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青島又將迎來一場盛會!2019青島國際版權交易會于7月5日-7日舉行,這是山東聚力頭部經濟的一大盛事,也將為青島市民提供一席文化盛宴。屆時,以紅紡文化為代表的國內外知名IP和版權產業...
柳編、古琴、黑陶……諸城元素閃亮青島國際版交會!
半島記者 劉紅
7月5日青島國際版交會現場,諸城柳編、諸城古琴、諸城黑陶、諸城茂腔以及諸城燒肉、各種面食等可謂吸睛奪目,引來眾多參觀市民游客的關注,諸城元素閃亮國際版交會!
諸城市朱老三食品廠是一家集研發及深加工的速凍面米專業生產企業,總部坐落于素有“中國龍城、舜帝故里”之稱的諸城市,公司始建于1996年,從最初單一的手工元宵到現在的湯圓、豆沙包、香芋地瓜丸、紅糖發糕、花卷等50多個品種,形成了速凍湯圓、速凍面點、速凍油炸、速凍西點等系列產品。市場逐步發展為全國銷售網絡。“我們的品質追求,您的健康選擇”。公司成立以來,不懈追求產品安全和健康、增強一流服務意識、打造良好企業信譽。與學校食堂、餐飲公司、星級酒店等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同時為知名企業提供代加工服務,成為本市家喻戶曉的知名品牌。公司嚴格按照國家標準的食品質量安全規范,制定和實施了嚴密的質量控制措施,形成了從供方管理、入廠檢測、在線檢測、產品出廠檢測,到市場銷售中檢測的全流程質量監管體系,切實將嚴格的質量管理體系落實到各個環節。為廣大消費者提供源源不斷的高品質、高質量的健康食品。
山東三羊榛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擁有全資子公司山東華山農林科技有限公司、諸城森森園林農貿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平歐大果榛子苗木選育、榛子種植技術推廣、榛子基地建設、榛子國際國內貿易、榛子產品研發和深加工于一體的綜合性集團公司,采用"企業+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貿易+研發+加工銷售"的合作方式全力打造中國榛子全產業鏈。山東華山農林科技有限公司已經在諸城市南部荒山建成國內最大的萬畝榛子產業示范基地。公司被評為:中國榛子產業示范基地、山東特色經濟林科技示范基地、山東省林業龍頭企業、濰坊市農業龍頭企業。公司主要生產“魏榛”系列榛子乳、榛子休閑食品、榛子油、食品工業榛子原料等產品。“魏榛?榛子乳”獲得“2107—2018年度中國林業產業創新獎”;“華山老魏”大榛仁、榛子油兩款產品連續獲得中國林產品交易會金獎;華山老魏”大鍋榛子產品獲得銀獎;公司產品被認定為國際風箏聯合會指定專用精品。
山東環亞麥肯錫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注冊于2014年,是一家專業從事文創設計、電商平臺搭建推廣的文化創意公司。業務范圍包括:互聯網信息服務,文化創意設計,信息化規劃服務,線上活動策劃開發,企業宣傳片及微電影制作,大型商務平臺策劃、制作、運營等,是山東省電子商務協會理事單位。公司自建自營的阿禮多多創新定制平臺,通過多行業、多品類的聯盟商家入駐體系,打造共商、共建、共享的“異業聯盟營銷生態圈”。目前已有嶗山礦泉水、堿法等擁有生態合作伙伴6000余家,注冊用戶累計超過10萬人,遍布全國31個省份及300多座城市。
諸城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設在諸城市文化館,主要負責對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挖掘、保護、傳承和開發工作。截至目前,共挖掘、整理、納入各級非遺保護名錄140項,其中濰坊市級項目39項,山東省級5項,國家級3項,諸城派古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項目名錄;在全市建有濰坊市級綜合傳習中心3處,諸城市級綜合傳習中心5處,非遺傳習所22處,非遺教育傳承基地11處;培養省級非遺傳承人1名,濰坊市級傳承人23名,諸城市級傳承人159名。參展主要有諸城派古琴、諸城黑陶、諸城剪紙、諸城茂腔。
諸城燒肉是產生于山東諸城鏡內的一種以肉類為主的燒烤食品,久負盛名,追其歷史淵源可上溯到漢代,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關于諸城燒烤的最早研究制造者,從諸城涼臺出土的現存于諸城博物館內的漢孫琮墓畫像石刻及相關的歷史資料來考證,庖廚圖的石刻最為典型,庖廚圖刻有宰牲、炊爨、釀造等圖像。宰牲有捅羊、殺豬、宰雞等;飲爨有劈柴、燒火、掌勺等;廚房內最為忙碌的是烤燒肉,有人傳遞,有人煽火,有人燒烤。整個庖廚圖石刻,對諸城燒烤作了詳盡的介紹。通過考古由此論證,山東諸城,即為肉類燒烤的發源地,其有力地佐證了諸城燒烤在漢代就已具相當的規模,且達到了鼎盛時期。
黑陶是產生于山東諸城境內的一種泥制陶器,其歷史淵源,可上溯到4000多年前,屬新石器晚期著名的龍山文化。關于黑陶的最早研究制造者,當屬虞舜。虞舜,可稱之為黑陶制作之開山鼻祖。虞舜(今山東諸城舜王街道諸馮村人),即位于公元前2255年,據墨子《尚賢下第十》曰:“舜耕于歷山,陶于河瀕,漁于雷澤,灰于常陽,堯得之服澤之陽,立為天子”。其中“陶于河瀕”,說的就是舜制陶。舜之年代是龍山文化的鼎盛時期,舜在治理陶器尤其是黑陶制作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舜誠制陶,精美不窳”,所以黑陶亦稱之為“舜陶”。
桃林綠茶制作技藝
早在石器時期,楊家莊子一帶沼澤地就成為原始人的生活部落,原始人靠漁獵為生,以肉為主食,發現野生茶樹的鮮葉可以解毒和幫助消化,便采之煮飲,漸成生活習慣。宋代末期,隨著茶葉貿易的日趨繁榮,桃林因是江北唯一產茶的地方,便使得當地茶漸有名氣。因茶樹大都生長在向陽背風的山坡上,便被稱之為“山茶”。
清末民初,當地山茶的制作日臻完善,因制作后的茶葉沖泡后都始終呈綠色,且當地有漫山遍野的桃樹林,呈現出一片山清水秀的美景,人們便改“山茶”為“諸城桃林綠茶”。后來,諸城桃林綠茶的種植、加工區域逐漸擴至魯東及東南沿海地區,直至嶗山和日照等地。建國后六十年代末,山東省從南方調撥了大量茶種,將諸城市桃林鄉定為“南茶北移”的試點,歷經數載,培植成功。由此,南北結合,茶葉生產有了一定的規模。
目前,“桃林綠茶”已成為諸城市的城市名片,諸城桃林綠茶產業蒸蒸日上,種植面積達23000畝,每年在以5-8%的速度遞增,年產量鮮茶5750噸,產值5.98億元。山東省人民政府、山東省財政廳每年都給予財政補助,切實做好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支持做大做強諸城桃林綠茶產業,拉長茶葉產業鏈條,拓寬了農民增收,農業增效渠道,推動地方經濟發展,更進一步提高了“桃林綠茶”影響力和知名度。
2017年9月19日,諸城市人民政府對諸城市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34項正式公布,其中擴展項目3項。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填補了我市傳統醫藥類的空白。我國的傳統醫藥,包括中醫藥、民族醫藥和其他民間醫藥三個部分。三者在學術上都是平等的。
本次傳統醫藥類項目集合了以諸城老膏藥為代表的,包括艾灸、腰腿骨疾康復等優秀傳統醫術,中國的傳統醫藥把“中醫生命與疾病認知方法”作為重要內容,擴大并深化了“非遺”的內涵,最能夠體現“非遺”的精神和靈魂,是傳統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總綱。
隨著國務院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的公布,傳統醫藥在“非遺”中的分量更加明晰。
諸城柳編技藝,在新石器時代就出現用柳條編織的籃、筐。春秋戰國時期,用柳條編成杯、盤等,外涂以漆,稱為杯桊。唐代,滄州(今河北滄州和山東寧津以北地區)柳箱已很著名。宋代,人們取杞柳的細條,"火逼令柔曲,作箱篋"。此后,柳編工藝不斷發展。傳統的柳編品種主要有衣箱、笸籮、簸箕等。1960年以來,中國柳編工藝品開始出口,生產有了較大發展。
柳編制品不僅有精美、漂亮、實用的特點,還有很高的觀賞性。經過多年的積累,具有一套非常完整的工序。雖經歷了幾百年的風雨傳承而唯獨沒有改變其精美的藝術風格。集自然之美和創作之美于一體,把歷史、文化的精髓得以更好的表現。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欣賞價值。
柳條柔軟易彎、粗細勻稱、色澤高雅,通過新穎的設計,可以編織成各種樸實自然、造型美觀、輕便耐用的實用工藝品。其產品包括:柳條箱(包)、飯籃、菜籃(圓、橢圓)、笊籬、針線笸籮、炕席、葦箔等。隨著產業不斷發展,產品不斷創新,會有更多的新穎實用美觀的柳制品展現在客戶的面前。
諸城派古琴是中國古琴藝術諸多流派中影響較大的流派之一。早在4300多年前,出生于諸城諸馮村的虞舜就善于制琴、彈琴。虞舜是諸城歷史上第一位琴家,他曾作琴曲《歷山吟》、《南熏歌》、《簫韶》、《九成》等,他也是最早提倡琴樂的人,文獻記載“舜作五弦”,以歌南風,而天下治。
諸城既是“諸城琴派”的故鄉,又是中國古琴的發源地。諸城古琴稱“山東諸城派古琴”,又稱“瑯琊派古琴”,形成于19世紀中葉。歷經幾代琴家的不斷探索、交流、吸收、發展,逐步形成了一個具有諸城特點、風格、技巧和特有曲目傳譜的古琴流派,是我國近代琴壇上一支融古開今,別具一格的古琴藝術流派,被譽為中國著名琴派之一。諸城派古琴歷史悠久,名家輩出,代不乏人,足以輝映史冊。經千百年流傳,諸城派古琴歷代琴人不斷探索交流和發展,逐漸形成了以諸城王氏古琴為中心,其具有特有的立調體系,即以三弦為宮,以律呂命調,藝術風格細致、含蓄、質樸、流暢、緩急有變、剛柔兼備,有獨有的曲操,琴譜及代表人物和代表曲目的古琴流派—諸城派。王溥長(既甫)、王雩門(冷泉)、王作禎(心源)、王露(心葵)、王賓魯(燕卿),人稱“諸城琴史五杰”。2008年11月,中國古琴藝術諸城派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