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派·院士訪談|劉韻潔:互聯網下半場,我們有機會“彎道超車”
【編者按】大眾新聞客戶端重磅推出“行動派·院士訪談”大型融媒報道欄目,邀請院士緊扣三中全會精神,結合山東實踐,深度解析各領域高質量發展,從而匯聚各方智慧力量,一起來做“行動派”。本期采訪中國工程院院士、紫金山實驗室榮譽主任兼首席科學家劉韻潔。
【院士檔案】
劉韻潔,1943年1月出生于山東煙臺,1968年畢業于北京大學核物理專業。2004年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200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劉韻潔院士是我國著名通信與信息系統專家,1994年,在他的主持下,中國第一個公用數字數據網建成并開通。在中國聯通總工程師任上,他主持研究的“多業務統一網絡平臺”項目獲得成功。2011年,他率先瞄準未來網絡這一前沿賽道,在南京成立未來網絡創新研究院,2018年,牽頭創建紫金山實驗室。2022年2月,山東未來網絡研究院揭牌,劉韻潔院士擔任首任院長,全球首張確定性網絡在山東同步發布。
加快構建促進數字經濟發展體制機制,完善促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政策體系。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全方位全鏈條普及應用,發展工業互聯網,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
——《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
數字經濟作為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廣度重塑著全球經濟格局。互聯網未來發展的方向在哪?怎樣夯實國家信息網絡底座?如何緊抓AI大模型“風口”?近日,大眾新聞記者專訪了中國工程院院士、紫金山實驗室榮譽主任兼首席科學家、山東未來網絡研究院院長劉韻潔。
“傳統的互聯網,相當于普通馬路。未來網絡就像‘高鐵’一樣,安全可靠又便捷。”在劉韻潔院士看來,確定性網絡是互聯網未來發展的必然方向,中國完全有機會抓住機遇,實現“彎道超車”。他認為,中國龐大的產業規模,為數實深度融合以及行業大模型的發展提供了沃土。“行業大模型是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的重要發展機遇。”
大眾新聞: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到2035年建成科技強國。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并強調“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您覺得科技強國目標怎樣實現?
劉韻潔院士:到2035年建成科技強國,我國正在錨定這一戰略目標持續發力。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難得的機會。科技這一“關鍵變量”,正在成為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
我們該如何實現科技強國夢?怎樣實現“足斤足兩”的科技強國?這就需要發揮集體智慧的力量,更需要把工作落實到實處,做到落地有聲,執行有力。我認為,國家的意志要與市場機制相結合,組織精干的隊伍、能干事的隊伍、能干成事的隊伍,牢牢把握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這是推進高質量發展、做好各方面工作的基本遵循。
大眾新聞:2024年是中國全功能接入國際互聯網30周年。回望中國互聯網發展波瀾壯闊的30年,您有何感受?這期間的科研攻關,是否曾遇到過難點?
劉韻潔院士:我一輩子就做了網絡這一件事。30年一晃就過去了。這30年,中國成績可圈可點。在互聯網發展的機遇中,除了美國,我認為中國是做得最好的。
互聯網發展之初,用戶群體主要是科研院所、高校等科技人員和知識分子。當時的網頁都是英文,老百姓很少使用。如果只是少數知識分子來使用,中國的互聯網就不容易發展起來,也會影響整個國家的信息化進程。怎么讓中國老百姓也能從互聯網中獲益?豐富互聯網的中文內容是破題的關鍵。面對這一問題,當時多個國家政府部門、包括清華大學等高校院所,都共同參與了進來。現如今,互聯網已經“飛入尋常百姓家”,服務我們的生產生活。
大眾新聞:互聯網的上半場,我國集中力量建成了“一張網”。在互聯網的下半場,中國靠什么實現“彎道超車”?
劉韻潔院士:傳統互聯網的特點是“盡力而為”,缺點是網絡服務的質量不夠穩定,難以根據用戶需求提供相應網絡服務。打個比方,我們現在使用的互聯網就好比一條“普通馬路”,堵堵停停,時延抖動難以控制,有時會發生丟包,效率比較低,另外也不安全。未來網絡則是利用新技術構建一條“信息高鐵”,具備確定性、可定制的特點。在未來網絡里,數據就像坐高鐵一樣可以傳輸到全國各地,方便又便宜,可按用戶需要提供服務,能提供專網一樣高質量的服務,又能實現公用。
我們都知道,互聯網上半場由國外主導。對于互聯網的發展,中國不能一直跟跑,要敢于突破挑戰。我們布局未來網絡比國外早了七八年,有一定先發優勢,應抓住未來網絡大科學工程的建設機遇。
大眾新聞: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全方位全鏈條普及應用,發展工業互聯網,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當下,AI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成為全球競相追逐的科技風口。我國應如何找準發力點,實現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
劉韻潔院士:行業大模型是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重要機遇。這一論斷,我很早就提出來了。在通用大模型方面,中國想要趕超美國需要一段時間的歷程。但是在行業大模型方面,中國完全可以做得比美國好。
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業國家,大量的產業數據是我們發展行業大模型的寶貴財富,是我們實現在人工智能大模型賽道上“彎道超車”的關鍵。如何既滿足傳統行業數字化轉型,又能充分利用好、管理好、保護好千行百業的大數據,這是推進新型工業化必須要解決的重要問題,同時也對網絡提出了更高要求。
目前,紫金山實驗室正在致力于公用專網(PPNet)研究當中,力求達到專網一樣的質量、效率和安全保障,又可兼顧傳統公用互聯網的靈活、方便和經濟,從而保護好行業大數據的安全。
大眾新聞:2022年2月23日,山東發布全球首張確定性網絡。為什么全球第一個確定性網絡能在山東開通?能否介紹一下這兩年確定性網絡的發展情況。
劉韻潔院士:山東發布全球第一張確定性網絡,是具有歷史意義的事情。為何誕生在山東?這是因為山東早早地意識到并重視確定性網絡與實體經濟之間的重要關系。這也是山東以“關鍵變量”推動“最大增量”,擔當實干促轉化的重要舉措。
山東未來網絡研究院自成立以來,始終將科技創新置于核心地位,致力于提升山東確定性網絡的性能和安全性,加快核心技術科技成果落地、推動行業技術升級。目前,“確定性網絡+”產業生態建設已初見成效,為全省新舊動能轉換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大眾新聞:山東被賦予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重大使命。在向“新”向“綠”發展進程中,山東應如何利用數智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
劉韻潔院士:確定性網絡是新質生產力最重要的基礎設施之一,也是數字經濟的重要基礎。
與傳統能源相比,光伏、風電等新能源具有波動性、間歇性等特征,最大的不同就是不確定性。傳統能源與新能源協同起來,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為此,我們結合虛擬電網技術、未來網絡技術建立一個平臺,從而解決新能源的不確定性。
以山東泰安首個虛擬電廠為例,項目以確定性網絡技術為底座,通過“聚合體”內源、網、荷、儲各個環節的信息交互和能量調控,實現了多能互補、源荷互動,并可對電網提供削峰、填谷、調頻、穩控和備用等輔助服務。這是山東省首批接入省智慧能源服務平臺的“聚合式”虛擬電廠,以其聚合調節的能力讓供電能效最大化,并實現用戶、政府、社會等多方受益。
其實不只是能源方面的應用,確定性網絡在化工、醫療等多個產業領域都能充分發揮優勢和效能。
大眾新聞:作為經濟大省、工業大省,山東被賦予“走在前、挑大梁”的重大使命,您對山東高質量發展有何建議?
劉韻潔院士:擁有全球首張確定性網絡,是山東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很好的基礎。目前,山東已擁有覆蓋全省16市的確定性網絡,這張網絡安全、可靠,適合數據要素的承載,要充分利用起來,再去解決行業的問題,這是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一項有力措施,也是推動新型工業化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有效路徑,應抓住這個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