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国产一卡三卡四卡无卡精品,欧美 在线 成 人怡红院,高清一区二区

酸奶過期1分鐘索賠1000元,算“獅子大開口”嗎?

2022-09-01 08:31 ?荔枝銳評閱讀 (69573) 掃描到手機

據媒體報道,近日,顧客小李在超市選購了一瓶標價4.9元的酸奶。結賬后,小李發現酸奶保質期超過了1分鐘。為此,小李提出索賠1000元的要求,但超市表示,“退貨可以,賠償沒有”。雙方訴至法院,法庭將案件委托給當地人民調解委員會開展調解,最終當事雙方達成和解,由超市賠償小李400元。

此事引起網友廣泛熱議。有網友認為,酸奶超期了不假,可“一分鐘前的酸奶和一分鐘后的酸奶相比,能有什么翻天覆地的變化嗎?”況且消費者發現酸奶超過保質期,完全可以和超市反映情況并換一瓶保質期內的,如此索賠有“敲詐”商家的嫌疑。也有人認為,正如顧客所言,“就算是一分鐘,也是過期了”,食品安全問題必須是底線問題。

“食品安全大于天。”《食品安全法》明確指出,禁止生產經營超過保質期的食品。收據小票上的結賬時間為晚上8點29分,而該酸奶的保質期為21天,截止時間到當晚8點28分。小李從付款取得牛奶的那一刻起,牛奶的所有權就由超市所有轉移到小李所有,風險責任也至此轉移。但在此之前,酸奶的一切問題均由商家負責。因此,即使保質期“超了1分鐘”,也損害了消費者權益,超市確實需要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同時,小李的索賠也有據可依。《食品安全法》規定,經營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消費者除要求賠償損失外,還可以經營者要求支付價款10倍或者損失3倍的賠償金,“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1000元的,為1000元”。考慮到酸奶的價格因素,消費者要求超市方面賠償1000元,這是擺在明面上的法定權益。

其實,超市未必是故意售賣過期產品,但確實存在管理疏漏,因此賠償的“苦果”還得吞。《反食品浪費法》明確要求,超市、商場等食品經營者應當對其經營的食品加強日常檢查,對臨近保質期的食品分類管理,作特別標示或者集中陳列出售。如果超市及時梳理臨期商品,做好明確標示和區隔,此次事件可能就不會發生。

酸奶也好,米面糧油也好,都是要吃進肚子里的,一旦存在“瑕疵”,就會損害消費者的身體健康。之前眾多案例也一再印證,食品安全監管上不松一寸,人民群眾的餐桌安全、舌尖安全才更有保證。我國之所以單獨立法,以史上最嚴標準規制危害食品安全的行為,也正是為了牢牢守住公眾的食品安全防線。對類似過期一分鐘的事“較真”,也能督促經營主體加強自身管理水平,更好履行安全責任。

法治并非只有宏大敘事。在全民圍觀中,不合時宜的行為被糾正時,法治的種子也會悄然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