度解讀山經山財"姻緣" 磨合期諸多問題待解

2011-09-06 09:58   來源: 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手機看新聞 半島網 半島都市報

小字體大字體

?

新學期,原山財和山經學院門口都換了新校名。



    9月2日,山東財經大學(籌)學生來校報到后發現,“山東經濟學院”和“山東財政學院”已成為記憶中的歷史名詞,山東從此少了兩個“學院”,多出一所“大學”。昔日里暗自較勁的同城對手,如今成為同舟共濟的伙伴,一時間外界對于兩校合并后的摩擦和融合揣測頗多。不過,忙碌焦慮的校方更愿意談論美好的前景:博士點申報、學院升格,大有水到渠成“天作之合”之意 。可如同結婚一樣,兩校合并后還面臨著無法避免的“磨合期”,為了避免來自外界的干擾和內部的誤解,一切都在低調進行。不過,在轟轟烈烈的中國大學合并大潮之后,山東財經大學怎樣找到擴大規模和提高質量的平衡點?一連串問號還等待著解答。

    當務之急:大家認識認識

    教育部一位官員在總結高校合并的經驗時曾說,高校合并的核心問題是“三子一情”,即牌子、位子、票子和“歷史情結”,這些問題協調好了就能產生1+1>2的效應,沒處理好就可能是 1+1<1。牌子對于山經和山財都不成問題,誰的名字也沒用,而是起了個新名,雙方都能接受,加上兩者頗有淵源,歷史情結也不是難題。

    而“位子”也是高校合并以來最為敏感的話題,7月4日,山東財經大學(籌)領導干部會議召開,原山東經濟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郝書辰任山東財經大學(籌)黨委書記,原山東財政學院院長、黨委副書記劉興云任山東財經大學(籌)校長,新學校領導班子組成也是“對半開”,兩個學校舊有校領導各占一半,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微妙“平衡”已經形成。兩校二級學院正處級干部暫時不動,但兩學院大約30位左右的55歲以上處級干部都退居二線,避免新學校背上沉重的“干部負擔”。

    8月29日到30日,新籌建的山東財經大學舉行了第一期處級干部培訓班,原山經和原山財的處級干部來了100多個,有人打趣說:“搞這么個培訓班一則要統一合校思想,二來要讓學校的新中層們相互認識認識,對上號。”可只是短短兩天的一期培訓班,不少人還是感慨“人還是沒認全”。

    山東財經大學(籌)宣傳部部長張建向記者介紹說,盡管山東財經大學(籌)的領導機構統一工作已經完成,可機構調整方案還在報省編辦審批,所以剛調整完的領導干部都是口頭任命,并沒有以文件形式下達。

    小心翼翼,舊事勿重提

    在學校籌建的特殊時期,穩定壓倒一切,即使看似普通的學校簡稱也不能亂叫。在與山東財經大學(籌)多位領導干部交流時,他們都會著意提醒記者不要把新學校簡稱為“山財”,可以簡稱為“山東財大”或者“財大”,理由不言自明,因為過去原山東財政學院簡稱就是山財,這樣提就是要淡化過去“山財”的老觀念,也避免引起原山經人的誤會。

    記者還看到了百度百科中關于山東財經大學的介紹,其中將學校簡稱定為“山東財大”,創辦時間為1952年,而原山東經濟學院正是創建于1952年,山東財政學院始建于1986年,亮相相差30多年,但在校史編制上,學校領導都傾向于用更具有歷史厚重感的原山東經濟學院建校時間,作為新的山東財經大學的源頭。

    “這不會引起原山財人的反感,因為兩個學校其實彼此間都相互了解,校史也都很清楚,山經是山東省建校最早的財經類普通高校,也是全國建校最早的財經類普通高校之一,這種底蘊是新學校不可或缺的。”一位原山財的老師說,算到明年恰好能夠趕上建校60周年,到時候如果山東財經大學能夠順利轉正,那么就是雙喜臨門。

    舊有痕跡猶在,即使是很普通的一件小事,假如被外界誤讀都可能引發不必要的誤會。山東財經大學(籌)宣傳部門一位工作人員還專門提到了兩校校牌更換一事,8月12日,原山東經濟學院燕山校區首先更換了“山東財經大學(籌)”新校名,而原山東財政學院舜耕校區并沒有第一時間跟進,一直到8月17日才進行校名變更,這被媒體解讀為兩校合并步驟不一,疑似存內部矛盾。

    “這件事情的真正原因,其實只是負責更換校名的是同一家公司,原山東經濟學院校牌就在一塊大石頭上,更換比較方便。而原山東財政學院校牌位置很高,工人需要搭架子,要時間來準備,還要履行必要手續,這才耽誤了時間。”這位工作人員對此感到很無奈,他感慨在合校這種特殊敏感時期,碰上這種誤會,校方也難以出面辟謠,擔心會“越描越黑”。

    合校不能僅靠一代人

    “我們這代人,注定了是要為建設一流財經大學奠定基礎的一代人,或者說我們就是鋪路石。”山東財經大學(籌)黨委書記郝書辰的話很樸實,這也表明了新學校的領導層對于合校之艱難做好了心理準備。

    郝書辰還在處級干部培訓班上用了很長時間強調,“多做事、少說事”,要容得下那些與自己有過節、給自己提過意見、對自己有看法的人,部門之間、單位之間、班子成員之間要主動協調、主動溝通,多做換位思考,主動補位、補臺、不拆臺。兩高校合并后必須做到一個班子、一套機構、一套制度、一個財務、一個發展規劃,實現人、財、物、教學科研和管理的統一。省領導指示也很明確:“以往的實踐經驗表明,這一階段不宜拖延,時間越長,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因素就越多,對合并工作就越不利,更深層的融合也就無法順利展開。”

    高校都有各自的辦學特點、發展規律和歷史沉淀,并不是強行劃撥在一塊牌子底下就能萬事大吉,實質合并也不能一味“硬合”,可能要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在新學校領導班子確定以后,就決定了如下事項:兩校校領導班子成員暫按照原來職責開展工作;學校2011年的日常運轉經費繼續按照原兩校各自的預算執行;原兩校已研究確定的正常工作,按照原工作方案繼續開展;原兩校已研究確定的重大投資建設、維修改造和招標采購等項目,仍按原計劃繼續推進。新的重大投資建設、維修改造和招標采購項目需經黨委會研究通過后,方能實施……

    “不涉及誰主誰次的問題”

    當其他高校在享受假期的時候,原山經和原山財的工作人員都沒有閑著,時間對于這所新學校顯得尤為寶貴。山東財經大學(籌)特別要求,暑假期間教職員工原則上不外出,并確保通訊暢通,因特殊情況外出的需請假,并能隨時返校。在合校后,兩校四個校區分別命名為舜耕校區、燕山校區、圣井校區 、明水校區,可合校后還有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是,究竟選哪個校區作為主校區?

    9月3日,山東財經大學(籌)網站發出“關于調整辦公場所的通知”,黨群職能部門原則上集中在原山東經濟學院燕山校區辦公,但校方并不希望外界對此做過多解讀,表示這是按照“促進融合,平穩過渡,考慮校區布局,統籌辦公資源,便于開展工作”的原則決定的,并不會涉及誰主誰次的問題。

    青島大學曾經一位親身經歷合校的學院領導對此也深有同感,“大學合并并不是把領導班子 、機關部門合了這么簡單,畢竟最初親歷者都有著原先各自學校的印記,內部摩擦在所難免,合并之癢乃至合并之痛都可能要好幾年時間才能克服,僅僅靠一代人很難見到實效。”

    副省長黃勝也提出,要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合并,實行完全融合,就要實現三個層次融合:第一層次為表層融合,主要是組織機構、管理制度的合并,要通過行政手段來推動,這是融合的起點和基礎;第二層次是深層融合,主要是學科專業重組,這是合并的本質要求,也是合并過程中的關鍵環節,要遵從學科專業發展的內在規律,聽取廣大教職工意見,科學論證;第三層次是核心融合,主要是辦學理念、校園文化的整合和創新。

    大學合校利弊幾許?

    從1998年的浙江大學、杭州大學、浙江農業大學和浙江醫科大學四所高校合校組建成新浙大算起,中國大學合校史已走過十幾個年頭了。此番合校潮一浪高過一浪,北大、清華、復旦、吉林大學等大批頂尖名校都曾因合校引起廣泛關注,而近年合校大戲,最新主角則是原山東經濟學院和原山東財政學院合并而成的山東財經大學(籌)。

    高校合并始終伴隨著爭議,贊賞者認為,合校有效整合重組了大學資源,不同類型學校間可以互通有無,組成高校“航空母艦”;而批評者則擔憂合校熱會讓國內高校陷入只追求規模而忽視教育質量的怪圈,帶有濃厚行政色彩的高校合并后能否達到真正融合也令人生疑。

    任何一次變革都不是只有利沒有弊,合校同樣如此。高校合并潮催生了一批重量級大學,但也出現了沒有合并之前的高校本身就是名牌,可合校之后卻丟掉了自身特色和品牌的怪現象,還有高校因合校后組織結構臃腫、貪大求全四處舉債,最終陷入財務狀況嚴重惡化的窘境。

    以號稱“中國最大”大學的吉林大學為例,吉林大學本身就是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綜合性大學,在與吉林工業大學、白求恩醫科大學、長春科技大學、長春郵電學院等高校合并之后,教職工、學生數、校園面積在國內高校中都無人可與之匹敵,可規模光環的背后,卻是越來越無法填補的巨額資金黑洞。2007年,吉林大學宣布該校負債30億元,數字令人咂舌,“最大”大學也成為在整個中國高校財務困境中最先“發病”的大學,合校神話仿佛一夜間轟然倒塌。

    正是由于合校合出來的問題不斷顯現,中國高校合校熱潮已明顯降溫甚至進入了冰凍期。就在這個時期,傳聞已久的原山東經濟學院和原山東財政學院合校終于于2011年變成現實,兩校合并而成新山東財經大學將成為全國最大財經類院校,這無疑引來了社會各界的關注。

    山東歷來有重視教育的傳統,山東高校數量和學生規模都位居全國前列,可環顧山東眾多高校,“山多峰少”成為不爭事實,高水平大學、知名大學屈指可數,而新籌建的山東財經大學,無疑是被山東寄望于能成為“峰”的高校。山東作為全國數得著的經濟大省,長期以來卻沒有與之身份相匹配的財經類大學,這嚴重制約了山東高水平財經類人才的培養和輸出,山東經濟大發展必然要求財經類高校大跨越,因而山東財經大學(籌)從一誕生就被定位于“成為全國一流的財經大學”。

    但山東財經大學(籌)目前只能說是全國規模最大財經類院校,還遠談不上全國最好,相比于上海財經大學、中南財經大學、中央財經大學、西南財經大學等老牌財經類院校,山東財大仍有很長的路要走,“成為全國一流”,至少短期內還只是一個目標,而第一關也是目前最現實的困境,就是兩校如何順利度過合校初期最艱難的磨合期。

    前車之鑒不可不鑒,正是有著太多的成功范例和失敗教訓,在如履薄冰的精心籌備下,兩校合并起步還算平穩,兩校人、財、物順利整合,可最為關鍵的學科專業、辦學理念、校園文化融合還沒有開始,合校,其利其弊誰能占據上風?主動權掌握在山東財經大學(籌)手里。文/圖 記者 單俊楠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桑燕庭]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半島客戶端

相關閱讀

山經 山財

?

熱門推薦

房產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