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国产一卡三卡四卡无卡精品,欧美 在线 成 人怡红院,高清一区二区

顧炎武游嶗山留千古名篇 寫志序險惹殺身大禍

2009-07-01 14:03   來源: 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手機看新聞 半島網 半島都市報

小字體大字體

?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顧炎武的話影響深遠。顧炎武(1613年~1682年),本名顧絳,字忠清。明亡后改名炎武,號亭林,學者稱他亭林先生。江南昆山(今江蘇省昆山市)人,為明、清之際思想家 、學者。歷史上著名的“清初三先生”(顧炎武、王夫之、黃宗羲)之一 。顧炎武曾在1654年至1664年間,游覽嶗山 ,留下了多首膾炙人口的詩篇。

  顧炎武游嶗山留下千古詩篇

  明亡后,顧炎武懷著匡復故國的目的,遨游北方大地,歷時25年,行程達數萬里。清順治十五年,他從萊州到達即墨縣,受到即墨名門黃氏家族中黃坦的接待。約1654年至1664年間,他游覽了嶗山勝景,憑吊了鄭康成書院故址,還會見了避居嶗山的許多明代遺臣和文士。

  顧炎武嶗山之行中,寫下了《勞山歌》《不其山》《張饒州允掄山中彈琴》、《安平君祠》等膾炙人口的詩篇。這些詩篇追溯了嶗山的歷史,頌揚了嶗山的美景,其中“何日結屋依長松,嘯歌山椒一老翁”的詩句更是充分表達了作者對嶗山的眷戀之情。

  《勞山歌》是一首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的五言古詩。《勞山歌》從遠景到近貌,從巍峨山勢到奇花異草,從古老的齊國郡縣到滿目蒿蓬的敗落村舍,洋洋灑灑寫了300多字,把嶗山“崔嵬勢壓齊之東”的高峻和“煙霧合沓來千峰”的秀色,描寫得淋漓盡致。

  顧炎武寫《勞山考》糾正《史記》錯誤

  顧炎武游嶗山時,居于鐵騎山南麓玉磊樓,經黃坦之引見,顧炎武在玉磊樓結識了曾任饒州知府的萊陽進士張允掄,還結識了“復社”中堅人物宋繼澄等人,并與他們詩文酬唱,共抒懷念故國之情。鐵騎山東麓的書院村,有“康成書院”遺址。顧炎武來此憑吊,寫下了《不其山》七言絕句:“荒山書院有人耕,不記山名與縣名。為問黃巾滿天下,可能容得鄭康成。”不其山,位于嶗山山區北部,今名鐵騎山,東漢大經學家鄭玄(字康成)為避黃巾軍,于中平五年,率徒到這里設帳講學,故名“康成書院”,而書院所在之村亦名為“書院村”。

  《不其山》這首詩無只字寫山光景色,亦無片言述游觀興致,只記載了鄭康成耕讀于此,并提出了黃巾軍可能容得鄭康成的疑問。東漢末年黃巾軍起義時,鄭康成曾受到起義軍的異常尊重,在那場社會大動蕩中,不但康成書院得以保全;而且鄭康成也沒有死于農民起義,這件事使顧炎武感觸頗深。

  顧炎武讀書治學,總是追求真理、勇于探索 。《勞山考》中充分體現了他這種治學態度。《勞山考》是一篇極具學術價值的考證文章,旁征博引,窮源溯流,實為大手筆之作。在此文章中,顧炎武最為精辟的見解是他認為《史記》中秦始皇北至“榮成山”的記述中,“榮”乃為“勞”字之誤,“榮成”是勞、成二字,應寫為“北至勞成山”。因此,顧炎武要為嶗山正名,并為之糾《史記》兩千年之誤。《勞山考》一文,收入顧炎武所著《日知錄》卷三十一。

  顧炎武嶗山之行險惹下殺身大禍

  顧炎武來嶗山時,還應黃坦之托,為《嶗山志》撰寫了序言。《嶗山志》是明末進士黃宗昌所著,書未竟而去世,由其子黃坦續完。顧炎武在《嶗山志序》寫到:“余游其地,觀老君、黃石、王喬諸跡,類皆后人之所托名,而耐冬、白牡丹花在南方亦是尋常之物。唯山深多生藥草,而地暖能發南花;自漢以來,修真守靜之流,多依于此,此則其可信者。”可見顧炎武嶗山之游帶有濃厚的考古色彩。另外他在序中提出了“嶗山之名源于秦始皇”的見解,他認為:“秦皇登之,是必一郡供張,數縣儲待,四民廢業,千里驛騷而后上也”。于是齊人苦之,而名勞山也。”

  顧炎武嶗山之行,險些惹下殺身大禍。康熙五年,發生了“即墨黃培文字獄”,顧炎武受到株連,在獄中被囚禁了7個月。顧炎武矢口否認曾到即墨和嶗山,更否認曾與許多反清文人相識,加之友人相救,才幸免于難。但他與明末遺臣張允掄、宋繼澄共同為黃宗昌《嶗山志》寫的序言,也因此不敢于清代面世,致使《嶗山志序》在清朝滅亡后的1916年才正式出版。

  顧炎武嶗山之行不是游山玩水,也不是為了撰文寫詩,其真正目的是聯絡志士,反清復明。當時居于嶗山的明末遺臣很多,有七十二君子之說。順治初年,清兵曾數次入嶗山圍剿,甚至將黃宗昌所建之華嚴庵焚毀。膠州進士張謙宜所著《黃氏文字獄筆記》中,就明確記載了顧炎武嶗山之行是進行秘密抗清活動。可惜這方面的資料匱乏,難以詳述,有待于進一步發掘和考證。

  無論顧炎武嶗山之行的動機如何,嶗山為“神仙之宅、靈異之府”的美譽,卻因《嶗山志序》一文而名揚四海。嶗山名聲的遠播,顧炎武功不可沒 。在眾多游歷嶗山的文人墨客中,他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他的名字將永遠與嶗山共存,世代受到人們的緬懷與景仰!文/陳敬剛

  ■相關鏈接

  勞山歌


  勞山拔地九千丈,崔嵬勢壓齊之東。下視大海出日月,上接元氣包鴻濛。幽巖秘洞難具狀,煙霧合沓來千峰。華樓獨收眾山景,一一環立生姿容。上有巨峰最,數載榛蕪無人蹤。重崖復嶺行未極,澗壑窈窕來相通。天高日入不聞語 ,悄然眾籟如秋冬。奇花名藥絕凡境,世人不識疑天工。云是老子曾過此,后有濟北黃石公。至今號作仙人宅,憑高結構留仙宮。吾聞東岳泰山為最大,虞帝柴望秦皇封。其東直走千余里,山形不絕連虛空。自此一山奠海右,截然世界稱域中。以外島嶼不可計,紛紜出沒多魚龍。八仙祠宇在其內,往往棋置生金銅。古言齊國之富臨淄次即墨,何以滿目皆蒿蓬。捕魚山之旁,伐木山之中。猶見山樵與村童,春日會鼓聲逢逢。此山之高過岱宗,或者其讓云雨功。宣氣生物理則同,磅礴萬古無終窮。何時結屋依長松,嘯歌山椒一老翁。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董芳]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半島客戶端 ?

熱門推薦

房產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