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和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分別于2019年3月5日和3月3日在北京開幕。
全國人大代表郭銳建議技工教育和職業教育享受同等學歷待遇
郭銳代表
文/半島特派記者 李曉哲 王麗平 圖/半島特派記者 梁玉鵬
“給產業工人代言”,是山東省總工會副主席,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轉向架分廠鉗工首席技師、中車首席技能專家郭銳代表的諾言,今年他同樣重點關注了技能人才教育問題。郭銳認為,技工類院校的教育,應該享受本科或專科學歷文憑,這更利于高層次技工的培養。
技工類教育應享大學文憑
“我這次兩會提的建議是職業教育中的技工教育,讓技工教育畢業的畢業生也能得到高等學歷的文憑,這樣對我們技工類院校的招生以及畢業生的就業都能起到推動作用。”郭銳代表說,因為技工院校的畢業生,是為我們制造業培養更多技能人才,這樣從培養大國工匠或者高技能人才我們都會有先天優勢。
郭銳表示,目前國家已經下發一些文件,技工類院校畢業的高級工和預備技師等同于高等學歷的專科或本科文憑,但是確切來講,在技工院校的畢業生中,并沒有拿到專科和本科的畢業文憑,這一點也確實制約了技工院校的發展,所以需要從體制上,對這一問題予以改善。“我認為技工類院校的教育,應該享受本科或專科學歷文憑,這更利于高層次技工的培養。”郭銳說道。
目前的技工教育學歷認定上還存在一些弊端。就拿技工教育沒有相應的證書來說,郭銳認為這對人才本身的教育水平的證明力度就很低,這樣一來對技工學校的畢業生在就業等方面本身就會有諸多影響,例如求職、待遇等。
人才共通更利于產業發展
據郭銳介紹,目前我國的技工教育體系中,高級技工等同于大專學歷,預備技師等同于本科學歷,如果技工教育能跟職業教育一樣享受同等學歷待遇,能夠互相核發學歷證書,對于家長讓孩子去接受技工教育的意愿就更有推動作用,對高技能人才成長環境的提升就更好,同時也對整個社會對技工學校的認同度都非常有利。“尤其是我們目前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更需要有專業技能的高技術人才。只有這樣,才更貼近于實踐操作,更符合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因此學歷互認是勢在必行。”郭銳說道。
郭銳認為,這在操作上實際上已有先決條件。他說,職業教育與技工教育實際上是相輔相成的,職業教育更傾向于理論,技工教育更傾向于操作,兩者是互補的。例如一些高端人才職業院校培養多一些,而一些操作性強的行業則更需要技工類院校的學生。如果給他們同等學歷待遇,兩類人才實現共通,則更利于我國產業的發展。兩者應該共同托起制造業發展。
“要解決這個問題牽涉很多問題。職業學校隸屬于教育部門,而技工院校屬于人社部門管理。這需要頂層設計上來規范,在核發證書上有所體現,或者就給核發相應的學歷證書。”他認為,要進一步整合體制機制,有可能的話實現兩套體系的并軌運行,學歷互通,引導家長、孩子,在同等學歷待遇的前提下選擇自己喜歡的職業教育方向。
身在基層感受產業脈動
去年全國兩會上,郭銳成為首批兩項“代表通道”的全國人大代表,為產業工人發聲,引起全國媒體的關注。作為從基層成長起來的全國人大代表,郭銳把身子撲在基層,更能夠感受來自產業的脈動。他說自己這一年有不少收獲,工作和代表履職上并重,這次大會也帶來了很多新的思考。
郭銳出生于“鐵路世家”,憑借精湛的技藝,他從一名普通工人成長為所在領域的金藍領專家,至今已獲得50多項國家、省、市級榮譽。
2018年的郭銳十分忙碌,全國人大代表的身份讓他又多了一份責任。為更好地履職,他參加了十多次基層調研,掌握了大量鮮活的第一手資料;他也多次走進企業和技工院校,宣講兩會精神,在他看來,人大代表就要做到“上傳下達”。而更多的感受來自他的身邊,“我是在這條路上一步步走過來的,身邊的同學、朋友也都從事這個行業,平常我們的交流也會給我很多的啟發和思考。”在談到從去年到今年,履職的一年時間里自己最大的收獲時,郭銳坦言,作為基層的人大代表,除了在工作中深入企業,到一些職業院校、技工院校進行調研外,更大的壓力來自于如何能夠更好地把人民群眾的心聲和意愿表達出來。而在準備建議的過程中,他也是經過了多方調研,與學院的學生、老師、校長等進行深入溝通,這些方面對個人的履職和積累經驗都起到了非常寶貴的作用。
工作室一年拿出22項專利
對于過去一年技能方面的提升,郭銳說還是自己的勞模創新工作室和技能大師工作室讓自己很欣慰,工作室的開展并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團隊的努力,“通過我們的團隊能更好地為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遇到的技術難題、公關課題進行服務,能更好地為企業的發展作出貢獻,而個人技能精度的提升,這只是個人操作能力的體現,而不代表我們制造業整體發展水平,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更傾向于為企業提供更多更好的高精尖人才。”
這一年對郭銳來說也是成果豐碩的一年。“一年來,我們的工作室,共申報了22項專利,包括國家實用新型專利和國家發明專利,這一點更好地展現了技能人才在崗位上的創新引領驅動的作用,也將我們技能人才的成果更好地展示出來,通過成果轉換,將所有技能員工身上能夠提煉的鮮明操作法和工藝裝備以及技術革新能夠更好地得以展現。”郭銳說,這22項專利絕大部分都應用到了實踐中,它們更貼近生產實際,是在企業生產過程中,將技術革新、工藝方法的改進做的一些工藝裝備然后將其轉化為專利,更好地滿足模具的精度,促進企業產品質量的提升。
“工人的創新是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這是我們技能人才在平凡的崗位上作出不平凡業績的一種體現。”正是郭銳代表和同事的努力,才有了山東在軌道交通產業領域的崛起和發展,才有了越來越快捷,越來越舒適的出行。這一年時間,濟青高鐵、青鹽鐵路等開通,青島地鐵13號線等開通,讓山東的軌道產業快速發展,人們也越來越感受到軌道交通給生活帶來的便利,對未來也更多了一份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