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潤沃土,擔當繪新篇 ——以冠通期貨幫扶廣西馱江村為例
半島網3月26日訊 擔當是責任所在,需“投身社會公益,服務國家戰略”。鄉村振興戰略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徑,而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則是其關鍵支撐。產業振興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重中之重,冠通期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冠通期貨”)結對幫扶廣西崇左市龍州縣馱江村,不僅限于短期項目落地,更注重培育村產業內生動力,提出了一系列體現期貨行業“輸血”與“造血”并重理念的幫扶舉措,助力村農業產業穩定發展,生動詮釋了期貨行業“擔當”精神的深刻內涵。
精準“輸血”:破冰產業困局,點燃希望火種
馱江村作為國家級脫貧村,面臨村集體經濟自營產業薄弱、產業增收乏力等困境。馱江村支柱產業為糖料蔗,村集體經濟自營產業尚為空白,村集體經濟自營獲取收入能力較差。因此,對于馱江村來說,產業振興的關鍵在于壯大村集體經濟自主經營能力,以此帶動周邊農戶收入提升。同時,結合馱江村的現實資源情況,冠通期貨開出了搭建“小規模種養殖項目”的藥方。馱江村由黨總支部帶頭,率先進行小規模種養殖一體化嘗試,探索生態雞鴨鵝魚飼養和有機蔬菜瓜果種植,所產出的農產品采取“訂單制”銷售模式,一方面將雞鴨鵝冷鏈包裝后銷往各地,另一方面則是將其余農產品直接通過與龍州縣金桂農貿市場對接進行批發銷售,實現“產供銷”一體化快速模式。打通產供銷模式后,示范效應之下,將會帶動周邊農戶參與其中,實現村集體經濟收益和農戶雙增收目標。而對于項目初始階段的資金匱乏之難題,冠通期貨則雪中送炭及時“輸血”,捐贈項目啟動資金,點燃了“馱江村”產業振興的火苗,更為鄉村帶去了致富的希望。
專業“造血”:融智賦能產業,厚植發展根基
產業振興,需要結合期貨行業的專業優勢和業務特點,創新幫扶模式,為企業專業“造血”。在馱江村,綠之源種養家庭農場是當地具有代表性的養殖個體戶,也是“小規模種養殖項目”的嘗鮮者,更是冠通期貨的重點幫扶對象。為了鼓勵先進樹立典型,冠通期貨專門與馱江村民委員會、綠之源三方聯合簽訂產業幫扶捐贈協議,以擴大養殖為目標,推動龍頭養殖戶走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道路,為鄉村產業注入新動能。同時,結合期貨行業的專業優勢,冠通期貨著力推進風險管理理念的普及,幫企業引進現代化的養殖新方式,進行期貨知識的培訓講解,搜集整理相關產業分析報告和產銷數據,設計定制化的豆粕買入套期保值方案等等。未來,伴隨著企業的發展和需求,冠通還將聯合金融機構,在探索馱江村“訂單+期貨”模式,通過期貨倉單質押融資解決農戶資金短缺問題,同時引入下游企業簽訂收購協議,形成“生產—銷售”閉環,提升企業的抗風險能力。
擔當致遠:以金融活水,潤鄉村振興
從糖料蔗田到多元業態,馱江村的蛻變正是期貨行業擔當精神的縮影。冠通期貨在產業振興工作中始終堅持“三專”精神,專人對接,專業咨詢,專心陪伴,與幫扶企業共成長同發展。以熱忱之心“輸血”,解鄉村之急;以專業之力“造血”,塑產業之魂。其實踐印證:金融與實體共融共生,方能釋放最大效能。未來,期貨行業更需創新服務模式——或探索“保險+期貨”助農新路徑,或搭建數字平臺暢通產銷信息,讓金融活水精準滴灌,滋養每一寸鄉土。
鄉村振興非一日之功,金融擔當需久久為功。從馱江村的糖料蔗田到全國鄉村振興的廣闊田野,繪就的不僅是產業興、農民富的畫卷,更彰顯了金融報國的初心。冠通期貨的實踐表明,只有將行業文化深植于服務實體的土壤,才能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價值的共生共榮。未來當更多“期貨力量”融入鄉村沃野,共同富裕的夢想必將抽穗揚花,結出累累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