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消費者權益日” (World Consumer Rights Day) 是每年的3月15日,由國際消費者聯盟組織于1983年確定,目的在于擴大消費者權益保護的宣傳,使之在世界范圍內得到重視,以促進各國和地區消費...
微信報團旅行,維權被踢出群,連旅行社叫啥都不知道
半島記者 潘立超 實習生 侯祥家
近日,市民王女士向半島熱線96663反映稱,自己之前通過微信報名跟團免費旅游,但因為自己的疏忽大意,導致旅游時購買的商品出現退貨難題。
據王女士介紹,她已經退休,前些天自己在微信群里報名參加了一個免費去聊城旅游的活動,說該活動是一家旅行社為了回報用戶而開展的,但王女士表示自己是微信上報的名,沒有弄清楚旅行社的名字就去了。她是2018年11月22日、23日從青島隨旅行社去的聊城,花了3980元買了阿膠。其中有一箱速溶阿膠粉300克×6罐,阿膠固元糕300克×2盒,一箱棗。王女士說,自己因為身體原因不能吃棗,所以想換成阿膠粉。
“他們當時給我講解的導游讓一位姓王的經理給我換,王經理答應了,棗讓王經理拿回去了,結果回來半個多月了也沒有消息,我就打電話給旅行社的負責人,通過旅行社換來的卻是其他廠家的阿膠粉,不是她想要的那一種,我感覺受到欺騙,所以不想要,現在退貨遇到難題?!蓖跖扛嬖V記者。
記者根據王女士提供的信息,聯系到了曾經接受王女士報名的微信群主宮女士,宮女士說,對王女士消費并不知情,自己只是幫廠商把王女士所換的商品轉交。記者隨即給王女士所說的王經理打了電話,王經理說讓找廠商處理解決,隨即便掛斷電話。王女士稱當時確實疏忽大意,給維權帶來了困難。記者截稿時,王女士告訴記者,她向報社反映此事后,已經被微信群踢出群聊。
對此問題,山東川佳律師事務所張寶清律師提醒,像王女士遭遇的這種微信組團旅游,既沒證據,也不知道旅行社的名字,一旦發生糾紛,維權存在困難。建議外出旅游一定要通過正規的旅行社,并簽訂旅游合同,保管好交費憑證,以便發生糾紛時作為證據使用。
■相關新聞 房屋交易簽合同,內容瞅仔細
近日,市民賈先生反映稱,自己六年前進行了一起房產交易,因為合同上一句話的疏忽,導致多繳了兩萬多元的稅,至今讓他耿耿于懷。
根據賈先生提供的合同照片,合同上寫著“甲方承諾夫妻名下只有一套房產,若因出現二套房及二套以上房產,由此產生的個人所得稅由甲方承擔”。賈先生說,當時因為兒媳婦臨產,著急出售房子,就沒仔細看合同,而且他和買家也認識,買家口頭承諾他來繳稅,但后來對方卻不認了,自己不得不繳稅,多花了兩萬多元。
買家范先生說當時著急買房,朋友介紹與賈先生搭上了線,“我當時說讓賈先生起草一份合同,他說自己不懂,就讓我起草,我也不太懂,就從網上下載了一份,委托聯系了一家中介辦理,在簽字的過程中,中介多次強調,是否有兩套以下房產,是否購房五年以上等問題,他當時也確認了,也簽字同意了。”范先生這樣解釋。
記者就此事咨詢山東川佳律師事務所張寶清律師,張律師說合同沒有問題,正規合法,而口頭承諾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是無效的,稅款由誰繳納應由雙方協商寫在合同里,一經簽字即有法律效力。
線索征集
3·15消費者維權日臨近,即日起本報啟動3·15維權行動,如果您在消費過程中自身的合法權益受到了侵害或者知曉相關黑幕,您可以通過以下多種方式聯系我們:1.半島新聞熱線96663;2.半島+客戶端;3.半島都市報官方微博;4.半島都市報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