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国产一卡三卡四卡无卡精品,欧美 在线 成 人怡红院,高清一区二区

青大建校首年招到76人 原黨委書記憶籌建過程

2008-08-03 05:01   來源: 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手機看新聞 半島網 半島都市報

小字體大字體

?



上世紀80年代的青島大學校門。(資料照片)



    1958年,山東大學從青島遷往濟南。此后,美麗的青島一直在渴盼有一所屬于自己的綜合性大學。上個世紀80年代,當全國眾多城市紛紛籌辦自己的高校時,青島終于在1984年有了一所以自己城市名字命名的大學——— 青島大學,而第一年招生只有76人。1993年,原青島大學、山東紡織工學院、青島醫學院、青島師范專科學校四校合一,為青大建設高水平綜合大學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如今,青島大學已經成為青島改革開放30年中高等教育發展史的見證。7月29日,記者采訪了青島大學第一任黨委書記張揚。

“南有廈大北有青大”

    “自從1958年山東大學也就是原來的國立青島大學搬到濟南后,科技界、教育界的很多老人都有意見,認為青島這樣一座發達的海濱城市不能沒有一所綜合性的高水平大學。”80多歲的青島大學第一任黨委書記張揚娓娓道來,自從山東大學搬遷后,要求在青島建綜合性大學的呼聲就沒停過。改革開放后,這一呼聲更加響亮,尤其是山東在中央工作的一些領導同志,更是頻頻提及此事。1983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萬里找到教育部黨組書記張承先,讓他到青島去了解一下籌建青島大學的相關事宜。自此,張承先與青島大學結下不解之緣,不僅在青大籌建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在青大成立后還兼任青島大學名譽校長。“初建青島大學,社會各界的期望值非常高,提出了‘南有廈大北有青大’的目標。”張老告訴記者,為了把青大建成高水平綜合性大學,1984年12月,教育部確定南開大學、天津大學支援籌建青島大學;1985年1月,青島市人民政府、山東省教育廳又聯名致函中國科技大學,懇請學校對青島大學的建設給予支援。1985年6月,青島大學的領導班子正式任命:來自中國科技大學的張揚任青島大學黨委書記,來自南開大學的何炳林任青島大學校長。

規劃方案來自香港

    “我剛來的時候,一千畝地已經征好,那時地便宜,一畝地才一萬元,但那里什么都沒有,只是一片山坡和一些墳墓。”張老回憶說,1985年春天,他被山東省委任命為青島大學首任黨委書記。他上任時,青大還是“一張白紙”。學校從規劃開始就堅持高起點,規劃方案采用競標方式產生,當時共有天津大學、青島設計院和香港巴馬丹拿工程師事務所的7個方案參與競標,最后確定采用香港巴馬丹拿事務所的規劃方案。

    不僅在規劃上不同以往,青島大學的辦學理念也透著濃濃的改革開放味道。“以前計劃經濟階段,畢業生都是包分配的,這明顯不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所以青大是契合著改革開放的新思路來辦學的,培養目標一開始就定位于高素質的應用型、復合型、開放型人才。”張老說,青島大學從辦學開始就定位為由省、市雙重領導的綜合性全日制高校,辦學初期主要面向青島市各區、縣招生,同時面向全省和全國招生。

第一年招生只有76人

    “1985年7月6日,青島大學第一座樓也就是教學樓開始動工,學校建校奠基典禮同時舉行。”張老回憶說,青大奠基時,省市領導很重視,時任省長李昌安、青島市委書記劉鵬都出席了典禮。到了8月份,青大的教學大樓還沒有完工,但招生時節卻已到了,經過各方協商,學校當年共招收應用數學、管理工程、英語專業各1個班共76名學生。“別看第一屆學生人數少,可都是山東各地沒有考上全國重點大學的考生,生源質量很好。”張老告訴記者,青大第一年招生受到了省教育廳的大力支持,錄入的學生高考成績都很高。

    1985年9月,青大正式開學,因為受校舍建設的影響,應用數學、管理工程兩個專業的學生都到臨時借用的遠洋船員學院報到上課,而英語專業的14名學生,則直接去南開大學報到上課,由學校代培,這批學生在南開一直呆到畢業,真是考青大、讀南開。20多年過去了。到了2008年,青島大學每年的招生計劃已達到8950人,其中本科招生計劃為8050人,省內招生6247人,是省內本科招生計劃最多的高校。

全國到處“挖”名師

    “青大剛建校時,因為有中國科技大學、南開大學和天津大學三所學校援建,干部隊伍配備層次很高。”張老告訴記者,除來自南開的何炳林任校長外,南開大學經濟學院院長、中文系主任都兼任青島大學相關系的學術或領導職務。另外,張老還親自請了外貿部經貿研究所所長任外貿系主任,請剛退下來的外交學院常務副院長兼國際關系系主任。



青島大學建設工地。





上世紀80年代,青大學生在進行軍訓。





7月29日,青島大學第一任黨委書記張揚在接受記者采訪。



    “我那時候全國挖人,進人的最基本條件是講師以上、50歲以下。”談及當年挖人的情景,張老還歷歷在目,“當時的青島市委書記劉鵬一再強調,青島進人很難的,一定要進優秀的人才。”張老強調,辦高水平大學,教師隊伍很重要,尤其是大師級的師資更加重要。

    到1986年時,青島大學已經聘請了不少國內外的著名專家、學者擔任兼職教授。其中包括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李澤厚、龐樸;美國加州大學研究員陳鼓應;山東社會科學院院長劉蔚華;中國科學院應用數學研究所所長吳方;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研究所所長丁夏畦;中國科學院研究員、數學家陳景潤等。

打上中科大烙印的青大

    “領導班子搭好以后,對于一所剛成立的大學來說,最缺的便是教師和書籍,這要非常感謝中科大的幫助。”張老說,來自中國科技大學的他,在遇到困難時,第一個想的總是回“娘家”搬救兵,而中科大對于遠在青島的青大援助力度也著實巨大。“我怎么說也是中科大的‘老人’,對中科大非常熟悉,中科大也在最大程度上滿足了青大在教師和書籍上的需求。”張老談起當時的情景,仍然津津樂道。在他的努力和中科大領導的支持下,他幾乎從中科大每個系都“挖”了兩名教師,“拼湊”起了一支“中科大版”的青大教師隊伍。最值得一提的是,“挖”來的老師中有一人原來在圖書館工作,對圖書館藏書了如指掌。根據領導指示,只要中科大有兩本以上的書,都拿出一本來給青島大學。“那些書整整拉了兩火車皮,到了青島,用18輛卡車和6輛拖車才運回來。”今天談到借書那一幕,張老依然很興奮。

    后來,經過青大和中科大的協商,中科大還答應每學期派遣一定數量的在讀研究生到青大任教,由青大承擔其研究生學費,這在當時高學歷人才匱乏的情況下,有效地提高了青大的教育質量,有不少來任教的研究生在畢業后就直接留在了青大工作。文/本報記者 劉雪蓮 單俊楠

新聞鏈接:四校合一“做大”青大

    據目前正在負責編撰青島大學校史的劉增人教授講,在1993年四校合并辦學前夕,原青島大學全校14個系只有32個本、專科專業,師資力量、教學設施、辦學規模都不能滿足青島經濟、社會、文化快速發展的需求,因此,整合青島高等教育資源、辦一所高水平綜合性大學的呼聲日益高漲。“現在的青島大學是由原青島大學、原山東紡織工學院、原青島醫學院及其附屬醫院、原青島師范專科學校等四所高校、一所醫院于1993年合并組建而成,是國內最早合并辦學的5所高校之一。”劉增人告訴記者,青大后來又吸納了山東省紡織工業干部學校、對外經濟貿易合作部青島療養院與青島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等單位,形成了當下的格局。“在改革開放以后,青島的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產生了大量的潛在人才需求,合并后的青大作為一所綜合性大學,學科門類齊全,培養的學生數量眾多,尤其是結合城市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的需求,不斷增設新專業,改造老專業,這都實現了青大和青島的互動快速發展。”劉增人認為,合并辦學初步整合了青島的高等教育資源,在城市經濟、社會、文化高速發展的大背景下,為學校自身贏得了難得的發展機遇和空間。

■新聞背景:胡耀邦日照為青大題詞

    青島大學的校史與1984年這個時間是分不開的,這年4月份,在青島市第九屆人大二次會議上有人大代表提出“建議國家支持山東青島盡快辦起一所綜合性大學”的議案。同年5月,全國人大六屆二次會議上,曾呈奎、王今吾等代表提出“關于創辦新型的綜合性青島大學”的議案。同年8月,青島市人民政府向山東省人民政府呈報“關于建立青島大學的請示”,同時青島大學建校籌備領導小組成立,由市委主要領導任組長。同年10月,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胡耀邦同志來青島視察工作,在省市相關領導的熱切懇求下,胡耀邦同意為正在籌建的青島大學親筆題寫校名,并一直沿用至今。

    為了解胡耀邦為青島大學題寫校名的詳情,記者專門采訪了市政府原副秘書長、后來擔任青島大學副校長的劉濤。“很多人都以為耀邦同志是在青島給青大題寫的校名,其實他在青島視察時行程很緊張,是后來在日照給青島大學正式題寫校名的。”劉濤告訴記者,時任市委書記王今吾在陪同胡耀邦經過青島大學籌建校址時,請胡耀邦為這所還尚在施工階段的高校題寫校名,他爽快地同意了這一請求。“但那時候時間太緊張,耀邦同志在視察完青島以后,接著就趕往了日照,沒顧得上給青大題字。”劉濤回憶說,當時省市領導都對青大的創建特別重視,所以校名的題寫也受到了重視,青島市委派出專人陪同胡耀邦到日照視察,費了不少周折,最終請他題寫了“青島大學”四個大字,最后把真跡從日照帶回了青島,這所大學才有了正式題寫的校名。

人物檔案 張揚

    張揚,1924年生,畢業于北京大學政治系,曾先后在團中央、中國科技大學工作,1985年擔任青島大學第一任黨委書記,1991年離休,目前居住在青島大學校內。 [編輯: 騰飛]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半島客戶端

相關閱讀

籌建 建校 劉雪蓮

?

熱門推薦

房產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