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萬斤蛤蜊搶“鮮”上岸,畝產1萬多斤!即墨區蛤蜊春收助農增收
“今年的蛤蜊個大勻稱,個個肥嫩。”青島市即墨區田橫鎮白馬島碼頭。漁民時森本打開網兜,拿出幾個又大又肥的蛤蜊介紹道。前來收購蛤蜊的客商看到今年收獲的蛤蜊后也贊不絕口。記者注意到,不到半個小時,一條條捕撈蛤蜊的小漁船陸續在即墨豐城白馬島碼頭靠岸。20多名漁民一邊忙著卸船,一邊互相分享著今年的豐收喜悅,交易場面十分熱鬧。
3月14日下午,春天和煦的陽光灑在青島市即墨區田橫鎮丁字灣海面上,波光粼粼。隨著潮水漲起,10多條漁船滿載新鮮的蛤蜊返回白馬島漁港碼頭,漁民們忙著將大量蛤蜊轉運上岸,一時間,碼頭上呈現出一派春鮮豐收的景象。
連日來,隨著氣溫攀升,青島市即墨區田橫鎮的蛤蜊養殖區陸續收獲,每天有五六萬斤的蛤蜊搶鮮上岸,成為今春海鮮市場的主要美味。個頭勻稱,肉質肥美,讓田橫蛤蜊成為了搶手貨,隨著一艘艘漁船陸續靠岸,各地的收購商也把碼頭圍得滿滿當當,每天都有六萬余斤的蛤蜊從這里走上市民餐桌。
因地形得名的即墨丁字灣,古時沿岸曾設商港,因泥沙淤積失去航運條件。如今這片長約12公里的海灣,為各種海洋特產創造了天然的生長條件。眼下,隨著氣溫升高,丁字灣萬畝蛤蜊開始捕撈,大量新鮮蛤蜊當天上岸直接運往市場,讓市民春天的餐桌上多了一道鮮味。養殖蛤蜊在即墨有著30多年的歷史,目前養殖區主要分布在田橫、豐城等近海灘涂海域,養殖規模有5萬多畝,目前已經到了大量收獲期,每天都有數十萬斤新鮮蛤蜊收獲上岸。3月14日下午1時許,即墨區田橫鎮上百名漁民駕船出海捕撈蛤蜊,經過6個多小時的忙碌,當天下午收獲6萬多斤蛤蜊,剛上岸就被收購商搶光運往各市場。
據漁民們介紹,當地海域因有內陸河匯入,泥灘里含有大量的微生物,非常適合蛤蜊生長,形成一片蛤蜊的天然養殖場。每年到了秋天,漁民就會從大連引進蛤蜊幼苗在近海灘涂上“播種”,經過半年多生長期,到了第二年5月,蛤蜊個頭長大后就開始收獲。漁民在現場剝開幾個新鮮蛤蜊,發現肉體都非常結實飽滿。
經過半年多生長期,眼下,即墨5萬多畝養殖蛤蜊開始大量收獲,整個蛤蜊收獲期一直能持續到8月,將源源不斷供應市場。據了解,今年蛤蜊喜獲豐收,畝產達到1萬多斤,有的養殖戶50畝蛤蜊能賺百萬。
在田橫鎮白馬島碼頭,隨著潮水上漲,一艘艘滿載蛤蜊的漁船由遠及近,在岸邊等候多時的收購商則站在岸邊翹首以待。在離岸邊還有幾米遠的淺灘,漁船關停馬達后,漁民身著水衣,跳下漁船將一兜兜剛剛收獲的新鮮肥美的蛤蜊背上岸。
“新鮮蛤蜊上岸啦,又大又肥。”漁民王鵬一邊忙碌著卸船,一邊高興地說,今年蛤蜊病害少產量高,蛤蜊獲得豐收,畝產量能達到1萬斤左右,價格也非常喜人。“今年的蛤蜊個大勻稱,個個肥嫩。”他打開網兜,拿出幾個又大又肥的蛤蜊介紹,估計今年蛤蜊每畝產量超過7000斤。算算賬,引進的蛤蜊苗每斤2元左右,當天蛤蜊的收購價是每斤5.4元以上,除去苗種等成本,一畝蛤蜊純利潤能達到兩萬多元。而另一漁民介紹,養殖蛤蜊也存在一定風險,如果趕上行情不好造成滯銷或者蛤蜊患上病災產量下降,也有可能血本無歸。
記者在白馬島碼頭看到,10多條漁船滿載新鮮的蛤蜊陸續靠岸,漁民們忙著將大量蛤蜊轉運上岸,一時間碼頭上熱鬧非凡,漁民一邊裝卸,一邊互相分享著豐收的喜悅。
蛤蜊收購商李明杰介紹,他們在丁字灣收購蛤蜊已經許多年了,因為丁字灣的水質好,蛤蜊品質好,味道鮮美,加上這里的漁民特別實在,所以一直在這里收購蛤蜊。“這個地方我們來了10多年了,一開始養我們就過來收。一般收七八千斤,我們自己本地的就拿四五千斤,再給別人捎個三四千斤。蛤蜊肥,個頭也大,非常好賣。”他樂呵呵地告訴記者。
今年的蛤蜊迎來大豐收,這是漁民們最高興的事兒。這兩年田橫蛤蜊不僅肉質肥滿,且個頭也比往年偏大。這得益于近幾年丁字灣生態保護的力度加大,加上青島市即墨區提倡科學養殖,極大降低了養殖密度。蛤蜊生長空間擴大,有足夠的食物可以供應,自然長得快、肉質肥。
(半島全媒體記者 孫兆慧 通訊員 張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