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国产一卡三卡四卡无卡精品,欧美 在线 成 人怡红院,高清一区二区

政府工作報告解讀 | 經濟篇 開展“億惠青島消費年”等消費擴容升級行動,加快建設400個重點工業項目新增上市及過會企業10家

2022-12-29 12:35 大眾報業·半島新聞閱讀 (126617) 掃描到手機

半島全媒體記者 尹彥鑫 李曉哲 見習記者 孫兆慧

實施消費擴容升級行動、加快建設400個重點工業項目、培育高新技術企業達7300家……12月29日上午,青島市市長趙豪志作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3年將更大力度挖掘內需潛力、增強產業實力、激發經濟活力、提升轉型動力。

開展“億惠青島消費年”等消費擴容升級行動

2023年,青島市將在擴內需穩增長上持續用力。落實省“十大擴需求”行動,充分發揮消費的基礎作用和投資的關鍵作用,持續釋放內需潛力。

大力實施消費擴容升級行動。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開展“億惠青島消費年”等系列促消費活動。出臺實施提振接觸性消費的政策措施,推動文化旅游、住宿餐飲、批發零售等行業加快恢復。著力促進新能源汽車、智能家電等消費,支持住房改善、養老服務消費。鼓勵發展直播電商等平臺經濟,繁榮夜間經濟,新引進知名首店、品牌店、旗艦店100家以上。擴大農村電商覆蓋面,建設改造一批鄉鎮商貿中心。

加快實施重大基礎設施投資項目。深入推進基礎設施建設“七網”行動,加快年度投資2045億元的1276個重點項目建設。

加快建設400個重點工業項目,新增上市及過會企業10家

在推動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上持續用力。打好“新制造”建鏈強鏈、“新服務”融合提升、“新園區”釋能增效、“新項目”持續擴量“四場硬仗”,持續提升24條重點產業鏈韌性和安全水平。

推動優勢產業擴能升級。增強智能家電、軌道交通裝備、新能源汽車、高端化工、海洋裝備、食品飲料、紡織服裝等優勢產業核心競爭力,提升企業國際化發展水平,爭創國家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試驗區。加快澳柯瑪智能家電產業園、奇瑞汽車零部件產業園、青啤精釀啤酒生產基地等400個重點工業項目建設。還將深入推進企業倍增計劃等。

推動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壯大集成電路、新型顯示、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智能制造裝備、先進高分子及金屬材料、精密儀器儀表、通用航空、氫能與儲能等新興產業規模,建設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持續深化“5個1”機制,高標準做好新興產業專業園區建設和產業規劃,做大產業基金規模,力爭15個園區全部掛牌運營。支持已投產行業龍頭企業加快達產增效,推進中南高科光電產業園、濰柴智慧重工智造中心、中科曙光智能制造生產基地等項目建設。發揮“鏈主”企業帶動作用,整合產業鏈資源,引進更多配套企業落戶發展。

前瞻布局未來產業。積極搶占基因技術、未來網絡、海洋物聯網、類腦智能、量子信息、深海開發、空天信息等領域發展新賽道,建設未來產業先導區。加快布局建設創新應用實驗室、場景應用實驗室,鼓勵市屬企業建設未來產業創新中心。鼓勵社會資本設立市場化運作的未來產業投資基金和創業投資基金。支持“觀瀾號”海洋科學衛星等重大設施建設。

推動現代服務業優化升級。聚力發展現代金融、現代物流、現代商貿、軟件和信息服務、科技服務、文化旅游、會展等現代服務業,爭創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加快建設國家現代服務經濟中心。深化數字人民幣、養老理財等金融試點。進一步提高制造業中長期貸款比重。新增上市及過會企業10家。培育壯大骨干物流企業,增開國際航空貨運航線,加快推進“齊魯號”上合歐亞經貿產業園等重點項目建設。大力發展樓宇經濟、總部經濟,積極引進更多央企和跨國公司地區總部。

培育高新技術企業達730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達8000家

在強化創新驅動發展上持續用力。加快集聚創新資源,促進創新鏈和產業鏈深度融合,推動創新創業更好轉化為經濟發展新動能。

打造高能級創新平臺。支持國家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國家高端智能家用電器創新中心、國家虛擬現實創新中心(青島)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積極參與全國重點實驗室重組。加快吸氣式發動機熱物理試驗裝置建設。建成啟用山東能源研究院。實現一汽解放青島基地研發中心竣工,爭取更多知名企業在青設立研發機構。鼓勵駐青高校、科研院所服務產業發展,提高產學研合作水平。

加強創新型企業培育。完善科技型企業梯次培育體系,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分別達到7300家、8000家。培育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10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40家。支持企業研發能力建設,新增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工程研究中心10家,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覆蓋率達到 85%以上。組織開展70項關鍵技術攻關及產業化示范,完成1500項企業技術創新。

營造良好創新創業生態。設立市自然科學基金。全面實施重大科技項目“揭榜掛帥”,開展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改革。建設科技成果交易服務平臺。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建設中國(青島)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深入實施“人才強青”計劃。給予重點行業龍頭企業人才政策定制權。

加快建設國際海洋科技創新中心等“五個中心”

在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上持續用力。堅持科技引領、產業帶動,加快建設國際海洋科技創新中心、全球現代海洋產業中心等“五個中心”,努力在經略海洋中走在前列。

提升海洋科技競爭力。支持嶗山實驗室入軌運行,加快實施“透明海洋”等大科學計劃。推動國家深海基因庫、國家深海大數據中心、國家深海標本樣品館等三大國家深海平臺建設加快突破。組建中國藍色種業研究院(青島)。加快青島海上綜合試驗場一期建設。支持中國海洋大學等高校和自然資源部、中科院等下屬駐青涉海科研院所開展創新研究,促進更多科技成果就地轉化。

培育壯大現代海洋產業。推動海洋船舶與工程裝備、海洋藥物與生物制品、海洋漁業等重點產業規模化、特色化發展,加快總投資2000億元的90個重點項目建設。支持北海造船提升綠色動力船舶設計建造能力,實現濰柴(青島)海洋裝備制造中心一期竣工。深入實施“藍色藥庫”開發計劃,推進抗腫瘤等海洋創新藥物研發和產業化。高水平建設國家深遠海綠色養殖試驗區,支持大型養殖工船產業發展。

建設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積極推進青島港總體規劃修編。加快董家口港區30萬噸級礦石碼頭等6個項目建設,實現原油商業儲備庫三期、山東液化天然氣(LNG)三期碼頭和前灣港區自動化碼頭三期等項目竣工。完善港口集疏運體系,開工建設董家口至沂水鐵路、董家口至梁山高速(沈海高速至新泰段)。推動青島港作為離境港的啟運港退稅政策落地實施。大力發展海鐵聯運,深化多式聯運“一單制”試點。積極開展中轉集拼業務,發展船舶交易、海事仲裁等高端航運服務業。

正式上線運行“全市一個停車場”應用程序

在推進數字青島建設上持續用力。加強整體性系統性設計,以數字變革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城市生活品質、社會治理效能。

塑造數字經濟優勢。實施數字經濟產業體系培育行動,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增長10%以上。支持卡奧斯牽頭打造全省工業互聯網綜合服務平臺。新上線特定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10家以上。培育3個數字經濟園區。積極推進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加快大數據、云計算等數字產業發展,推進5G高新視頻實驗園、浪潮大數據產業園、元宇宙產業創新園建設。

增強數字政府效能。努力實現“登錄一張網、辦成所有事”。推出新一批電子證照證明應用場景,加快建設“無證明城市”。深化“全市一個數字機關”建設,加快政府機關自建系統整合。拓展城市云腦在城市運行重點領域應用,加快實現一網統管、智慧決策。

優化數字社會環境。圍繞方便市民群眾生活,拓展數字化應用場景。完善“一碼通城”應用平臺。深化“全市一家醫院”建設,實現接入醫院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共享、電子病歷跨院調閱。正式上線運行“全市一個停車場”應用程序,實現聯網泊位實時智能引導和共享使用。豐富“一部手機游青島”平臺功能。加快數字服務適老化和無障礙改造。

完善數字基礎設施。提升國家E級超算中心算力水平。拓展青島人工智能計算中心算力應用。加快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山東分中心二期建設,實現中國聯通青島西海岸數據中心一期投入運營。爭取設立國際通信業務出入口局,打造國際信息通信樞紐。

爭創國家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

在深化改革開放上持續用力。推進深層次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充分釋放發展潛能、塑強競爭優勢。

深化市場化改革工作中,將積極開展國家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爭創國家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全面推行工程建設項目全鏈條告知承諾制、工業項目“用地一件事”改革等。

青島還將強化開放平臺引領。做實、做好、做美、做響上合示范區,加快建設海港、陸港、空港、鐵路“四港聯動”的上合國際樞紐港,推進青島國際能源交易中心建設運營,增強上合組織經貿學院辦學能力,提高“上合之珠”國際博覽中心運營水平。落實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支持青島片區在綠色貿易、航運物流等領域形成30項以上高質量制度創新成果,加快建設航運貿易金融合創新基地。深化綜合保稅區、經濟技術開發區等功能區改革創新。

加快建設國際貿易強市,組織開展“百團千企萬人”拓市場專項攻堅行動,加大對赴境外參展、海外營銷支持力度,力爭貨物進出口總額突破1萬億元。增開赴境外航班航線和商務包機。

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實施重點產業鏈全球招商計劃;完善制造業利用外資支持政策,提高制造業利用外資比重;辦好首屆“中國+中亞五國”產業與投資合作論壇等重大活動,推動落地一批外資大項目;深化與太平洋島國海洋經濟合作。

深度服務和融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加強與沿黃流域城市交流互動,共建海鐵聯運中轉基地,支持上合示范區、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在沿黃流域城市建設聯動創新區。推動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實施青島都市圈發展規劃,加快萊西萊陽一體化發展先行區、膠州高密臨空臨港協作區建設。推動膠東半島鐵路公交化,實施跨市域國省道改建、城鎮道路貫通工程。做好東西部協作和省內幫扶協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