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他鄉·蛇年新春特別策劃⑥ | 羅杰——家鄉是讓人內心溫暖且念念不忘的地方
臘月二十九,除夕。青島市城陽區薈城路上來往的車輛明顯少了很多。早晨七點鐘,御景尚都小區東門的理發店早早開了門,提前預約好的顧客陸續趕來,不一會兒,理發轉椅被全部坐滿,店里一片繁忙。“大家都希望能以一個嶄新的形象迎接新春,所以除夕這天會格外忙,來店里的大都是老顧客,都非常信任我。”店老板羅杰一邊嫻熟地修剪著頭發,一邊和記者聊著。他留著一頭時尚的短卷發,下頜處還有修剪精致的胡須,性格豪爽直率。
羅杰今年36歲,是甘肅定西人,初中畢業后便出來打拼。七年前,他和媳婦帶著一歲的女兒在城陽安了家,也逐漸融入了這座城市。每到臘月是理發行業最忙的時候,一家人能回老家過年的次數屈指可數。
愛尚名剪形象設計工作室羅杰。
16歲離開家鄉打拼 既傻乎乎也充滿艱辛
羅杰的故事還得從他16歲說起。他的老家在甘肅一個偏遠的小山村,村子里零零散散住著七八十戶人,四周環山,條件落后,年輕人大都進城務工。那一年,他剛剛初中畢業,同村的一個在北京開理發店的老板回老家招工,他的父親想讓他跟著學門手藝,出去見見世面,于是懵懵懂懂的他就這樣跟著去了北京。“第一次進大城市,特別興奮,看到的一切都是那么新鮮。但是我普通話說得很不標準,別人說話我也聽不太懂,飯也吃不習慣。”說起剛進北京時的情形,羅杰用“傻乎乎”來形容自己,老板讓做啥就做啥,主打一個“實在”。在那邊學徒四年,羅杰做得最多的是掃地、洗頭,慢慢也學會了刮臉、修鼻毛和理發。
20歲那年,年輕氣盛的羅杰自認為學成了手藝,可以脫離老板自己創業,于是帶著前些年苦苦攢下的三四萬元積蓄和另外倆人合伙,在甘肅酒泉開了一家理發店。但是好景不長,理發店只維持了半年便關掉了。“開店后我才發現,自己其實會的本事太少了,競爭那么激烈,生意并非想象的那么好干。”身上的錢“敗光”了,羅杰再一次回到了北京,這一次他想好好學習本事。恰巧一個理發店招人,他認識了現在的合伙人,大家相處得不錯,干得也頗為順心,那顆漂泊不定的心也漸漸穩了下來,一干就是八年,這期間,他也結了婚生了娃。
雪后的家鄉,銀裝素裹,分外美麗。
2017年底,羅杰與合伙人決定來青島發展。考察完市場后,店面選址在薈城路御景尚都小區東門處,2018年初,他便拖家帶口來到了城陽。“來之前,我對這個城市很陌生。來到這邊后,發現這是一個很溫暖且很有活力的城市,孩子今年8歲了,都上二年級了,對于孩子來說,這里就是她的家鄉,而甘肅老家,那只不過是爸爸的老家,她甚至都沒記著老家的名是啥。”羅杰說,七年的光陰,從陌生到熟悉,他已經愛上了這里。
安家青島做事業 最牽掛家鄉的老父親
2023年,羅杰母親去世,令他悲痛萬分,總覺得這些年在外打拼,陪伴父母的時間少,心里面有太多的遺憾。2024年春節后,他心中冒出了一個念頭,為養老院的老人義務理發。與妻子商量后的第二天,他便騎著電動車直奔周邊的養老院,待他說明來意后,得到了工作人員的同意與歡迎。從那時起,他每個月都會固定地抽出幾天,按照約定好的時間前去各養老院為老人們理發。
羅杰用心為每一位顧客服務,設計的發型總能讓顧客滿意。
臨近過年,養老院的老人們都盼著理發,清清爽爽地過大年。因為店里很忙,羅杰按照約定好的時間,早晨六點鐘就來到養老院。他動作嫻熟,也知道老人家的需求,理的發型大家都很滿意。“每次看到老人們理完發后臉上露出開心的笑容,我就感到非常的滿足。”養老院老人們的情況不盡相同,還有很多老人行動不便,而羅杰總會克服困難為他們理發,這也是他的初衷。一位老人摔傷了腿不能下床,他便站在床前為其理發。由于老人的床位靠近墻面,為理發帶來了不少難度。每剪一下,他都小心翼翼地將頭發拿下來,避免落到床上。“那位阿姨非常愛美,燙的卷發,第一次給她剪,總害怕我給她把卷剪沒了。”羅杰笑著說道。考慮到既要方便打理,又要美觀時尚,他耐心地為老人修剪了三遍。羅杰到養老院義務理發,老人們發自內心的高興和感動。去年5月份,有一位老人還專門制作了一面錦旗送給了他。
除了掛念養老院的老人們,羅杰還陸續參加了周邊好多社區組織的志愿服務活動,他比以前更忙了。在服務老人們的過程中,他感觸很深,有時心里還會莫名地沉重。“人老了,需要很多的關懷與陪伴,我希望越來越多的人能夠加入進來,給老人們帶去幫助。”在他的影響下,經常會有顧客朋友聯系他,希望和他一起去做公益,這讓羅杰感到很開心。
羅杰時常參加周邊社區組織的志愿服務活動,為老人們義務理發。
忙碌之余,羅杰最牽掛的就是老家的父親。母親去世后,他把父親接來住了一段時間,但父親始終掛念著老家的房子和那幾塊種著菜的田地,執意要回去。“那是我們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對老一輩人來說那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家。他們要堅守在那方土地,等著我們這些漂泊在外的孩子回家。”羅杰坦言,在外打拼的這些年,有了事業,也有了家庭,家鄉是一個始終懷念卻又很少能夠回去的地方,最想念的還有家鄉的老房子和各種美味的面食。而回去后卻又發現,家鄉似乎又有些陌生,從家門口路過的小孩,認不出是哪家的;曾經兒時的玩伴似乎也聊不到一塊去……“銘于心,刻于骨,忘不了,回不去,這就是我們遠方的家鄉,一個讓人內心溫暖且念念不忘的地方。”
這是父親的菜園子,種了各種各樣的蔬菜。
(半島全媒體記者 張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