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民用航空局空中交通管理局下發通知,明確青島地區空域方案于2021年8月12日零時正式啟用。青島膠東國際機場全面具備轉場運營的條件,將于2021年8月12日零時正式實施轉場運營,并同步關...
她故事 | 汗與夢 大遷徙!從流亭到膠東 十余萬人工作生活也跟著轉場
半島全媒體記者 魏軍
膠東你好!中國民用航空局空中交通管理局印發通知,明確青島地區空域方案于2021年8月12日零時正式啟用。青島膠東國際機場全面具備轉場運營的條件,將于2021年8月12日零時正式實施轉場運營,并同步關閉青島流亭國際機場。
這次轉場,不僅是一座機場的轉場,背后是眾多民航人和各類服務保障工作者、建設者、管理者的大轉場,是一場工作和生活的大遷徙,涉及十余萬人。半島全媒體記者特地采訪了多名機場建設者和空乘人員,他們有的早在2013年就投身項目建設,也有的正憧憬著未來新生活……
給家人說“困難兩三年”,一干8年
講述人:周承福(東航青島基地建設項目指揮部設備管理分部經理)
2013年6月8號,單位領導找我談話、征求意見:能不能到青島新機場指揮部那邊去工作?當時我心里一驚,腦子里想了很多:“這樣領導,稍微給我點時間,我回去考慮一下。”結果,領導沒有給我考慮的時間。第二天我就到了總部,匯報完一些前期工作的進展,就參加到新機場的建設過程中。
在嶄新的航空公司基地里,空姐空少們迎來新生活。
確定方位,曾靠唯一鐵路橋
這個事對我來講,顧慮還是很多的,最主要是對家庭的影響,當時孩子才上五年級,覺得新機場離家遠,照顧不上家庭了。當時感覺項目進展可能很快,頂多三年就差不多了,于是給老婆和孩子打了包票:“就困難個兩三年!”
內心其實很矛盾,因為經歷這么一個新機場的建設,無論對職業生涯,還是對個人經歷來說,都非常重要。好在,老婆和孩子都支持我的決定,但是實際接觸這個項目才知道,初步工期就定在2019年,現在,我到這個項目上已經接近8年了,這是沒想到過的。
剛來到膠州基地的時候,儼然一個鄉村小鎮的感覺。后來經過搬遷,原來的村莊平房變成大面積黃土地,各個單位只知道大體位置在哪,因為沒有地標建筑經常迷路。所有的房子都拆了,只有一座鐵路橋沒拆,確定方位只能參照鐵路橋。那時確實心里捏把汗,這能完成任務嗎?
路遠難熬,廠房板房都住過
從市南區住處到機場工地,一天在路上花費4個小時司空見慣,天天來回跑的確是受不了,2017年就搬到膠州了。
剛開始的時候,住處離這工地比較遠,在一棟廠房里面,廠房好在還是混凝土結構的,條件稍微好一點。后來又搬到板房里去,條件就相對來說差一點,因為它保溫性能不行,冬天冷夏天熱,就會比較難受。2020年,我們的新基地建好了,我們就搬進新基地了,條件總算好起來了!
對指揮部全體職工來講,工作地點轉移、生活中心轉移,心里已經做好充分準備。這些年,要特別感謝家人的付出,妻子包括孩子都為我的工作付出了好多。剛來時孩子上小學五年級,現在孩子已經上大學了,家里的事情包括孩子的教育,更多是依靠妻子來支撐。
整個基地建設過程非常漫長,尤其是前期的審批,每年一個節點,現在好多詳細環節,都想不太起來了。有時候看看工程日志或者自己記錄一些東西,有照片有會議紀要,或者當時在日記本上記錄著哪天有什么事。如今看看,真是一眨眼的事情。
時間流走了,但工程建起來了,這些年的辛苦,我覺得值!
先后六次搬家,自搭灶臺辦食堂
講述人:潘嵐(東航青島基地建設項目指揮部綜合業務分部經理)
我是2015年來到指揮部,剛接到這個任務的時候,感覺比較開心,參與到新機場建設項目,覺得責任重大。真正進入到工作環境以后,任務確實比較繁重,尤其是到了膠州以后,基本面對的就是空曠的一個環境,需要進行的建設環節太多了。而且,工地和住處距離是60多公里,一天來回路上將近4個小時,通勤帶來的壓力,包括生活的困難都比較大。
六次搬家,沒飯店自搭灶臺
我們大家為了一個共同的夢想聚集到一起,從各自的原單位組成一個新單位,這是第一次搬家。后面兩次,是整個指揮部工作不斷推進而搬家。最后的三次搬家比較辛苦,正式從青島市區搬到膠東街道。
前期為了找房子,花費了很多精力,因為當地環境所限,適合我們辦公的地方不多,就租住了一個臨時建設的辦公場所,在那里辦公。最后,我們搬到了工地,那是別人廢棄遺留下來的一處臨時建筑,是個板房。再后來,大樓建成了。
整個六次搬家是在大家的團結之下,整體比較順利,但其實每個過程經歷是比較艱苦。我們那時候開車來回跑,冬天下雪的時候,有人五六點來鐘就得出發,趕上了7點的班車,將近11點才到,因為高速封閉,只能繞路。還有下雪下大霧這種特殊困難情況,大家也都克服過來了。
吃飯的事可能要提一下。早期我們到膠州的時候,新機場工地周邊沒有一家飯店,連小飯店也沒有。員工吃飯是個大事,我們租住的辦公場地后面有個板房,我們就在那里自辦了一個食堂,到市場上臨時采辦了鍋碗瓢盆,包括灶臺都是自己做的。
帶孩子困難,轉到膠州就讀
我老公在外地工作,我自己一個人在青島帶孩子。2017年底去膠州的時候,孩子初中快要畢業了,2018年孩子上高中的時候,我就把孩子就轉到膠州讀書。
孩子以前在市南區青島五十九中就讀。因為我自己帶孩子,困難確實比較大,一方面需要照顧孩子生活,另一方面也需要督促指導孩子學習。因為下班回去比較晚,我租住的地方連買菜都不是太方便。以前住在市區,習慣了超市等各種配套便利的生活,在這里都需要重新適應。
這些年,一切都是榮譽和夢想在支撐。
參與新機場的建設,這種機會一個人一輩子恐怕只能遇到一次,是有光榮感、責任感和使命感的。雖然我做的不是工程建設具體的業務工作,但是無論如何,能參與到其中成為一份子,所有的光榮感責任感就抵消了自己那些生活的困難。
>>“新人”說<<
空姐董子嫣——
回市區少了,直接在膠州買房
機場轉場后,航空公司的空姐空少們,可以說是直接受影響的人。轉場對他們的工作和生活,意味著什么?
在新機場園區,機組人員業余生活豐富多彩。
在新機場航空公司的休息室里,記者約到了一位民航乘務員——董子嫣。問起新機場轉場后,會對生活有什么影響時,董子嫣告訴記者說:“新機場轉場后,主要就是交通和生活受影響。我是土生土長的青島人,平時從市區去流亭機場只需要40分鐘左右,現在大概需要1小時30分鐘。所以在膠州直接買了一套房子。以后住在膠州的時間就得多一點,回市區的時間就少了。家人和朋友都在市里,來膠州之后,可能要放棄和朋友家人相處的時間,自己獨處在膠州的時間會多一點。但是新機場的設施非常好,非常齊全。”
空姐毛貞茹也介紹了自己的感受:“我平時住在城陽,原來去機場只需要五分鐘,如今轉場到膠州的話,交通時間增加了。但是新機場感覺更加現代一點,更氣派。”
記者跟隨她們,在新基地里轉了轉,所有的設備一應俱全,餐廳、會議室、化妝室、空間場地寬闊。據兩位空姐介紹,她們有很多同事,都感覺與其來回在機場和市區里穿梭,還不如直接就就近居住,所以很多人會選擇在膠州購買或租住房屋,省去來回奔波的時間。
張傳世,一名高大又帥氣的小伙子,也是土生土長的青島小伙。他現在是空保部的安全員,日常工作就是負責飛機上的安保工作,守護飛機安全,把乘客安全送達目的地。
“新機場轉場后,開會、訓練,都得去新機場了。可能在路程上和時間上受影響比較多一點。”張傳世認為:“作為青島人,看到青島發展,機場變得更大更好,這是個好消息。現在青島機場的吞吐量日益增大,不能滿足日常需求,新機場的到來,對我們整個行業,對整個青島來說,都是非常好的事情。我們可以擁有更多航線和機型的選擇,對旅客來說,未來抵達青島的航班也會增多,也是有了更多的選擇。”
“機場的轉換,可能對于我們個人生活來說,會有一點影響,但是對整個城市發展來說,這是勢在必行的。我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和付出,能為旅客提供便利,為青島提供便利。希望能讓青島增加高度,努力向著國際一流城市邁進。”
>>記者手記<<
每次路都不一樣
曾想申請越野車
——5年見證新機場崛起
嶄新的航空公司基地。
“每次來路都不一樣。”“得申請個越野車了。”“這哪是開車?比開船還顛簸。”這是我每次去新機場都要打趣的話。
與機場建設者一樣,作為半島全媒體記者的我,也親身見證了機場的崛起。
從2016年8月26日,我就開始航拍“機場大海星”,那時候“大海星”剛剛露出地面,通過無人機鏡頭略微能看到一點影子。
那時候的路,確實太不好走了,現場就是一個巨型工地,呼嘯而過的渣土車,毫無馬路痕跡可尋,只能跟著大車的痕跡前行,便可抵達工地的周邊,然后放飛無人機拍攝。機場的范圍實在太大,每次都需要飛到很高的高度,才能將全部場地收錄。
那也是一段歡樂的采訪時光,經常伴隨著各種意外。
那時候,還沒有機場高速,只能從河套下高速,再一路北行,導航根本就不會有準確的定位,路線經常變換,經常跑錯。有一次去采訪拍攝,剛剛下過雨,走到常走的一段橋底隧道,隧道里灌滿了水,無法前行,只能繞行其他路,還有其他路嗎?繞一繞,總會有的。
后來,每次去新機場,都有新變化——這一次,新機場航站樓雛形出來了;再一次,開始鋪設屋面了;再一次,內部裝修啦;再一次,安裝設備了……
如今,新機場建設完工,我也去體驗了多次,進行了多次深度體驗,從檢票口到對講機,從傳送帶到運輸車,從停機坪到候機廳。我們大大小小,里里外外,體驗了多次新機場。如今,它終于對外開放即將使用了。
2021年6月的一天,我再次來到新機場,從市區跑高速,一路暢通,便可直達候機廳。這時候再放飛無人機,整潔的機場、全新的高速路、配套齊全的航空公司大樓,綠草、紅花……想起5年前的采訪路,真是頗為感慨。
如今,一晃5年。這5年來,我拍攝了很多的機場素材,見證了新機場的拔地而起。從航拍一片黃土的工地,到如今再放飛無人機,可見嶄新的機場、嶄新的航空公司配套園區,一切都那么壯觀而美好。
更美好的,在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