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国产一卡三卡四卡无卡精品,欧美 在线 成 人怡红院,高清一区二区

桂東出海記丨“海上牧場”假期忙!青島這里的海蠣子進入播種季,一天投放100多萬“片”

2024-05-03 21:14 半島都市報·半島新聞客戶端閱讀 (152380) 掃描到手機

半島全媒體首席記者  孫桂東

五一假期,各有各的忙碌。在青島西海岸新區的東山張村,漁民們正在忙著海上播種。每天早晨,他們從萊州等地運回三倍體海蠣子苗,在海里暫養后撈出來,再用繩子將附著了海蠣子苗的扇貝片穿起來。這些成串的扇貝片放到海里,最早到今年10月份,海蠣子就可以長大上市了。目前,這里每天最高可投放100多萬片,投放期預計到5月10日結束。

凌晨起床 萊州拉回100多萬“片”

5月1日進入伏季休漁期后,出海捕撈的漁民迎來了難得的休息,但是對海上的養殖戶而言,一年最忙碌的時候才剛開始。

位于青島西海岸新區的東山張村,是傳統的海蠣子養殖區。這里三面環山,一面環海,水質清澈,養殖的海蠣子個頭大、味道好,在市場上一直非常受歡迎。

從3月份開始,漁民們就開始新一季的海蠣子播種。養殖戶董勇說,他們這里屬于吊籠養殖,生長速度快,基本上都是當年放養當年收獲。養殖的種類,主要分當地的自然苗和新引進的三倍體海蠣子苗。本地的自然苗怕高溫,生長速度慢,所以提前播種。

新引進的三倍體海蠣子苗,即便是高溫天氣也不影響生長速度,所以放養的時間稍微晚一點。他們的三倍體海蠣子苗,一部分是從南方購買,另外一部分從萊州購買。

“五一”假期,由于路上車輛比較多,到萊州買海蠣子苗的車凌晨3點多就出發,在當地將海蠣子苗裝車后便往回返。這些海蠣子苗都是附著在扇貝殼上的,大小就如同一只螞蟻,一片扇貝殼上可附著二三十個苗。

經過六七個小時的車程,下午3時許,車輛趕回到青島西海岸新區東山張村的碼頭。這一車裝回100多萬片附著在扇貝殼上的苗,村民們按照各自的需求拉回家。

岸上穿繩   一天能穿三四百根

在碼頭上,最明顯的是一排排遮陽棚,每個遮陽棚下面,都有三五個漁嫂忙著補籠或者穿繩。

漁民董勇說,他們跟紅島底播的海蠣子不同,底播只要將苗種撒下去就行了。他們這些海蠣子苗運回來以后,先要放到海里暫養兩天,讓它們適應一下這里的環境。

“在漁民眼里這些苗種都很嬌貴,需要好好地伺候著。”董勇說,等它們適應之后會將這些苗種撈上來,然后漁民們坐在岸上穿繩。

一根繩大概三米左右,上面需要穿20到30片附著了海蠣子苗的扇貝殼。這些扇貝殼在當地已經打了孔,漁民們需要將他們固定好。穿好以后,養殖戶們需要再次開船,將它們放養到海里讓其生長。

在這里,海蠣子一般生長在海面以下兩三米,這樣既可以躲避夏日的高溫,也會有豐富的營養物質。這也是為何吊養的海蠣子當年就能上市,而底播的海蠣子需要跨年才能收獲的原因之一。

董勇說道,“將扇貝殼穿起來看著很簡單,干起來一點也不容易。一般雇人來干,他們上午七八點鐘就到碼頭,下午忙活到五六點,技術好的話,一天能穿三四百根,可以掙兩三百元。”

海上播種  一船撒下80籠

海上如何播種,都有哪些辛苦?5月3日下午4時許,記者跟隨漁民張云東一起前往海里養殖區進行播種。

為了方便運輸,漁民們用挖掘機將海蠣子運到小船上。當小船上裝得滿滿當當后,張云東駕著小船開始放苗。張云東是本地村民,家里有三個孩子,一年的收入全指望海里的養殖。

養殖區距離岸邊不遠,船開了十幾分鐘就到了,只見一排排浮漂在海中如同田間的地壟一樣。在海里,養殖戶們計算面積多以吊籠的數量來計算。一個浮漂下面,就會放上一串海蠣子苗。

由于這一船是臨時寄養,他只需要將一大籠子綁到繩子上就可以。張云東說,這一籠得有三四十斤。整個一船是80籠,一次放苗差不多需要一個半小時。

“我們這邊風景好,干活的時候其實心情也不錯。”張云東說,他們這里屬于內灣,風浪相對較小。而且,距離碼頭很近,十幾分鐘就能靠岸。對于他們而言,出海就像出門遛彎一樣。

張云東說,“放養海蠣子苗,基本上都是自己來,現在人工費太高了。”但是,這也是個體力活,干了二十多分鐘,他不得不停下來休息。一直到下午五點半左右,他才將一整船海蠣子苗放完。放苗期間,由于體力消耗很快,張云東一共休息了三次。“這也是自己干活的好處,能多休息會,沒有人過來催你。”張云東說,如果風浪天比較多的話,他們趕時間就需要雇人,一天可能要出海兩三次。

期盼豐收 4000串能掙20多萬元

“我們這里的海蠣子價格要高一點,但是一點也不愁賣。”董勇說,因為水質條件好,東山張村的海蠣子個頭大,肥度高。最早的一批十月份就可以上市了,四五個就能達到一斤。

張云東說,從去年開始,村里陸續引進三倍體海蠣子苗。它們的穩定性更高,而且上市時間比較早。今年,村民們陸續增加了播種面積。今年,張云東播種了4000多串,如果遇到豐收的情況,這一串就能收獲20多斤。算下來,這些海蠣子能讓他掙20多萬元。

“海上養殖誰也說不準。”張云東說,能影響海蠣子生長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各種自然災害或者高溫天氣等。而且,現在的投入也不少。這4000串海蠣子苗光是成本就有五六萬,再加上各類人工費用也不低。不過,最近這幾年他們這里的整體情況都不錯,產量應該能有保障。

鏈接:

養殖貝類陸續上市 市場海鮮不斷

對于出海捕魚的漁民而言,過了五一是休息的時間。但是對于海上的養殖戶而言,這正是他們的黃金期。現在市場上的魚類主要以凍貨為主,但養殖的貝類、魚蝦卻開始搶占C位。

進入五月份以后,市場上的本地海蠣子就很少了,上市的也多是個頭大的三倍體海蠣子。

而養殖海鮮,最先上市的要屬南美白對蝦,其次就是竹節蝦,不過價格要略貴一點。同時,養殖的大黃魚等也會大量上市。另外,紅島、丁字灣的蛤蜊、竹節蟶也陸續開始上市了。

休漁期后,雖然無法捕魚,但是不少釣魚船也會出海。尤其是到了七八月份,刀魚的數量比較多,市民游客仍可以吃到新鮮的海鮮。