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和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分別于2019年3月5日和3月3日在北京開幕。
全國人大代表張衛國談高質量發展及青島的擔當作為
張衛國代表
文/圖 半島特派記者 李曉哲 王麗平
在當前復雜的形勢之下,人們對于高質量發展的追求更加迫切。3月5日,在接受記者專訪時,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張衛國就高質量發展的挑戰、外商投資引進以及青島的擔當作為等,從宏觀維度回答百姓關切。
■談高質量發展
穩定預期短期與長期結合
張衛國代表說,“高質量發展是貫徹五大新理念的重要體現。而且我們也是到了這一步了,主要問題是解決主要矛盾,就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是根本性的矛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體現,就是我們不能再走過去的老路,必須聚焦高品質、高質量。”所以說,高質量發展是時代的新要求,是進入新時代在發展問題上的集中體現。
當前,高質量發展面臨很多挑戰。張衛國代表認為,這些挑戰,一方面是我們需要發展新理念引導高質量發展,并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來推動。另一方面,世界貿易保護主義等問題錯綜復雜、外需低迷、不確定性問題增加,內需方面就業、投資等也面臨挑戰,經濟下行壓力增加。此外,解決民生問題又是高質量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這就面臨一個權衡:是想高質量發展還是保證經濟總量增長的速度。而這需要高超的宏觀調控。
“但高質量發展是經濟進入新常態的現實選擇,必須要這么走。”對此,張衛國代表認為,要解決這些矛盾,就要堅持新發展理念不動搖。要告訴老百姓,短期預期和長期預期相結合,對需求進行合理引導。人們要意識到,既要速度、又要質量不是那么容易做的,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之間存在一定的替代關系,這是客觀規律。只有意識到這一點,人們對市場預期才能夠不斷旺盛。
“我們現在引導預期,而且強調‘六穩’,就是要穩定老百姓的預期,就是讓百姓對未來預期進行權衡。一夜之間天藍了、水綠了、工資漲了是不可能的。我們實際上是有底線思維的,在保證收入不降低、生活水平不降低的情況下,把過去GDP的結構進行改進,要有質量的、綠色的GDP;GDP總量還在增加,只是相對速度放緩并趨于穩定,重要的是使百姓的實際收入提上去。”他說,這樣一來就從兩個維度上提高了百姓生活水平:收入水平不降反升,尤其是公共服務投入提升;另一方面,經濟增長速度壓減,中小微企業的稅費就降下來了,支撐了中小企業發展。
此外,還有精準扶貧、鄉村振興,這些都是從正面推進長期增長的力量,農村土地充分得到利用,出現了大農場、合作社,出現了有活力的小農場主,加上承包制不變,各方面的市場主體活力都調動起來,農村的活力有了,城里人都到農村投資,年輕人也愿意留在農村、回到農村,經濟就活起來了。“我們叫這是‘放水養魚、欲取先與’。”張衛國代表說,一方面保底,另一方面不斷通過壓減指標讓企業活過來,降低交易成本,讓民營經濟發展起來。
■談外商投資
要適應制度安排的新約束
今年全國人大的一個重要議程就是審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提請審議《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草案)》的議案。在高質量發展面臨的挑戰中,張衛國代表認為我國目前的內外貿都面臨著挑戰,而外商投資法就是在放寬準入門檻,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現在還沒有正式出臺,但我們對其有預期。面對世界上的貿易保護主義,我們在倡導世界命運共同體。世界經濟發展到今天,中國改革、開放和發展到今天,我們必須有自己的擔當責任。中國已經或正在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央,我們在國際秩序中有了自己的話語權。擁有話語權也要跟大國的身份、貢獻相稱。而這個身份,就是我們要推動世界自由貿易,擔當就是積極參與和推動WTO框架改革,制定規則我們帶頭執行,放低準入門檻,讓外資進入更順利一些。”
他說,在我們過去的外資引進上有一些地方需要改進。例如知識產權保護上,外資很重視,我們就需要重視,通過知識產權保護,通過免除強制性、不合理的技術轉讓行為,把營商環境做好。“在世界營商環境的評比中我們的排名不斷提升,靠的是制度性對外開放。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我們現在正在這么做。”
“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中國的今天。我們走到今天有了這么多成就,也總結出這么多經驗。到如今,只要按照歷史規律和客觀規律去做就可以了。這也是一個大國的擔當。我們有中國方案、中國智慧、中國貢獻,外商投資法的制定、出臺就是在制度安排上的體現。我們有理由說中國朝著越來越開放發展。”
張衛國表示,面對新的秩序,一定要適應這種制度安排對企業的約束,在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等問題上,堅定地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的路,這些是要做好思想準備的。“不能像過去,說個情、拉個關系、吃個飯,這些以后越來越行不通了,要依法辦事。外資進來了,要一視同仁,必須要在法律框架內運營,按照統一的市場法則做國際性企業。”
此外,張衛國認為,不管是內資外資,都要在兩方面做到統一。第一是企業安全審查,進來的企業、出去的企業,產業安全要沒有問題,這在任何國家都是底線性的制度保障;第二個方面就是反壟斷。壟斷性大財團的崛起往往會損失幾百甚至上千萬中小企業的盈利機會,在國際上對壟斷的約束也是越來越明顯的一大趨勢。“這兩點應該堅定不移地執行。并且隨著時間推移,各國在產業鏈上的聯系越來越緊密,牽一發而動全身,企業安全審查和反壟斷也會越來越嚴。”
■談海洋經濟
港口群建設迫在眉睫
在高質量發展上,張衛國代表認為山東的海洋經濟大有可為。他說,在經略海洋上山東要走在前列還有很大的空間。青島有很好的稟賦資源,有很大的海洋科技支撐平臺,也到了一個大發展的時候。“我們過去的活動更多在近海、淺海,將來還要實現深海、遠海的延伸,以及海陸統籌。這其中需要考慮的問題太多了,但就海洋本身講,正在推進的透明海洋、海洋生物工程、遠洋捕撈、海洋裝備等都有很多增長點。”
“實際上,海洋是高質量發展的新空間。”張衛國代表認為,在陸地上的一二三產都可以在海洋中找到對應點,甚至海洋提供的增長點要多得多。在利用海洋上人類積累了很好的經驗,但也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
例如在建設世界一流港口上,現在我們港口資源是分散的,岸線破壞嚴重,雖然由20多個港口變成7個,但還存在行政壁壘等問題。“在港口整合上,我個人觀點是以青島港為中心,把所有的港口整合起來都不為過。因為世界的岸線資源已經基本分布完畢,樞紐港、支線港、喂給港都形成了一種錯位發展的態勢。如果現在還按照過去的方式發展,各人干各人的,岸線資源的整合利用肯定不行。港口的重復建設造成的資源浪費和污染不談,就算是貨物的分配運輸效率和成本都是問題。港口群的建設迫在眉睫。”他說,越是各自為政,港口的產值越上不去。如果全省統一港口配置資源,各港口進行分工,集中管理、統一使用,就能提高增值能力,降低管理成本。
大有可為——
立足金色生存發展帶,青島優勢明顯
在經略海洋上,張衛國認為青島可以做的太多了。“青島發展海洋經濟的功能太多了,青島的腹地也在不斷擴大,這體現在其對臨沂、日照等周邊區域的帶動能力,打造面向東北亞的區域航運中心一點問題都沒有。”他說,青島的海洋利用本身,海洋生物工程、海洋醫藥、透明海洋、深潛等都已經走在前列,青島的港口都是陸海統籌型的。隨著山東省海洋產業發展的推進,特別是海洋綜合體系的形成,將來青島也一定將實現海陸空綜合運輸樞紐的作用。而海陸空立體樞紐網絡的形成、延展延伸,對青島的濱海旅游、康養產業、都市圈的形成,都將產生極大影響。“現在還遠遠沒有到位。”
張衛國代表說,在全球北緯35°到38°的范圍內,從紐約、舊金山到東京,世界近代大城市群都在這個范圍內形成,大國的崛起也基本順著這個緯度,這個區域適合人類居住,交通等各方面便利,所以位于這個“金色生存和發展帶”內的青島具有非常好的區位優勢。
他說,青島要想把自己發展壯大,過去有多方面的約束,而隨著青島GDP總量不斷壯大,海陸空立體交通讓整個空間不斷延展,未來一定將成為國際化大都市,也一定會形成以青島為中心的都市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