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国产一卡三卡四卡无卡精品,欧美 在线 成 人怡红院,高清一区二区

平度一村莊"光榮燈"送軍屬 六十八載代代相傳

2019-02-11 07:01 半島網-半島都市報閱讀 (274077) 掃描到手機

孩子們手捧“光榮燈”,向4戶軍屬家中走去。

文/圖 半島記者 徐杰

今年過年期間,平度市鳳臺街道東潘家疃村格外喜慶熱鬧,各種民俗慶祝活動接連上演。這其中,有一個已經延續了幾十年的傳統活動是全村人最不愿缺席的,那就是送“光榮燈”。“村里有個擁軍優屬的好傳統,從1951年開始,每年春節期間都為現役軍人軍屬家送‘光榮燈’。村黨支部換了一屆又一屆,送‘光榮燈’從未間斷。”該村黨支部書記李玉洲說。

10任村支書接力送燈68年

今年2月2日,正值過年前的臘月廿八,平度市鳳臺街道東潘家疃村的村民忙年正火熱。這一天的上午,幾乎所有的村民都停下了手中的活計,跟隨著鑼鼓聲、鞭炮聲集中到大街上。記者看到,在村子的主街上,4個孩子手里各捧著一盞寫有“光榮人家”的“光榮燈”走在前面,不時喊著“一人當兵,全家光榮”“參軍光榮,保家衛國”等口號。

跟在后面的村干部、村民代表們則提著花生油、大米等慰問品,敲鑼打鼓,來到本村的4戶軍屬家中,為他們釘掛“光榮燈”,并送上全村人的溫暖和祝福,以感謝他們對祖國國防事業的支持。

在其中一戶軍屬門口,該村黨支部書記李玉洲小心地安裝好“光榮燈”后,帶著大家趕赴下一戶軍屬。李玉洲介紹,他是解放后該村的第10任村黨支部書記,從1951年開始,村里有個擁軍優屬的好傳統,每年除夕前,都為現役軍人軍屬家送“光榮燈”,已經延續了68個年頭。盡管村黨支部換了一屆又一屆,村干部換了一茬又一茬,但送“光榮燈”從未間斷,已經成了全村人的優良傳統。

141戶人家先后有36人參軍

該村上了歲數的老人告訴記者,1951年,當時的平度縣(今平度市)人武部給村里解放前參加膠河戰役(俗稱三合山戰役)犧牲的李昊烈士家送烈士光榮牌、發撫恤品。時任村黨支部書記的于洪奎,組織村民設計并制作了一盞“光榮燈”送到烈軍屬家,用這種方式表達擁軍優屬情。

根據老人的介紹,“光榮燈”最初是由木板制成的一個五角星,用粉紅紙糊上,中間用毛筆字寫上“光榮人家”四個字,底部放上蠟燭,掛在烈軍屬的門前。1958年開始,“光榮燈”由原來的五角星改為由4塊木板做成一個敞口的長方體,正面用粉紅紙糊上,中間用毛筆寫上或貼上“光榮人家”四個字一直延續至今。

說起送“光榮燈”這段歷史,當年參與送燈的80歲老人李書全依然歷歷在目。“那時候我才12歲,每年跟著大人到烈軍屬家送‘光榮燈’,一年沒落,整整送了68年了。”李書全老人回憶,當年除了送“光榮燈”,村民們還幫著烈軍屬打掃院子、清理衛生、挑水,幫著包餃子、劈柴等。“因為當年條件差,沒有電燈,家里有個‘光榮燈’,過年的時候顯得格外亮堂。”李書全老人說。

如今,組織送“光榮燈”的任務已經傳到了現任村支部書記李玉洲手中,“我是第10任‘接棒’送燈的村支書,‘光榮燈’已經不僅是一盞燈,更是全村的一種愛軍擁軍情結。”李玉洲接著說,“別看俺村小,才141戶人家,從建國到現在已有36人參軍了。”

好傳統要一代一代傳下去

他舉例稱,該村有一位軍轉干部李書江,一家三代都是軍人,祖孫三代一代接著一代干,把最好的年華獻給了部隊。離李書江家不遠的李書嘉一家同樣也是軍人世家,父子兩代都曾經駐扎海島十多年。“東潘家疃村在部隊當兵多、提干多,與村里對軍人家庭關心支持分不開,而‘光榮燈’是這份關心的凝聚點”。李書嘉說。

“‘光榮燈’雖小,可意義大,國家倡導軍愛民、民擁軍,擁軍優屬、保衛祖國,看到家里有“光榮燈”,在外當兵的安心,一心一意地保家衛國。”56歲的退伍軍人綦瑛瑞說,村里每年還組織軍屬舉行春節茶話會,充分體現了對軍人及軍屬的關懷和支持。

在該村計生主任李輝看來,村里再忙,也不能落下送“光榮燈”這件事,“這‘光榮燈’既折射出時代的發展與進步,又反映出村里的經濟條件越來越好,日子越來越好。送光榮燈也從單純的送燈演變成了除卻送燈還送慰問品和慰問金,今年就給每家送去了價值300元的慰問品。”李輝說,此外,他們還組織小學生一起參與,就是為了讓孩子們耳濡目染,把這個好傳統記在心里、延續下去,好傳統絕不能丟,要一代一代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