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小娟&山谷里的居民,也許很多人并不熟悉,但是他們卻擁有一群熱愛自由生活的聆聽者,在他們的歌聲里“可以聞到生活最本質的清香”。這支自由自在的
民謠樂隊如同
縵沙半島一樣,是在城市中生長出山谷般清澈自由的歌聲,在高樓起伏的水泥森林里,吟唱著對自然的向往。
與青島的浪“縵”之約 “小娟&山谷里的居民”此次到訪青島是受山海養心別墅——縵沙半島之邀,參與見證縵沙半島景觀示范區盛大開放,同時也為大家帶來一場聽覺盛宴。8月17號的傍晚,民謠樂隊“小娟&山谷里的居民”蒞臨縵沙半島景觀示范區開放現場,在這涼爽的夏夜與眾多來賓共同體驗了一場別樣的“草地音樂分享會”,在縵沙半島的褐石別墅區內,自然的聲音、樸實的歌謠,配上文化感十足的褐石別墅做背景,混雜著山風陣陣,難得如此愜意。小娟也笑言,這或許是自己演唱生涯中最奇妙的一次經歷。
小娟,山谷里的心靈歌者 作為此次活動的參與者之一,筆者也是小娟的歌迷,也非常榮幸有此機會可以和小娟進行深入的訪談和交流,一起探討音樂與生活,以及小娟與縵沙半島的緣分。
筆者:您認為什么是民謠?您為什么會選擇民謠作為自己的音樂領域?
小娟:民謠還原最“近”的音樂,歸根結底還原的是真實。唱歌的人,寫歌的人,他們對待生活的態度是簡單真誠的。民謠的自然,民謠的樸實,民謠的思想,可以不受任何形式的限制,隨心而為,簡單、誠懇、自由。
我認為任何音樂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而音樂的存在與城市的發展、人的精神狀態息息相關?,F代社會的快節奏和喧囂使得越來越多的人希望在音樂中尋找到心靈的港灣。讓心能有回歸之感,這也是我希望帶給大家的感覺。當然,能堅持下來,也是因為民謠是我的最愛。
筆者:您覺得民謠或民謠歌手對您的最大影響是什么?
小娟:我從最開始接觸美國的民謠樂隊The Brothers Four。很多年過去了,每次聽依然會有新的發現,蘊含寧靜和豐富,完美的四聲部,感覺不到特別的存在,極其自然。這些都直接影響了我對音樂的表達——不在于外在形式的多樣。當然它也可以是多樣的,最重要的是還原真實。The Brothers Four帶我走向音樂的另外一條路,音樂是往里走的,不是往外。宣泄固然是一種表達音樂的方式,而探尋心靈的感動卻更吸引我。同時,也感謝民謠為我帶來了這一群珍貴的好朋友。我們一起編曲、設計合聲,找到詮釋音樂最好的方法——那就是要做山谷里的音樂。這個山谷,不是地域的他鄉,而心靈的故鄉。
筆者:可以聊聊您的生活嗎?您理想中的生活狀態是怎樣的?
小娟:我的家既不大也沒有豪華的裝修,只是在北京的一棟普普通通的房子里,可這卻是大家的家。和鐘愛的音樂一樣,我們喜歡自然的東西,不大的小院里種了好幾棵樹,那是我們排練、喝茶的地方,也是我們的靈感和源泉。
對于理想中的生活我并沒有很確切的金錢或是物質概念,大概是在一個喧囂的城市里擁有一片屬于自己的寧靜天空,唱著自己喜歡的歌,看時光慢慢行走,能有人一起發現和分享生活的美麗,就像一首唱不完的歌。這樣說來,我已經擁有了自己最想要的生活了。
筆者:作為較少參與商業活動的小眾民謠樂隊,能講講縵沙半島的緣分嗎?
小娟:我覺得與其說緣分,倒不如是一種心靈的契合,類似于伯牙與鐘子期那種“知音相遇,惺惺相惜”之感。我很少來青島,所以一開始對縵沙半島也并非很了解,接觸后才覺得真的是巧合。青島是我很喜歡的一座城市,有著美麗的山和寧靜的海,也有著城市的繁華,而縵沙半島卻將二者融合在一起。這完全符合我的認知中“世外桃源”的形象,寧靜優雅,卻不荒蕪。并且它一直推崇的“縵生活”也與我對生活的追求和音樂的喜好有相通之處。說一個不恰當的比喻,它應該也算別墅中的“民謠”了吧,精致、寧靜、深沉,卻讓人倍感舒適,這個躁動的社會需要有這種安放心靈的地方。
最后,筆者請小娟用一句話描述自己的音樂風格,小娟毫不猶豫的回答“城市的吟唱,山谷里的聲音?!被蛟S正是這份真摯讓小娟&山谷里的居民在紛繁的城市中,喚醒了更多人內心的聲音,就如同縵沙半島在這片海風和山谷中為渴望放松的心靈打造寧靜的港灣,使他們能夠暫時忘卻城市的紛擾,遠離塵囂,回歸自己。
撥打8677-9777,讓生活“縵”下來。 [編輯: 孫正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