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時評丨不返鄉,也是對家人的關愛
半島評論員 高書華
年關將近,人心思歸。然而鑒于當下新冠肺炎疫情有反撲之勢,截至目前已有29個省份倡議就地過節,減少人員流動,非必要不離開當地。青島分別于1月8日和1月20日兩發倡議書,鼓勵職工盡量在青過節、錯峰休假,非必要不出青島。一邊是抗疫的嚴峻形勢,一邊是團圓的強烈渴求,兩頭都很重,讓人進退兩難。
非必要不返鄉,這是一道艱難的親情選擇題。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我們有太多的理由要回家。春節對中國人來說是最隆重的節日。每年這時候,無論多遠多晚,在外務工的人們總是想盡辦法在大年三十這天趕回家鄉,回到父母孩子身邊。只有這時,無處安放的鄉愁才有了歸宿。年邁的母親顫巍巍端出一碗熱湯,一口下肚全身熨帖。孩子怯生生的一聲呼喚,旅途的疲累一掃而光。我們想念空巢了一年的爹娘,想念留守了365天的孩子,但他們何嘗不是在望眼欲穿地眺望著我們。他們是牽掛,也是力量,春節大團圓,既是慰藉親情,又是心靈充電站。
然而,正因為親情萬般重要,我們是如此珍視它,才更要在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選擇不返鄉,不在路上給病毒以可乘之機,不把危險帶回家,不將家人置于危險境地,不給當地防疫添亂,尤其是防疫力量相對薄弱的鄉村地區。疫情和親情,如果暫時不能兼顧,我們當然首選家人的健康,就地過年,這其實也是對家人的關愛。
想明白了這點,非必要不返鄉,就不再是一道選擇題,而是我們主動的必然的選擇。
因為專家早就提醒過,冬季寒冷非常適合病毒生存,人員流動更容易造成疫情傳播。倡導非必要不返鄉,正是各地各部門在非常之時作出的非常之策,彰顯了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的態度。
危險隨時都在,無論是乘汽車、火車、飛機還是自駕走進服務站,在人群密集處,只要有高危人群,一個照面你就有可能中招,即使沒中招,隔離也在所難免,這不是危言聳聽。1月18日,濟南對吉林通化至青島北的K972次列車上的108人全部集中隔離。經流調,其中判定為密切接觸者1人、密切接觸者的密切接觸者107人。一隔離至少兩個星期沒了,一遍遍核酸檢測,正常生活全部被打亂,到那時只剩下祈禱不要被傳染的份兒了,除了自己提心吊膽,家人也跟著擔心,這個年是別想過安穩了。這還不到春運,萬一春運期間被隔離,那大年三十只有在隔離點過了。
防疫面前,人人有責。想想戰疫一線日夜辛勞的醫務工作者、社區工作人員、志愿者和人民警察,他們費了多少力氣才取得現在的成就。我們只需像去年年初居家隔離那樣做一點小犧牲,全國抗疫形勢就會一片大好,這多么讓人期待啊。
親情隨時都在,安全卻有前提。只要疫情被控制住,出行安全了,五一、端午、十一咱們都可以“常回家看看”,就像去年國慶節被稱作“遲到的春節”一樣,景區人擠人、高速公路擁堵是那樣“親切”,就像網友說的,那是“團圓、幸福,也是山河無恙”。
非常之時,親人異地,大家齊心協力保平安就是對親人最深情的祝福,身安才能心安,平安就是好年。
讓我們一起靜待春暖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