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王軍榮 《求是》主辦的《小康》雜志和清華大學媒介調查實驗室近日發布了《2010~2011消費者食品安全信心報告》。該報告內容顯示,近七成人對中國的食品安全狀況感到“沒有安全感”。對于食物為什么不安全,受訪者投票選出了企業和生產個人喪失了道德底線等三大主因。(本報1月2日A27版報道) “七成人對食品安全狀況無安全感”,這樣的數據其實并沒有出乎我們的意料,這個數據,一方面的確是當前食品安全問題的現實反映,另一方面也代表了社會公眾期待政府部門盡快有所作為的“呼聲”。
近年來,食品安全方面讓人觸目驚心的字眼實在太多:三聚氰胺、蘇丹紅、地溝油、瘦肉精 、添加劑、黑作坊……一不小心,我們就吃到了地溝油;一不小心,孩子就成了“大頭娃娃”。對食品安全太不放心的極端例子在現實生活中一直在演繹著:一些頗具實力的單位都建立了食品專供基地,以保證單位職工能夠享受到“綠色食品”;無能力的老百姓只能把自己的身體當做試紙。
一個叫張皓的北京市小學生實驗發現“蘑菇九成被漂白”,結果被工商局認為“不科學”,然而,網友卻寧愿相信小學生,而不愿意相信工商局,這實在是監管的尷尬。對于食品行業問題屢發的現狀,監管部門總有很多理由訴說著自己的難處。例如,對于火鍋底料添加多種化學添加劑一事,江蘇省質監局的工作人員就這樣回答,食品添加劑的種類太多了,他們無法明確火鍋里添加的這些究竟能否食用。工商部門則表示,對于市場在售的商品,只要不是三無產品,他們就視同合格。監管部門如此推卸責任,也就無怪乎三聚氰胺“常回家看看”,假雞蛋一波未平,假豆腐一波又起。
食品安全需要嚴格的監管,這是毫無疑問的,而我們的監管,硬件水平其實也是一流的,有專家就表示 ,最近幾年,我們在食品安全監管的硬件方面,進步是很快的,并不比國際水平落后多少。但是,在軟件方面,例如執法效能和一些管理方面的游戲規則,就落后太多了。
“七成人對食品安全狀況無安全感”呼喚監管給力,監管如何給力?筆者認為,責任部門必須在食品安全檢測檢疫上加大力度,保證“入口關”,同時嚴格落實好《食品安全法》并制定適應時代發展的新標準、新規范,而不能總是被動“挨打”。另外,適當的問責也是必須的,既然有些人表示不好管,推卸責任,那讓他們“下課”就是了——硬件設施都一流了,再說不好管,不是忽悠消費者嗎?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jr22wz.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孟祥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