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国产一卡三卡四卡无卡精品,欧美 在线 成 人怡红院,高清一区二区

青島引力|美麗鄉村讓外國友人"感受到溫暖和愛"!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貢獻青島力量

2019-12-24 06:44 半島網-半島都市報閱讀 (186941) 掃描到手機

尼日利亞媒體高管研修班一行參觀考察嶗山區北宅街道鄉伴·凉泉理想村。

文/圖 半島記者 崔璞

鄉村振興一片生機盎然。今年以來,青島堅決打贏鄉村振興攻勢六場攻堅戰:鄉村產業轉型升級攻堅戰、深化拓展“萊西經驗”暨基層黨組織振興攻堅戰、鄉村生態宜居攻堅戰、鄉村人才集聚攻堅戰、鄉村文化興盛攻堅戰、農村改革創新攻堅戰,走好產業富農之路、人才助農之路、文化興農之路、生態惠農之路、組織強農之路,推動青島鄉村振興率先走在前列,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貢獻青島力量。

青島市鄉村振興攻勢作戰方案(2019~2022年)強調,經過四年攻堅,鄉村振興攻勢取得突破性進展,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初步建立,土地規模化經營、村莊布局調整、土地資源整理、美麗鄉村、田園綜合體建設與鄉村“五個振興”統籌推進機制基本形成,都市現代農業發展水平進入全國大中城市第一方陣,全市40%以上的村莊建成美麗鄉村。

“庭院革命”,家家戶戶美起來

生態振興,讓鄉村美起來。

“這里真的非常美。在美麗的青島鄉村,我們感受到溫暖和愛。”12月12日,半島記者在嶗山區北宅街道鄉伴·凉泉理想村采訪時,正遇上尼日利亞媒體高管研修班一行20多人來到這里參觀考察。

鄉伴·凉泉理想村村長施紀梅帶領研修班一行參觀了村志廣場、咖啡吧、山中四季村民食堂、松庭民宿以及凉泉老村,并介紹了凉泉理想村的發展歷程。

“我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一定要帶著我的愛人和家人再次來到中國,回到這個村子,帶他們來感受中國鄉村的變化。”參觀過程中,阿多巴·奧杜·埃柯諾先生表示。

“我們以生態環保的方式對原有建筑進行修復改造,保留傳統房屋架構和風格,新建生態環保設施,使鄉村屋舍更舒服、節能。以生態修復的方式保留住場地里的石墻、古樹,用鄉土植被重新構建鄉村場景,既保有鄉村風貌,又提升鄉村生態。”理想村工作人員表示,北宅街道鄉伴·凉泉理想村作為嶗山區鄉村振興的示范工程,實施生態提升工程,開創了一條生態振興、綠色賦能的新路子。堅持農村景觀化、產業融合化、全域景區化的理念,以“生態、潔凈、整齊、美麗”的3A級景區標準,全方位提升社區環境,打造保有鄉村形態、具有城市設施的新農村,設計修復鄉村田園風貌,培育生態化人居環境。

離別時,尼日利亞新聞處處長賈巴尼·阿莫斯·哈曼先生高度贊揚涼泉理想村生態發展理念,并為涼泉理想村寫下了生態祈福牌:“我們在這個村子里感受到了溫暖和愛。”

鄉村是嶗山城市文明的起源,也是嶗山打造生態田園城市的關鍵所在。6月29日,涼泉理想村鄉創園開園,這是鄉伴集團在中國北方第一個開業的理想村。鄉伴·涼泉理想村由鄉伴集團投資1.5億元打造,社區參股進行分紅,合作年限“3+20”年,每年社區能獲得超百萬元的收益,村民能獲得萬元房租收益。嶗山區、北宅街道基于涼泉社區實際情況,挖掘涼泉老村的鄉村旅游和文化資源,努力將涼泉老村打造成北方第一個生態綠色田園綜合體,著力打造生態綠色鄉村的北方典范。

“北宅街道堅持生態提升綠色賦能,先后實施了社區綜合管線和環境提升工程,對進出涼泉理想村主要道路進行了全面提升,打造了“黨建北頭、文化烏衣、生態涼泉”三大主題,并將沿線景觀融入北宅山水之間。”北宅街道辦事處主任王立園表示,對北宅的未來充滿信心。

記者在北宅街道采訪中發現,一場“庭院革命”正席卷北宅的家家戶戶,一幅風姿多彩的美麗鄉村時代畫卷正徐徐展開。北宅街道調動廣大婦女參與鄉村振興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結合本地實際,走本土化、特色化之路,注重挖掘本村莊特色內涵,打造一院一景、一院一韻,避免簡單模仿、復制套用。在轄區內掀起了創建“美麗庭院”的熱潮,涌現出一批文明健康、整潔有序、生態友好、環境優美的美麗庭院。其中,臥龍社區的徐秀芳家等被評為三星庭院。

今年7月26日,北宅街道通過了“國家衛生鄉鎮”驗收,并取得了“國家衛生鄉鎮”榮譽稱號。街道還運用“互聯網+”技術,為社區居民建立生活垃圾分類賬戶。目前,北宅街道已基本實現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全覆蓋。

2019年,北宅共計打造“美麗街巷”兩條、美麗庭院179戶。這些鄉村庭院既有“顏值”更有“品質”,實現“美麗庭院”從獨立的“小景”成為一道“風景”,從一道“風景”凝聚成促進鄉村振興的一道“風尚”。

產業振興,全面小康近在眼前

產業振興,讓老百姓口袋鼓起來。

茶葉產業是西海岸新區海青鎮的主導產業,“我們力爭用3到5年時間,將全鎮茶葉種植面積由現在的3萬多畝發展到5萬畝,擴大瑯琊海青茶原料基地,建成江北地區最大的茶園小鎮。”海青鎮黨委書記陳夕軍說,海青鎮按照“把鎮區打造成景區,把家園打造成公園”的思路開展建設,經過幾年發展,成果豐碩,海青鎮“北域江南”特色基本成形,“茶韻小鎮”面貌初現,其中北茶文化博覽園獲批國家3A級景區、山東省首批生態休閑示范園。

“我們積極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發展芳香和芝菌兩大主導產業,打響‘中國好香菇’和‘牡丹觀賞節’產業旅游品牌。”西海岸新區大村鎮則闖出自己的產業路。圍繞實現“五個振興”目標,立足生態、文化等優勢,大村鎮瞄準集體農戶“雙增收”,加快推進產業提檔升級和動能轉換,發揮4.0功能型農業農交中心、區供銷集團高效農業園等重點企業園區示范帶動作用。加快“菌藥茶花果畜”遍地開花,引導現有的49個農業園區通過土地高效流轉和農戶就近就業,系牢產民利益聯結。以生態為基底、文化為內涵、產業為載體,加快鄉村旅游產業發展,推廣西南莊村“魯派民居”、共享菜園等鄉村文化旅游模式,持續增強“童夢香村”主題樂園人氣商氣,讓“丁家里”成為鄉愁尋根的最好去處。

西海岸新區寶山鎮則有“藍莓小鎮、田園寶山”的美譽,寶山蘋果、寶山藍莓獲評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寶山鎮黨委政府開啟“寶山尋寶”鄉村旅游品牌推介活動,最近又成功引進了“尋寶山居”民宿項目,解決了游客住宿難題。“項目位于大陡崖村東北角,占地約10畝,計劃打造10余處具有北方特色的高端民宿,為游客提供優質的地方民居體驗。”寶山鎮工作人員表示,項目由青島沃泉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出資1000萬元與大陡崖村委合作打造,預計2020年10月建成并投入運營。該項目的引進,也成功探索了農村閑置宅基地的盤活使用新模式:該項目由企業出資,村委出面與村民達成自愿協議,收回閑置宅基地的使用權;企業租賃使用村委收回的閑置宅基地的使用權和經營權,增加村集體收入;在該項目運行50年后,該項目的所有資產無償歸大陡崖村委所有,增加村集體的固定資產。

有178個村的舊店鎮同樣積極走上了鄉村振興之路。舊店鎮鎮長高新國表示,舊店用平臺思維做發展乘法,生態思維優化發展環境,發揮山區優勢,因地制宜,科學規劃,不斷優化果品布局結構,努力擴大蘋果、大櫻桃、藍莓、葡萄、核桃、草莓、小甜瓜等果品的種植面積,利用蘋果展交會、旅游文化節等節慶活動和電商平臺,加大品牌宣傳力。

平度、萊西是青島鄉村振興攻勢和突破平度萊西攻勢的主陣地。山東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王清憲多次推介平度、萊西。比如在“央企助力 搞活青島——2019春季央企青島行”“科技裝備·青島力量——全國工商聯科技裝備業商會助力青島行”會上,王清憲在講話中特地推介:所轄的平度、萊西兩個縣級市,處于膠東半島的中心位置,交通便利,面積占青島的42%,這為未來青島高端制造業的發展留出了巨大空間。他向央企發出邀請參與青島突破平度萊西攻勢。

把產業振興作為主要抓手,全面小康已不再遙遠。

振興漁村,“女漢子”攜母駐村

人才振興,讓鄉村充滿活力。

即墨區移風店鎮為青島國際種都核心區,有國際蔬菜花卉種子產業園等。該鎮家家有田,戶戶種菜,蔬菜產業已成為經濟發展的主打產業。姜波是即墨區移風店鎮的菜農,還是省人大代表,她成立“地平線蔬菜合作社”,帶領周圍村民發家致富,最近把移風無公害蔬菜貼上“姜大姐”商標賣到國外,廣受歡迎。這不,大棚里的菜剛發芽,國外客商的訂單就來了,姜波每年外銷當地農民的蔬菜達數千萬元。

西海岸新區海洋發展局駐瑯琊鎮胡家山村“第一書記”楊曉莉被稱為“女漢子”,她放棄城區舒服的工作生活環境,帶著七旬母親去村里上任。

以往,村民收入主要靠漁業捕撈生產及海水養殖,進入休漁期后,多數村民失去了主要經濟來源,薄弱的村集體嚴重制約了村莊的發展。楊曉莉發現胡家山村三面環海,植被豐富、景色宜人,十分適合發展民俗旅游產業。“我打定主意,全力引進相關產業項目。在村內租了民房,吃住在村里,疏于照顧正在上高中的孩子,年過七旬的老母親也專程到村里和我作伴。”今年以來,以實干促發展,村莊的振興發展之路也走上了快車道,得到了黨員群眾的一致認可。

最終,胡家山村與南牧集團達成合作,由南牧集團注冊成立“青島竹崖海生態園有限公司”,總投資1.3億元,以海邊350畝山林地為依托,打造“藍天碧海、生態自然、休閑垂釣、四季常游”的深度體驗項目。建成運營后,預計年產值可達5000萬元,年納稅約1000萬元,解決就業130人左右。南牧集團還立足公益事業每年為全村60歲以上老人發放米面肉油等福利,得到村民好評。村民們都說,“俺們可算是跟著鄉村振興沾光啦!”

200個鄉村,迎來高水平帶頭人

組織振興,讓鄉村振興有了統領。

“要以組織振興統領鄉村振興,加強和改善黨對農村工作的全面領導,切實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打造堅強戰斗堡壘,增強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6月21日晚,在青島市鄉村振興攻勢作戰方案答辯會上王清憲書記強調。

“跳出村莊看村莊”,有效整合區域內各類優秀人才資源,統籌選優配強村黨組織書記,切實提高村黨組織書記隊伍的整體水平,9月中旬,青島發布公告公開遴選200名村黨組織書記,選拔一批政治素質好,思想解放,不怕吃苦,敢于擔當,清廉正派,組織協調能力好,善于做群眾工作,為民服務意識強的鄉村振興帶頭人。其中,西海岸新區30個、即墨區50個、膠州市30個、平度市60個、萊西市30個。

12月2日,位于萊西市的青島農村干部學院,全市公開遴選村黨組織書記集體談話會暨任職培訓班開班儀式舉行,這200名村書記絕對算得上是一支高水平的干部隊伍,其中有兩位局級干部(其中一位正局級干部)和9位正處級干部,80%為大學以上學歷。

“鄉村振興舞臺寬廣,鄉村治理大有可為。這是我此生的第二次青春。”青島市扶貧協作工作辦公室黨組成員、二級巡視員張建東(正局級),新崗位是萊西經濟開發區七星河新村村黨委書記,他定下了工作目標:“抓好黨委班子、選準發展路子、想出致富法子、建好產業園子、打出產品牌子、鼓起農民錢袋子,實現‘六子登科’,最重要的是為村里打造一個有戰斗力的好班子。”

實現鄉村有效治理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日前,農業農村部發布《關于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鎮候選名單的公示通知》。膠州市里岔鎮榜上有名,成為青島市唯一入選鄉鎮。里岔鎮作為全省首批“十百千”工程示范鎮,通過推動鎮級資源融合,社區統籌整合,村莊并點聚合,推動有限治理資源的優化使用,算出了基層治理的“效率賬”,極大地提升了基層治理效能,構建起“四翼八制”的村莊治理體系,即在村黨組織領導下建立議事組織、決策組織、執行組織和監督組織,完善聯系群眾機制、民意征詢機制、為民服務機制、矛盾調處機制、文明引導機制和黨員教育機制、黨員管理機制、黨員監督機制,構建起推動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工作平臺。

實踐新文明,有溫度更有熱度

文化振興,讓“人心”更美麗。

平度云山鎮西柳圈村的“西柳家風文化館暨求實莊戶學院”成為文化振興的示范,是時任青島市教育局駐西柳圈村“第一書記”劉豐牽頭所建,依托青島求實職業技術學院董事長、青島市濰坊商會會長林夕寶捐贈的6萬元善款,對村莊老黨員劉洪久無償提供使用的舊院子改建,精編了近40塊展板內容,圖文并茂地展示了古今中外名人家風故事,培育文明村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提升美麗鄉村品質,還作為鄉村學校的教育實踐基地,豐富學生教育視野,傳承紅色基因,涵養中華美德。鄉親和學生們駐足久讀,耳熏目染,潤物無聲,慢慢就會“幫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邁好人生的第一個臺階”。

家風文化館還有面墻展示了全村每戶全家福照片和家訓,也成為引人入勝的場景,村民不時對照言行,家風傳承與為人處世緊密結合起來。“家風文化館暨求實莊戶學院”,讓每個到訪者感到非常震撼,這也讓村里真正有了精神文化寄托,推出孝德典型人物,創建“善在西柳”文化品牌,打造出村莊孝德家風文化特色。

“我們結婚了!”9月26日,“情定金膠州 踐行新時尚”——膠州市新時代文明實踐大型集體婚禮舉行,70對新人齊聚位于大沽河旅游度假區的膠州市新時代文明實踐婚慶禮堂,在6666名嘉賓和市民的祝福與見證下步入婚姻殿堂,場面溫馨浪漫、時尚節儉。

膠州市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為主體,已經構建起“市、鎮、村”三級組織體系,打造15分鐘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圈,發揮黨委主導作用,整合全市要素資源,構建起“市級中心、鎮(街道)實踐所、村莊(社區)實踐站”三級組織體系。田間地頭,家里炕頭,線上線下,膠州市在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中,通過志愿服務、文化串門、鄰里互助等形式,讓文明實踐更有溫度、更有熱度。

專家

踏著鄉村振興 鼓點翩翩起舞

青島市委黨校經濟學教研部副教授博士張松梅表示:

一年來,青島市人民踏著“鄉村振興”的鼓點翩翩起舞,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農業更強。糧食產能穩定,2019年主要農作物實現增產豐收,預計全年糧食總產319.82萬噸(高于前三年平均糧食總產量300.35萬噸),同比增長3.13%。適度規模經營態勢良好,全市培育家庭農場和農民專業合作社2.5萬家,適度規模經營化率為42.6%。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提速,新擴建現代農業園區135個,拉動投資33.79億元,新增就業4500人,累計建成高標準現代農業園區1026個,拉動投資153.16億元,在現代農業園就業2.75人,輻射帶動周邊19萬多農民創業增收60%以上。

農村更美更宜居。發起潔凈鄉村和“百鎮千村萬巷”百日攻堅行動,分類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累計動員67萬人次參與,村容村貌實現較大提升,并順利通過國務院人居環境大督查。美麗鄉村示范創建在行動,開工建設100個市級、20個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創建省級田園綜合體2個、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范區2個,受益農戶27.9萬戶。完善的基礎設施和便利的公共服務,推動完成路面改善工程939公里,村內道路更新150萬平方米,規模化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配建率100%。

說一千、道一萬,農民收入是關鍵。圍繞增加農民財產權益,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全市5836個村完成改革任務,累計量化集體資產302億元,受益農民464萬人。農民收入持續增加,農村居民人均19405元,同比增長8.1%。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